遇见更好的自己推荐的电影(他们的电影越多人看到)

最近有本薄薄的枕边书让碗哥夙兴夜寐,寥寥几万字好比一道任意门,门的那头是另一个从未见过,甚至可以说从未想过的电影世界。

书名叫《中国独立电影访谈》。

文如其名,汇集了十几位国内的独立电影人的从业经历和感受,他们来自四面八方,学历出身各不相同,进入电影界的初衷五花八门,摄影风格千差万别,但有两个标签是共有的:,和电影的热爱

穷很好理解,一部电影从立项到制作到宣传再到发行,前期资金自然不能少,所以我们在电影院欣赏一部国产电影时,龙标过后,第一个职员就是出品人。作为院线片讲究投入产出比,所以把金主放在头一位算是尊重,也算供奉,毕竟谁都希望财源滚滚来。

遇见更好的自己推荐的电影(他们的电影越多人看到)(1)

那么找不到钱怎么办?

动辄上千万的宣发是别想了,前期筹备也注定找不到大咖,只有在制片环节,这批人才会觉得自己真正是个电影人,无论从早期的手持DV,还是今天手机拍摄,独立电影给观众的感觉永远无法跳脱出一个字:

上图来自导演张元的独立电影作品《北京杂种》,这片子粗糙到了什么程度呢?谁也看不出侧脸面对镜头的女演员,是俞飞鸿吧?

遇见更好的自己推荐的电影(他们的电影越多人看到)(2)

但是穷有穷的好处,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既然是独立制片,没有资本压力,在创作过程中完全不需要向票房妥协,也没有义务向审查、观众负责,导演在创作时可以尽情地私人化、艺术化,因为独立电影诞生时,就没准备让所有人都看懂。

当然,这并不代表独立电影可以脱离大众审美,一味地装逼。

举个例子,如果没有金马奖的加持,独立电影《老兽》去年注定无缘院线,这部影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运动平移镜头逐渐定格在内蒙古稀疏的树林,这时一个裹着白塑料袋的人进入镜头,没有任何动作,镜头就此固定。

遇见更好的自己推荐的电影(他们的电影越多人看到)(3)

有人说这个“白色幽灵”象征了命运的无常,碗哥觉得这组镜头大有装逼之嫌。

首先它与叙事没有任何关系,第二从摄影角度而言,也根本算不上炫技。

非要解读,只能说导演夹带私货。

可瑕不掩瑜,谁也不能因为这组镜头武断地批评《老兽》的创新性和试验性。

这种影片的存在,源自于这些年轻创作者的顽强意志,他们像太阳巨大光芒中的渺小耀斑,正在自由、独立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的作品虽然无缘院线,却屡屡在各大电影节拿下大奖,如果有幸看过,你会发现这些影片不弱于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的电影。他们通过自己的视角,再现艺术传递认知,赢得了世界奖项和同行尊敬。

这也是中国独立电影人的第二个共同点:对电影发自肺腑的爱。

以下严选了几位优秀独立电影人和他们的作品,目的是想给大家提供另外一个角度去分析国产电影:在这个10亿起步的大片年代,还有这么一群“土味儿天才”以另一种方式推动着国产电影的进步。


李睿珺

遇见更好的自己推荐的电影(他们的电影越多人看到)(4)

1983年出生于甘肃高台。

14岁起开始学习绘画及音乐;2003年至2006年初一直在电视台、节目制作公司等做影视编导工作;2006年转行独立制片、编剧、导演。

之所以把他放在第一名,是因为最近李睿珺正在风口上,他的新作《路过未来》进入了今年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

遇见更好的自己推荐的电影(他们的电影越多人看到)(5)

李睿珺以往的作品大都聚焦于甘肃本土,无论是《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里两名“骆驼少年”,还是《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里的乡村土墙,导演都紧紧的抓住了西北元素。

遇见更好的自己推荐的电影(他们的电影越多人看到)(6)

美术科班出身,电影镜头自然讲究,如果你看得仔细,可以从大量的电影画面中解读出人文关怀。对生命的迎来送往常常成为李睿珺电影的主题,渺小的人和广袤的沙地对比鲜明。

遇见更好的自己推荐的电影(他们的电影越多人看到)(7)

当记者问到李睿珺如何看待如今电影市场时,他非但没有80后特有的愤世嫉俗,反而传达了一种包容的心态——

这是一个变革的年代,这也是一个消失的年代。

信息时代的今天,变革似乎成了发展的主题,而传统则成为它的首要挑战对象,人们错将传统误解为保守,于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人们变得不再“保守”。就在这所谓的转变瞬间,我们不知有多少积累传承了千年的文明,转眼间像尘土一样被风吹走,也许从此它们再也无法聚拢,并且消失。

