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电动车不戴头盔半年超过6次以上(戴头盔骑电动车)

骑电动车不戴头盔半年超过6次以上(戴头盔骑电动车)(1)

灵活轻便、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电动自行车近年来颇受欢迎。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超3亿辆,且保持增长态势,成为我国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与电动自行车有关的交通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也引发广泛关注。

2016—2020年,我国电动自行车肇事事故连续5年增长,电动自行车交通肇事事故占所有非机动车的75%,伤亡人数也逐年上升。据统计,死亡的电动车骑乘人员中,80%以上未戴安全头盔。有测试显示,在时速10公里情况下,电动车骑行者与车辆发生碰撞后,头部与路面发生二次碰撞,不佩戴头盔的HIC(头部损伤指数)值高达1756.3;而佩戴头盔情况下HIC值为235.8,是轻微擦伤程度。由此可见,戴头盔能降低事故发生时的伤亡率,是有效保护骑乘者生命安全重要且必要的手段。

让头盔成为电动自行车的“标配”,不仅是安全需要,也是交通法规的倡导。近年来,地方相关立法呈现明显加快趋势,截止到2022年11月,有关电动自行车头盔佩戴的地方立法有65部。上海、宁波、郑州等地,在本地非机动车管理条例中都有相似规定,即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应当佩戴安全头盔;同时,对违规者也提出相应处罚措施。这是关乎道路安全的引导,也是有益的立法探索。应该说,地方相关立法把对人民安全的柔性关怀,转化为法规政策的刚性规定,以制度强度守护民生温度,彰显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底色。

制度重点不在于“罚”,而在于“教”,要让道路安全意识内成于心、外化于行。南京采取递次式处罚执法,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和头盔普及工作,推动1400多家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免费赠送头盔;成都设置执勤点,对存在不规范行为的驾驶人及时教育劝导,市民打卡拍照可以免费领取一个电动自行车头盔。暖心举措为骑乘者提供便利,产生良好的宣教效应,推动人们主动自觉把安全意识转化为安全行动。

有专家指出,目前地方立法中对电动自行车头盔佩戴的规范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明确。加快完善电动自行车头盔相关统一标准,在制度层面规范头盔佩戴方式,形成权责明晰的监督管理机制……骑电动车戴头盔,不能止步于回答“戴不戴”的问题,还需回应好“戴什么”“怎么戴”的关切,以更细化的落实、更悉心的服务织密织好人民生命安全守护网。

不只是头盔,守护交通安全还需要更多“标配”。从开车乘车都要系好安全带,到杜绝酒后驾驶、疲劳驾驶,从严禁开车接打手持电话到倡导不开“斗气车”,一系列的交通规范,既是为自己出行负责也是为他人安全负责。实践也充分表明,只有在前端充分发力,把安全隐患掐灭于未然,有效规范交通行为、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才能让道路安全常伴你我。

保障交通安全的过程,也是涵养交通文明的过程,全社会理应凝聚起共建文明交通的合力。积极开展“一盔一带”“122交通安全日”等专项整治行动和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全民参与、深度普及;探索文明交通征信体系建设等,形成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运用大数据分析,以科技创新之力推进交通文明建设;参与交通志愿活动,推动形成交通文明良好氛围……用交通文明建设涵养安全习惯,以安全习惯滋养交通文明建设,有利于形成交通环境安全畅通、文明和谐的良性循环。

安全是头等大事,交通安全也要从“头”做好。坚持完善立法、优化执法和注重宣传三管齐下,培养全民的交通文明意识,营造文明出行的良好风尚,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必定能进一步提高全社会交通文明程度,更好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出行通畅。

作者 | 周山吟

来源 | 人民日报评论

投稿邮箱:gabxcc@126.com

骑电动车不戴头盔半年超过6次以上(戴头盔骑电动车)(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