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快菜什么品种好(叉尾又鮰春)

几经风雨情自珍,叉尾又“鮰”春。

斑点叉尾鮰作为最早从美国五大湖引进的外来品种,在中国的水产养殖行业中,一路浮浮沉沉。曾经有过辉煌,成为中国出口产品中的“明星”水产品,同样也因为过度依赖美国市场,而沉沦为默默无闻的“小透明”,叉尾鮰也因此进入了漫长的蛰伏期。

然而,事情迎来了转机,叉尾鮰仿佛迎来了事业的“第二春”。从去年下半年的后半段开始,叉尾鮰迎来了一波好行情,价格稳步上涨,一直持续至今,即便是遇到了上海疫情,大部分水产品价格紧急回调的时期,叉尾鮰依然“稳”字当头,鱼价坚挺,让不少养殖户认为“苦日子终于熬到头了”纷纷加大投苗量......

这背后是强势崛起,还是仅仅昙花一现?为了寻找答案,我们采访了不同地区、产业链上不同角色的从业者们,深入了解叉尾鮰的真实现状和未来前途。

江南快菜什么品种好(叉尾又鮰春)(1)

01流通

竞品巴沙鱼进口受限,叉尾鮰遇上“红利期”!

广州白云流通商王培,从去年10月份开始从事叉尾鮰流通工作,虽然接手时间不长,但目前已经达成几百万斤成品鱼的流通量,3月份一个月的流水就突破千万元!

据他介绍,截至采访时,每天经手的叉尾鮰流通量就有数万斤,渠道主要是加工厂、外地市场和广东本地市场,其中小规格鱼主要在本地销售,1.8斤/条以上大规格的则发往加工厂和外地市场。

王老板说,4月20日,1.3斤/条以上规格塘口收购价格为10.5~11元/斤。这一波叉尾鮰好行情始于去年11月份,11月前价格还在7.7元/斤徘徊,进入11月份以后,叉尾鮰收购价一路高歌稳进,直到本月依然不见颓势,价格涨至近10年来新高水平。养殖户趁行情好,纷纷抓紧出鱼。目前价格较高的原因之一,正是因为养殖户前期出塘积极,导致存塘鱼所剩无几,大概只剩下20%~30%。

江南快菜什么品种好(叉尾又鮰春)(2)

“此次叉尾鮰涨价与竞品巴沙鱼因疫情导致进口受限密切相关。此前,很多加工厂都偏向巴沙鱼,因其价廉物美,给本土养殖鱼类造成冲击。但近年因为疫情反复,越南的巴沙鱼进不来国内。而同样是无鳞鱼,同样没有肌间刺,肉质味道更佳的叉尾鮰迎来发展机遇。其二,是前两年的病害频发,导致部分养殖户损耗大,打击了养殖信心,直接影响了去年底叉尾鮰的存塘数量,供不应求价格自然水涨船高。因此今年养殖户跟风下苗的也比较多。”王老板分析道。

据不完全统计,叉尾鮰的养殖成本平均在6.5~7元/斤,现在的收购价已是十分理想。王老板表示,现在本地的加工厂需求量还在持续增长,对叉尾鮰的消耗量进一步增强。如果加工厂的产能增加,需求量也会大幅度增长。

02鱼苗

广东鱼苗:鱼苗借成鱼涨价利好,跟风上涨50%~60%

身处佛山顺德的梁老板,既做养殖,也做鱼苗和成品鱼流通。他告诉记者,他的鱼苗主要销往广东、广西等区域,连同水花和其他大小规格鱼苗1年可以出1.5亿尾。产量逐年增长,平均涨幅20%左右。近期因成品鱼收购价好,大规格苗也非常受养殖户欢迎。

目前,出苗的规格从50~60条/斤,到5~8条/斤的都有,市场形式购销两旺。各个规格苗价普遍都比往年增长了50%~60%。“主因是成品鱼价格上涨,鱼苗也是紧跟潮流。”梁老板说。

湖北鱼苗:鱼苗涨价,不减养殖热潮

咸宁嘉鱼县是全国著名的苗种繁育基地。据嘉鱼县苗场周老板透露,相关苗场接近200家,数量常年基本维持稳定。截至4月20日,湖北白沙洲市场2斤/条规格的叉尾鮰成鱼报收12~13元/斤。随着天气转暖,亲鱼马上进入产卵期,现在他的苗场正在进行鱼塘消毒,孵化车间保养等前期准备工作,预计今年的出苗高峰期在6月1日前后。

周老板表示,现在的鱼苗供不应求,很多人主动打电话订苗,尤其是大规格苗。现在大规格鱼苗的供应量紧张,市场缺货。原因有二:一是前期叉尾鮰的价格好,养殖户投苗积极性提高;二是叉尾鮰的生长速度快,养殖户也想尽早投苗,赶早出鱼赶上一波红利。

今年整体苗价呈上涨趋势,但利润并无大涨。原因是疫情影响,导致运费成本上升,加上饲料药品等投入品价格也是一路上涨,这也是苗场生产成本上涨所做的无奈之举。

周老板提醒广大养殖户,计划标粗和养殖成鱼的养户,鱼苗规格越大,培育风险也越大。开春后鱼苗容易生病,如果管理不当,一不下心就会全军覆没,因此只能算风险收益并存,养殖户要权衡利弊,考虑清楚再做决定。

03饲料

珠三角的叉尾鮰养殖行业迎来第二春,养殖户增长近20%!

