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源代码(他们的代码怎么就被国博收藏了)

最牛源代码(他们的代码怎么就被国博收藏了)(1)

撰文| 云希

编辑| 猛哥


人们从未像今天这般意识到代码的能量。

技术的世界艰涩而遥远,那一连串陌生的符号似乎与生活毫无关联。直到一场灾难来袭和一张绿码的出现,物理世界和数字空间彻底交融。

9月8日的国家抗疫表彰大会上,健康码再次被提及。早前,健康码码引擎第一行代码还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它的影响力已无须赘言,人们骄傲于中国的技术抗疫,也开始将目光投向背后的工程师群体。

健康码只是冰山一角。深水之下,一群人20年如一日,让技术“下凡”,惠及芸芸众生。

他们是杭派工程师,既有技术人的聪慧与坚韧,亦有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1

“国家博物馆收藏健康码码引擎第一行代码”的消息被新华社等媒体报道后,李昊龙手机里的消息就没停过。

“真是你啊?”、“兄弟,干了件大事。”、“向你致敬!”......

面对褒奖,这个习惯在幕后的工程师有些不好意思。

最牛源代码(他们的代码怎么就被国博收藏了)(2)

李昊龙是健康码码引擎研发负责人。码引擎,宛如健康码的大脑,指挥红黄绿三码的判断和实时发放,通过支付宝和钉钉两个端口交互和核验。

疫情初抬头时,他就在老家湖南远程支持抗疫系统开发。情况急转直下,李昊龙在家也越发呆不住,“一定得去现场,才能多帮上忙”。大年初七,他就带着妻小赶回杭州。第二天老家就封村了。

2月13日,回到杭州的李昊龙立下军令状,48小时内浙江全省上线健康码。

局势瞬息万变,需求也千变万化,光是来提需求确认逻辑的团队就有五、六拨,而远程技术同学帮助有限。所以这个涉及全省5800多万老百姓的项目,最初码引擎开发工程师仅3人,除了李昊龙,还有留在杭州的姜国庆和张成廷。

时间太紧张,颜色逻辑如何计算、链条怎样走通、怎样保障性能......负责接口对接的张成廷直接在纸上直接画出了不同业务场景下的接口和demo。

晚上8点,码引擎的第一行代码才出炉,此时已过去13小时。

晚上10点,健康码被要求部署在浙江省大数据局,研发小队连夜赶往。四、五个十平米的办公室都坐满了人,人声鼎沸,无法开空调的室内有了些许温暖。

了解工程环境后,大家心又变得凉凉。大数据局政务云平台网络环境原本就复杂,加上省与市的协同管理制度,原本简单的资源开设变得曲折,幸好数据局与省领导当机立断,凌晨1点资源开设终于完成。

凌晨2点,码引擎一部分模块第一次运行时,像一个年迈老头走得磕磕碰碰。难道是自己写的代码有问题?姜国庆紧张得手心冒汗,抱着电脑一行行检查代码。两小时后,角落里传来一声大吼:“老子代码没问题!”

还是网络问题,没有捷径,只能老老实实改配置,测试验证。这期间码引擎的需求几乎按小时在迭代变化。以往算法拥有90%以上的准确率,便能为人称道,但浙江健康码事关全省5800多万居民,对每个人而言,误判红码导致无法出行或者封锁在高速都是巨大的不便,更严重的是,万一给感染者发了绿码,将会毁掉所有人的抗疫成果。

“真的就像刀口舔血”,李昊龙感慨,“没干好离职只是最轻的。” 有一瞬间,他甚至认真地想过,如果健康码误判影响大局,自己是不是会被关起来。

最牛源代码(他们的代码怎么就被国博收藏了)(3)

李昊龙

但他没时间细想。除了核心算法和代码,健康码还是一个多方协同的浩大工程,涉及技术、产品、法务、客服……与阿里云数据智能团队并肩作战的还有浙江省政府诸多部门。作为码引擎研发负责人,他每天要接50多通电话,还有50多通打不进,连戴着的口罩都微微湿润。