而独立电影独有的“糙”,在李睿珺眼里,则是自由的象征——

有些中国所谓的独立电影人认为独立电影就应该糙,制作粗糙便成了独立电影的代名词。

我的影片采用高清、同期立体声,就是希望即使是小成本影片也要注重影片的成片质量。

独立电影对我而言就是一种自由精神。

作品年表

2006年:《夏至》

2007年第9届希腊国际独立电影人电影节最佳影片特别奖

入围第31届圣保罗国际电影节新导演单元竞赛

入围第2届北京独立电影论坛

入围第37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未来电影单元

2010年:《老驴头》

2010年第7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大奖

入围2010年第15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单元

2011年第40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 Dioraphte奖第二名

2012年:《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

第20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艺术探索奖

2014年:《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

第16届中国电影华表奖 优秀少儿题材影片

第39届香港国际电影节 天主教文化奖


李红旗

遇见更好的自己推荐的电影(他们的电影越多人看到)(8)

李红旗,1995年毕业于山东滨州教育学院美术系,,1999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99年开始发表诗歌及中短篇小说。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幸运儿》、《我感到浑身有使不完的劲》,诗集《临床经验》。

2005年拍摄剧情长片处女作《好多大米》。

李红旗作品的主人公,时长呈现出极端环境中神经质的状态,这也是影迷私藏的原因,他为很多九零后们的生命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但这并不代表他对电影有玩票的心态,相反,严肃是他的代名词。

关于如何进入电影行业,他曾自谦地说——

我对电影的热情不是很高,但人要努力去做事情。世界上有两种导演,一种是觉得这个世界不对劲,他需要表达出来,电影只是他的表达工具;另一种是热爱电影,立志要成为一个导演。

我不属于后一种。

李红旗最出名的电影,应该是拿下第63届洛迦诺电影节金豹奖的《寒假》

遇见更好的自己推荐的电影(他们的电影越多人看到)(9)

这部电影的剧情大有戏耍观众的嫌疑:中国北方,冬天,内蒙古的一个小镇,九个少年,两个儿童,一群隐隐约约的成年人。这些无所事事的人,生活在那个沉闷的,似乎什么也不会发生的地方,最后,果然什么也没有发生。

遇见更好的自己推荐的电影(他们的电影越多人看到)(10)

碗哥有幸在朋友家看过此片,体验犹如内地版《寒枝雀静》,也像话剧版的《任逍遥》,麻木的表情、迟缓的动作、不合时宜的语言堆砌出的空洞感,以及那句经典台词:“以你现在的精神面貌步入社会,恐怕只会成为我国的负担。”

作品年表

2005年:《好多大米》

2005年第58届瑞士洛迦诺电影节亚洲电影促进联盟奖

2008年:《黄金周》

入围2008年第52届英国伦敦国际电影节

入围2008年第13届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单元

2010年:《寒假》

2010年第63届瑞士洛迦诺电影节金豹奖、国际影评人联盟奖、基督教联盟特别奖

2010年第4届韩国首尔数字电影节红变色龙奖


杨超

遇见更好的自己推荐的电影(他们的电影越多人看到)(11)

前年凭借《长江图》在小众电影圈火气来的导演杨超,199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现为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员,国家二级导演;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影视导演专业教师。

杨超导演是戛纳的宠儿,处女作《待避》拿下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处女作特别奖。很多人不知道,这部处女作品,其实是他的毕业作品。杨超回忆拿奖时的感受时曾说:“我对于这部电影的价值没有清醒的认识,那时候我完全没有自信,很少给别人看这唯一的作品”

遇见更好的自己推荐的电影(他们的电影越多人看到)(12)

对于一个独立电影人来说,戛纳是圣殿。不仅是荣誉的象征,也是下部影片拿融资的起点,所以戛纳对于杨超而言,有着知遇之恩。很快,杨超拍了他的长片处女作品《旅程》,再次收到戛纳邀请后,此时圣殿的光环已经变味五光十色的盛典,他也开始试着用平常心去审视生活,由此有了后来的《唐碑记》、《小英雄雨来》。

遇见更好的自己推荐的电影(他们的电影越多人看到)(13)

说起这部《长江图》,碗哥印象最深的并非它厌恶朦胧的摄影,反而是混音和配乐,这是一部通过声音划分叙事线的影片,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留意一下,重看一遍或有奇效。

作品年表

2001年:《待避》(短片)