身处珠三角区域,广东通威饲料有限公司的万志鹏告诉记者,因为近两年行情好,珠三角的叉尾鮰养殖行业迎来第二春。“从2008年有统计鱼价记录以来,截至目前,是14年来叉尾鮰行情最好的节点,很多从业者都未曾经历过。”

据不完全统计,养殖户数量增加近20%,以散户进场为主,养殖量也增加了逾10%。通威公司在当地的叉尾鮰饲料销量也取得突破,相比往年同期已经增长了超过100%,无论是成鱼料,还是高档苗料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通威公司针对叉尾这条鱼,华南一区成立片区项目组,并安排专人负责跟进叉尾鮰养殖的全过程。

万志鹏坦言称,阻碍珠三角叉尾鮰养殖行业发展的限制因素,主要有三:

一、叉尾鮰饲料品质参差不齐,因为在过往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小透明”的状态,养殖量不多,饲料销量也不大。并没有引起足够多的注意力,因此料企对这条鱼研发投入并不多,饲料配方差异较大,其中几个主要的指标,类似脂肪、赖氨酸等含量跨度大;

二、叉尾鮰养殖技术积累不足,季节性细菌病让养殖户头痛不已,很多新手对于这条鱼还不熟悉,导致当前阶段叉尾鮰的发病率较高,损耗率大。同时对于营养方面,许多养殖户选用较低档的饲料,但低品质的饲料无法满足营养需求,导致恶性循环;

三、目前叉尾鮰养殖,行业上没有一个明确、清晰的养殖模式和规划。也没有头部企业能做到相对领先的地位。标准不清晰,很多人也就没有明确的方向,这也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江南快菜什么品种好(叉尾又鮰春)(3)

万志鹏说,“结合多年的出鱼规律以及一线服务团队的调查分析预测,今年7月份后,叉尾鮰的鱼价会迎来波动,但应该还能保持9元/斤的区间,价格虽然回落但对比去年同期要好,预计全年的鱼价会坚守8元/斤上。”

他还表示,按照全程饲料投喂的标准,养殖成本大概5.5元/斤,即便价格下调,养殖户依然能保证2.5元/斤的利润,相比于加州鲈和生鱼,叉尾鮰的投入成本更低,因此,对于叉尾鮰在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前景,他是充满期待的。

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优秀的养殖模式脱颖而出,能够实现一年养两季的愿望。目前,该模式首要面临的难点就是苗种,叉尾鮰鱼苗生产情况特殊,一般一年只产一批次,且集中在5月20日以后,而成鱼出塘主要集中在次年7月份,从鱼花长到成鱼整个周期共14个月时间。如果从鱼花期开始做合理规划,把鱼苗分成两批次。在别人放水花的时候,投放大规格的鱼苗,这样做既可以错峰出鱼,还能为第二批鱼争取时间。通过降低单亩的养殖密度,提高成长速度,提升全年的亩产量,做到稳定突破亩产1万斤的目标。

除此之外,万志鹏建议新手养叉尾鮰,最好把密度控制在4000尾/亩左右,不宜太大。现在价格虽好,很多人盲目追求高产,加大投苗密度。但从最终出塘反馈的数据表示,投放12000尾/亩的池塘和密度为7000~8000尾/亩的池塘,出塘量相差不大,但管理风险是几何倍数的增加。

江南快菜什么品种好(叉尾又鮰春)(4)

旧时无人识的水产“小透明”,而今登上超市专柜热卖

4月20日时,四川叉尾苗场的秦总告诉记者,四川地区2斤上规格的叉尾成鱼收购价13元/斤左右,当地行情上涨起始于去年8月份,一般往年同期只有6元多/斤,而到8月份一下子收购价就涨至8~9元/斤,然后一路上涨至今。而去年当地叉尾鮰养殖状况良好,病害相对较少。根据不完整统计数据,去年四川地区的叉尾鮰总产量接近8万吨。因此,有很多养殖户尝到本次涨价的甜头。

利润方面,受投苗时间、密度、饲料价格、损耗以及收购价格波动等影响,各有不同。如果按照9元/斤的收购价,成功出鱼的养殖户利润预计有4000元/亩以上。然而,近两年饲料经历了几轮涨价,从前年开涨,去年涨了近800元/吨,今年又涨了近1000元/吨。