2

时间不会停止,感染人数一直在递增,浙江政府和集团高层都在关注着这个项目。

研发团队成为风暴中心。大家分不清白天黑夜,统一36小时倒一班,实在累极了就眯会儿,醒来继续敲代码。走廊间放外卖的箱子总有不少剩余,大伙只有记得的时候才会去拿。

有次张成廷吃晚饭,扒拉几口后觉得不对劲,全是凉的,问了才知道这其实是中饭;姜国庆好不容易回家休息,刚躺下又接到电话,立马拿出电脑,支起身子解bug;团队PD笑树,睡觉梦到有人问他“健康码上线了吗?”,立马醒了过来。

浙江健康码第一次发版的时候,姜国庆身后齐刷刷站了阿里云一众副总裁、总经理级别的高管,盯着他发布,姜国庆的手都有些哆嗦,几乎是一个个键地敲下去。

初版压测结果并不乐观,性能承载不了高并发量,当务之急是调整参数优化。闻言,身后和远程的大佬都过来出谋划策。他们多是管理上百人团队的高管,早就不自己敲代码了,但那时一个个都给姜国庆提出优化建议,“你试试看这个怎么样?”

其他团队也铆足了劲想帮忙,其中交通大脑团队必达一个劲对李昊龙说:“兄弟你就说要谁,我马上安排!”

大灾面前,所有人都拧成了一股绳,没有人愿意退缩。汤劲松、曾震宇、李津、王璐华…..这些阿里云的高层从未如今天这般,集体出现,为了一个项目现场指挥作战。

最牛源代码(他们的代码怎么就被国博收藏了)(4)

2月14日,下午两点,历经23小时鏖战,浙江健康码全链路逻辑开发完成,开始联调。

可以预见,一旦上线,短时间内会涌入数十万乃至百万用户,必须保证上下游每一条链路都畅通无阻,运行如丝般顺滑。

但浙江健康码下游端口涉及外部合作方,他们的系统就如同一个个“黑盒子”,卡住了流量。

阿里云数据智能团队像古代老中医一样,隔着帘子,用一根线系在对方手腕上切脉,从架构合理性到前后端,替其细细诊断,将性能提升了数十倍。

2月15日,浙江健康码完成灰度测试,全省上线。

上线第一天,发码量超过了百万,三天后,突破千万。

用户涌入,流量直线狂飙的瞬间,李昊龙眯着眼睛,体内的血液开始沸腾。4天时间,他满打满算只歇了8小时,神志依然清醒,但舌头已经不受控制,说话都开始语无伦次,“气若游丝”,仍旧不肯走。

李昊龙领导汤劲松、曾震宇和HR张莉莉知道后当机立断,“这怎么行,马上休息,实在不行就架回去!”于是李昊龙就这样被几个“同伙”塞进车子运回了家。回家时,小区保安看到他的抗疫工作证明,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礼。

3

还好补了这一觉。

浙江健康码发布第二天,全国需求都开始井喷,浙江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战。这帮工程师们刚获得片刻喘息,一个个又红着眼,炸着毛,胡子拉渣地撸起袖子再一次埋进了电脑。说不累是假的,但看到各地求码若渴,每个人心里都油然而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这是第一次,我不用跟别人解释自己在干嘛。” 张成廷说。

研发团队散作满天星,纷纷支援全国各省市健康码研发。

虽然有了浙江健康码的基础,但各地抗疫情况不同,本地化仍旧是个大工程。最忙的时候,姜国庆不仅要进行新项目需求对接、部署,还要为之前的项目解bug,发版、迭代、运维。

他有干眼症,那几天更是严重,需要不停眨眼才能看清屏幕,太阳穴也一直有根筋“突突”作痛。但他觉得这跟王方相比不算什么。王方是北京小伙,姜国庆印象中,每一次大家凌晨四点回家时他仍在忙,早上来的时候,他早已稳稳当当坐位置上了,“就跟铁人一样不会累。”

最牛源代码(他们的代码怎么就被国博收藏了)(5)

累倒的姜国庆

长久熬夜下,张成廷体温有些偏高,为了不影响工作,他上班途中从不开空调,冬天里的驾驶座冷得像冰窖。量体温时若温度偏高,他就站在门口迎着冷风吹上十几分钟,让体温降下来再回去。