2001年第54届法国戛纳电影节电影基金会青年奖第三名

2002年台北电影节国际学生电影竞赛银狮奖

2004年:《旅程》

2004年第57届戛纳电影节“一种注目”金摄影机(最佳处女作)特别奖

2004年第4届韩国光州电影节竞赛单元评委会奖

2007年:《唐碑记》

2009年:《小英雄雨来》

2016年:《长江图》

66届银熊奖 杰出艺术成就奖

53届金马奖 最佳摄影 李屏宾 最佳音效 郝智禹 / 房涛


甘小二

遇见更好的自己推荐的电影(他们的电影越多人看到)(14)

1992年毕业于河南财经学院工商管理系,1998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在校期间曾拍摄短片《女人范梨花》、《文学系女生跳楼事件》、《眺望》、《核桃》。

2000年创立“第七封印电影作业坊”,2002年9月用DV完成第一部故事长片《山清水秀》。

遇见更好的自己推荐的电影(他们的电影越多人看到)(15)

由于长期在校园工作,因此甘小二的电影有一股天然的匠气。在《山清水秀》中,他清晰地呈现出人们的情感和精神世界,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粤北一个山村农民阿水一生的悲剧故事,为了生活,为了能让其妹妹读书,为了能凑钱保住犯了死刑的弟弟,卖血,卖仔,甚至卖妻。

最后妹妹却没有再继续读书而跑去深圳打工,犯了死刑的弟弟也没能保住性命,妻子秋月在挑炭中死于瀑布潭下,而他自己也因为卖血得了“鬼佬病”(艾滋病)死去……

遇见更好的自己推荐的电影(他们的电影越多人看到)(16)

由于电影中有大量的宗教元素,因此作为“本土电影”,甘小二的作品上院线的可能也微乎其微,但导演对此有独特的看法:我只是要求自己的电影有人与神的关系,而不仅仅是人与人的关系。

作品年表

2002年:《山清水秀》

2003年第22届加拿大温哥华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

2005年:《若即,若离》(实验短片)

2006年:《举自尘土》

2007年第4届CIFF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特别奖

2008年中国新电影论坛最具人文关怀奖


耿军

遇见更好的自己推荐的电影(他们的电影越多人看到)(17)

1976年,耿军出生在黑龙江鹤岗市一个养鸡的家庭里。作为一名“村粗”,中专毕业后杀向北京,他先后从事过速冻饺子推销员、宾馆客房服务生、台球厅老板、杂志社编辑、广告业务员等诸多职业,他的最高成就是“主持过5种农药新产品的研制工作。”

遇见更好的自己推荐的电影(他们的电影越多人看到)(18)

时间来到第51届金马奖上,当桂纶镁穿着低得不能再低的低胸晚礼服款款念出“第51届金马奖最佳创作短片——《锤子镰刀都休息》”,耿军有五秒钟的时间“脑子里一片空白”。

遇见更好的自己推荐的电影(他们的电影越多人看到)(19)

谈到自己最喜欢的电影作品,耿军认为最好的“电影状态”应该像《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和《一一》那样,能在华语地区引起共鸣和一致的认同。两部影片表现出来的氛围、状态、情绪等,都是顶级的。而杨德昌其他作品如《独立时代》和《麻将》里面通过演员的口来控诉社会,显得太过于直白。

在东北衰败的大背景下,耿军作品的基调定为了“用镜头审视荒废”,他的独立电影,始终展现了东北风味的荒诞、黑色幽默和诗意,并呈现出一种可贵的风格和“文体”。比如拼盘电影《青年》,以三个悲剧段落作为小结尾,但过程是喜剧化的。是一部充满生活质感的悲喜剧,以黑色幽默的方式呈现出他们的生活状态和个人欲望。

遇见更好的自己推荐的电影(他们的电影越多人看到)(20)

作品年表

2003年:《散装日记》

2004年首届国际DV论坛年会剧情片优秀奖

2004年:《烧烤》

入围2004年法国南特电影节新电影单元

入围2005年荷兰鹿特丹电影节未来电影单元

入围2005年印度喀拉拉邦电影节

2006年:《青年》

入围2008年第5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

以上,是今天给大家推荐的五位电影人和他们的代表作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拿来一看,虽然不如院线片那么工整和精致,但“想法”和“初心”是好的,这些影片全都展示了当代中国人的状态,有的好,有的糟糕,但贵在真实,也正因为这份真实,让观众信心倍增:其实中国有大批优秀的电影人,希望他们继续体面地拍下去。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锐影Vanguard编辑 |碗

✪▽✪欢迎转载,但一定要注明来源和作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