尽管成本上涨,但好行情还是给予养殖户足够的信心。今年养殖户投苗量也有所增加,部分有实力的养殖场也已开始孵化鱼苗的准备工作。

叉尾鮰自引进中国,开始大规模养殖的时间并不长,关于这条鱼的行情一直是起起落落,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供需关系变化,当地的行情一直是好两年坏两年轮转。前两年因价格太低,收购价一度低于成本价,很多养殖户亏本,所以流失了部分养殖户,现在因为养殖量减少,需求量增加,价格也开始回升。

秦总介绍道,叉尾鮰这条鱼没有肌间刺,肉嫩味鲜,越来越受到国内消费者的青睐。国人消费习惯的转变,正在身边细微处发生。原本家附近的商场、超市和小批发市场等都看不见这条鱼的踪影,而今,也正式登上了超市里的销售专柜。

04病害防治

养叉尾要时刻保持着一份警惕的心,以鱼为本,由心底里重视它!

广州白云一直以来是广东叉尾鮰养殖的核心地区,从第一条鱼引入养殖距今已经有二三十年时间。资深渔医齐同俊老师,坚持一线鱼病诊治服务多年,在叉尾鮰养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一线实践经验。

据他介绍,2020~2021年年初,叉尾鮰成鱼的死亡量较大,今年的大叉尾鮰同期死亡量有所减少,但鱼苗的病害情况增多,如:0.2~0.3斤/条规格的鱼苗,在开春时节,气温反常,鱼苗抗应激力弱,且苗池密度较高,鱼苗容易患寄生虫病和细菌性疾病,细菌性疾病较多。

这些病害问题产生,与池塘管理不无关系。除此之外,部分养殖户从外地调苗,产苗地区气温较低,没有进行喂料,鱼苗体质较弱。开春以后,本地的气候变化大,有部分叉尾鮰鱼苗容易患小瓜虫病,这个疾病在叉尾鮰中较为常见。

江南快菜什么品种好(叉尾又鮰春)(5)

江南快菜什么品种好(叉尾又鮰春)(6)

应激性鳃出血

齐老师提醒道,今年的行情好,养殖户投苗的积极性高,近期鱼苗的供应紧张,加上疫情导致运输受限,外地苗运输受阻,很多养殖户只能购买省内的大规格苗,10多尾/斤的苗,卖到了15~16元/斤。苗价相比去年同期贵了不少。

鱼病预防措施遵循传统的三环理论:养殖环境、鱼的体质以及病原防控。一些管理水平较好的塘口,溶氧高,经常改底调水,底质好,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少,内服保健做得全面,病菌相对减少,鱼苗患病的机率随之减少。

齐老师十分慎重的呼吁:对于这条鱼,要时刻保持着一份警惕的心,要做到以鱼为本,由心底里重视它。

这条鱼的养殖难度在进一步上升,尤其是应激性鳃出血,一旦处置不当,就可能在短短一两天内,令一整塘的鱼血本无归。而叉尾鮰又是比较贪吃的鱼类,新手如果投喂量控制不当,容易引起消化道疾病;另外这条鱼也容易缺氧,如果管理不好也易得败血症类的疾病。根据他平时观察发现,叉尾鮰的养殖高手,平时在购买动保产品时,鲜少买治病类的产品,反而都是以改善环境,内服保健类为主。因此,不建议没养过叉尾鮰的养殖户们,贸然进入行业。

齐老师特别强调,“这条鱼养殖难度大,需精准用药,规范用药。如果大家都抱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出了问题再解决的固定思维,养殖过程就容易发生意外,养殖户也容易病急乱投医。如果大家都能做到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则可以有效降低鱼患病的风险,让这条鱼的生长过程更加健康。这样不仅促进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也符合现在越来越严格的食品安全规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江南快菜什么品种好(叉尾又鮰春)(7)

江南快菜什么品种好(叉尾又鮰春)(8)

05发展机遇

内销市场渠道 预制菜新赛道,带领叉尾鮰起飞!

上述被访者均提及了两个关键信息:一、国内消费市场的开拓,叉尾鮰逐渐从主要出口型水产品转向内销市场;二、预制菜市场的火热带来的推动作用。

现在预制菜市场火热,而叉尾鮰、生鱼、罗非都是预制菜中主要的原料鱼,另外叉尾鮰还有一个显著优势,叉尾是无鳞鱼,在生产车间,可以减去一道去鳞的工序,相比之下,具有加工更方便、肉质口感更佳、食用更方便等优势。叉尾鮰这条鱼非常符合工厂预制菜标准化的生产要求,这也是它能迎来春天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不少从业者表示,叉尾鮰的养殖难度较大,且饲料动保等配套的产品尚不完善,仍无统一规范的养殖模式指导,养殖户更多是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自己积累经验。所以新手养殖户想要进来,还需慎重考虑!

对此,你们还有什么想说的吗,评论区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