随着健康码的覆盖,越来越多封锁在家远程支援的战友得以来到现场。

2月24日,李圣回到杭州的那天,湖北健康码第一版上线测试。同日,健康码推广至全国200多座城市,浙江、四川、海南、重庆、上海、云南、山西实现全省覆盖。

李圣要负责的是河南省洛阳和平顶山的健康码。作为现场唯一的女工程师,她每天带队部署、压测、联调到凌晨三四点,早上8点又起来。数据库的同学临时生病,她二话不说补位跟进,跟合作方沟通迁移列表数据。国内局势稳定后,她又带头做出了入境码,规则和国内不同,她一声不吭熬了2个通宵重新设计了底层代码,让自己成为了一个“女铁人”。

“疫情当前,再拼也值得了!”。回忆当初,张成廷喃喃道。

那两个月,阿里云暂停一切工作,一群杭派工程师将自己置之度外,豁出一切用代码铸造了一道道抗疫防线。

最牛源代码(他们的代码怎么就被国博收藏了)(6)

来阿里7年的李昊龙,对这一切并不陌生。他已经习惯了工程师们除了商业,还会考虑社会与责任。“健康码只是最为集中的一次体现“,李昊龙说,“这是一种基因吧”。

这种基因用前阿里巴巴CPO彭蕾的话来说,就是“一群有情有义的人聚在一起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 它是20年的文化炼成,初心即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4

2003年4月,马云集结了一个10人的创业团队,来到一个日后如雷贯耳的神秘据点——湖畔花园16幢1单元202室。他们此行的任务是要在最短时间内做出一个C2C的购物网站——淘宝。

彼时“非典”肆虐,线上购物用户暴涨,淘宝在2003年全年交易总额达3400万。

最牛源代码(他们的代码怎么就被国博收藏了)(7)

早期的淘宝

业务凶猛,随之而来的交易安全问题也越发尖锐,早期淘宝买家通过银行转账汇款给卖家,有些骗子收钱却不发货,长此以往对淘宝的信誉将造成巨大打击。于是当年10月,淘宝上线了一个叫“安全交易”的功能,即后来的支付宝,由淘宝网担保交易,买家确认收货后再把钱给卖家。如今看来习以为常的功能,在当时解决了老大哥PayPal都没能解决的问题。

最初开发“安全交易”的是茅十八和苗人凤,开发银行网关对接功能的是多隆。当时多数银行已经支持在线支付,但每个银行的网关都不相同,五花八门各种技术都有,多隆必须一家一家去接。更为棘手的是,银行不能保证用户付钱了就一定扣款成功,扣款消息也不一定能通知到淘宝,有的甚至还会重复通知。为了核对账目,苗人凤只能苦哈哈地每天手工核对,少一分都睡不着觉。为了测试功能,他还在杭州所有银行都办了一张卡,每天工作都对着一堆银行卡。

解决交易问题后的淘宝发展越发迅猛,原先的数据库MySQL已经撑不住,于是淘宝在2004年把数据库换成了Oracle的集中式数据库,这也是当时业界性能最好的产品。没承想,刚替换完后内部处理逻辑一直不对,唯一解决的方法就是重启。于是工程师们不得不24小时拿着手机,一旦收到“SQLRelay进程挂起”的短信,就要从床上爬起来,打开电脑,连上机房,重启服务,后来干脆每天睡觉前先重启一下。当时做这事最多的是三丰,那一年开半年会的时候,公司特地颁给他一个奖项,表示深切的慰问。

为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谁能想到后来的阿里合伙人多隆、支付宝首席架构师苗人凤和淘宝网总裁三丰等一众大佬,在当年经历了这样艰苦而迷茫的岁月。

等到四虎2007年加入的时候,团队好不容易壮大到30人。四虎经历了假货横行的年代,作为技术人他不善言辞不会砍价,遇到假货也不知如何处理。直到遇到淘宝,不用讲价直接网上购物,还有担保交易,他隐约觉得这能改变未来,于是辞掉工作毅然加入。

全家都不理解,“你在这边到底做什么?”四虎也解释不明白。当时的淘宝很少去清华招工程师,因为压根招不来,用马云的话说“杭州大街上走的人都想招进来”。极少数的学霸——袁鸣雷毕业于北大法学院,很多年都不敢跟人家谈母校,因为顶不住“你怎么混得那么差”的眼光。

