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届亚运会龙舟国家集训队选拔(龙舟带我跑进广州亚运开幕式)

第18届亚运会龙舟国家集训队选拔(龙舟带我跑进广州亚运开幕式)(1)

第18届亚运会龙舟国家集训队选拔(龙舟带我跑进广州亚运开幕式)(2)

“亚运会对龙舟运动的推广和普及意义深远,以前九江龙舟队里有很多爷爷奶奶级的运动员,现在的队员都是年轻人了,这是大势所趋。” ——吴国冲 广州亚运会火炬手、亚运会龙舟选手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廖艺 摄)

第18届亚运会龙舟国家集训队选拔(龙舟带我跑进广州亚运开幕式)(3)

陈一冰(右)和容志行在广州亚运开幕式上进行火炬交接。 @人民视觉

广州亚运十周年 亚运故事系列报道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嘉晖

2010年11月12日,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海心沙盛大开幕。当火炬手擎起亚运火炬跑进会场,现场万籁俱寂,聚光灯下,吴国冲犹如天上来客,在水面上踏歌而行,溅起水花,在万众心中掀起涟漪。作为广州亚运会火炬接力倒数第五棒火炬手,吴国冲因为“水上漂”的经典瞬间被铭记。十年后,当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回访时,这位龙舟老将仍然激动不已,“没想到那么多人,紧张,怎么能不紧张。”他说。

“水上漂”是怎样秘密炼成的?

2010年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吴国冲是点火前的倒数第5棒火炬手,也是跑进会场的第一棒。在开闭幕式总导演陈维亚心目中,选择吴国冲正好与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的主题相吻合。

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以“水”为主题,展示了海洋文化,强化了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之一的元素。吴国冲17岁就在佛山九江当地划龙舟,用陈维亚的话说,“他展现的不是自己,而是岭南文化的本土特色。”广州亚运会首次将龙舟作为正式比赛项目,吴国冲是串起龙舟和亚运重要角色 ,这也是开幕式选择吴国冲作为主会场第一棒火炬手的原因。

“开幕式前10天,我每天都练习到凌晨一两点,很辛苦;训练的时候现场没什么人,开幕式当天发现现场有成千上万人,心里紧张啊……怎么能不紧张。”吴国冲说,因为这个环节是亚运会开幕式的最高机密,因此所有排练都安排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进行,“天天在一样的线路上跑,水深大概有十几厘米,很多人以为没有浮台,那肯定是不行的(笑),很多工作人员建了十几天才建好(浮台),导演发给我一双鞋子,但碰到水鞋子就包住脚,跑不了,反倒是我在增城训练时买了一对胶底球鞋很好穿,开幕式的时候派上了用场。”

在开幕式上,吴国冲与奥运冠军陈一冰完成交接,然后是容志行、邓亚萍和何冲,五人一起完成主会场内的火炬接力,点燃主火炬,成为广州亚运会的经典时刻。

草根农民代表中国拼亚运

2010年,吴国冲代表中国龙舟队参加了广州亚运会,他是队中年龄最大的,担任舵手一职。平时过着上午养鱼、下午划龙舟的优哉游哉生活的他,没想到有一天会站在亚运会舞台上,更不曾想在开幕式上成为万众瞩目的主角。

吴国冲带领的九江龙舟队曾在世界龙舟锦标赛、世界龙舟俱乐部赛和中华龙舟大赛上攻城拔寨,收获荣誉无数。但广州亚运会让他们领略到“山外有山”,中国男子龙舟队在三个项目上获得了两枚铜牌和1个第四名,并未达到大家的预期。龙舟不是我们的传统优势项目吗?

实际上,龙舟已经成为一项风靡全球的国际运动,中国龙舟要想在国际赛场上有所作为,必须进行改革创新,吸纳新鲜血液,不断提高竞技成绩。

吴国冲说:“广州亚运会时,中国龙舟队还是一支由草根农民选手组成的队伍,平均年龄偏大,而印尼队和缅甸队则是海军陆战队队员组队上阵,我们一个人的年龄比他们两个还大,双方实力有差距;我们第一场败下阵来,后面就发挥不出来,主要是年龄大的队员恢复没那么快,加上大家士气低落,最终只获得了两枚铜牌和一个第4名。”

龙舟助力广州建设体育名城

吴国冲说,这件事情也告诉大家,龙舟已经国际化,海外的水平也很高;2011年我们俱乐部吸收了不少退役运动员,一路调整,变得越来越强大。亚运会对龙舟运动的推广和普及意义深远,以前九江龙舟队里有很多爷爷奶奶级的运动员,现在的队员都是年轻人了,这是大势所趋,2011年九江龙舟队成立了职业俱乐部,如今龙舟队员不再养鱼,而是全天候训练。

每年广州都会举办国际龙舟邀请赛,不少来自海外的队伍前来参赛,最多的时候有100多条龙舟在珠江竞渡,场面相当壮观。这极大地推动了广州建设国际体育名城,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

“我们俱乐部有很多广州的朋友,大家都热爱龙舟,经常一起划;我认为龙舟运动有机会划进奥运会,不管谁代表中国队参赛都是一种荣耀。”

吴国冲很怀念广州亚运的时光,也会回到二沙岛故地重游,看到这里的繁华景象,他很感慨,“当年在增城备战亚运会,我在一间酒店住了一个月零五天,也是很特别的经历,现在回想起来,一切都是值得的。”

来源: 广州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