四虎刚开始工资只有3000多,远低于之前的收入。来淘宝第一年特别难,他刚买了房,收入降低后老婆周六也要上班,母亲则一边种地,一边去工厂上夜班资助他。

直到2009年,阿里所有技术人的试炼场——双十一出现,家里才明白他在做什么。第一届双十一的销售额是5000万元;第二年飙升至9.36亿元,暴涨近20倍;第三年,交易额高达52亿元……这个数字在去年是2684亿

那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黄金时代,各大互联网公司相继大放异彩,电商取代线下成为消费新宠。深山僻林、边疆山区的商户和发达城市的同行们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分享着家乡的美食和特产,被看见,被认可。

一群工程师抱着一种想要改变世界的愿望来到淘宝,并付诸实现。“某种程度上,那个时候的我们,都有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感觉”,四虎说。

他们是最早的杭派工程师。

5

展露锋芒的淘宝一路狂奔,坐拥电商霸主宝座,但底层技术被卡脖子的事实也浮出水面。2008-2009年,阿里的业务每年都在以十几二十倍的速度攀升,即便用上了业界顶配IOE,系统依然难以承载动辄几亿规模的用户量。

但没有更好的选择了。2008年的中国还是一个科技的“三无”国,没有芯片和服务器、也没有数据库、操作系统和中间件。

数据时代,算力的开关却不在自己手上,这不仅是阿里的难题,更是所有中国企业难以挣脱的桎梏。

于是马云找到王坚,后者带着一帮不畏艰难的工程师,从头造轮子,他们的目标是做一个国人自主研发的云计算大规模操作系统飞天,把成千上万台服务器连到一起,拥有弹性敏捷的无尽算力。

和当初淘宝一样,阿里云的诞生同样带着一个“普惠算力”的愿望,他们希望“算力能像水电煤一样”便利地服务每个人。

最牛源代码(他们的代码怎么就被国博收藏了)(8)

阿里云成立

2009年春节,一帮工程师在没有暖气的屋子里呼着白气敲出了飞天的第一行代码,到了夏天办公室又热得跟火炉一样,只能自己运冰块降温。

但技术进阶从不会立竿见影,除了实力,更需要耐心和毅力,有时甚至是抗连续打击能力。

苦苦耕耘三年,大家尝试了所有技术方案,依然没能让飞天突破5000台服务器的调度,没日没夜加班,收获的却是各种系统错误。一时间人心惶惶,谣言四起。大家认定王坚是骗子,阿里云的工程师也根本抬不起头。

最艰难的时候,80%的工程师都心灰意冷地离开了。王坚的一位老部下把辞职信交到他手里时,对他说:做云计算的感觉就像集体合围抱一棵大树,谁都知道最终大家的手会连在一起,但谁也不知道那一刻会发生在什么时候。真的真的对不起,我撑不住了.......

最牛源代码(他们的代码怎么就被国博收藏了)(9)

当初内网对王坚的质疑

有人选择离开,也有人选择坚持。终于2013年,飞天5K丰碑树立。飞天不再是蓝图,它调度着成千上万台服务器,飞入寻常百姓家。

很多年后,王坚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感慨万千“阿里云是我们手下的工程师拿命来填的。”

6

历史轮回,7年后,又一批杭派工程师头也不回地加入战争,拿命填出了健康码。

“那个时候真的每一天都在死人,我看着大家一个个刀山火海地往里跳,还有什么好担心?”,李昊龙顿了顿说,“有些事总要有人挺身而出。”

2019年,阿里云已经成为亚太第一,全球第三大云服务商,每一天系统调用量超过100亿次,服务全球10亿人。从新零售到传统制造业,从新金融到数字政府,从在线教育到智慧医疗,无不在云上。

阿里巴巴已经转型成为一家世界级技术公司。2018年,它的36位合伙人中,就有12位是技术出身,技术岗位员工占比超过了60%。

正是这帮杭派工程师,接力支撑起了人们的衣食出行。他们走进国家博物馆,在中国科技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

正如张成廷所说“后人看到代码,会明白抗击疫情中,冲锋陷阵不仅有医护人员,也有程序员。”

参考资料:

【1】《历史转折中的杭派工程师》

【2】《淘宝网技术揭秘》

【3】《阿里云的那群疯子》

【4】《淘宝网技术揭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