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老游戏小时候都玩的 抠老锅小时候最上瘾的游戏

经典老游戏小时候都玩的 抠老锅小时候最上瘾的游戏(1)

现在的孩子大都喜欢网络游戏,为升级挣装备乐此不疲,有的废寝忘食。

其实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鲁西北农村也盛行一个叫“抠老锅”的游戏。“抠老锅”是我们村的叫法,其它村有的叫“抠钱儿”,有的叫〝抠锅儿”。

那个年代虽然穷,但农村孩子玩的游戏花样非常多,大都是些“动五府”(类似“五子棋”)、摔泥巴、弹溜溜(弹玻璃球)、踢毽子、打四角、翻绳子等不带彩头、且能随地取财的穷乐呵游戏 。

而“抠老锅”绝对是当时唯一个既要拿钱当筹码、又要花钱装备工具,既需要力气、又需要技巧,且有较大场地的多人游戏。不但小孩玩,大人也玩,非常有吸引力,其上瘾程度,一点也不亚于现在的网络游戏。游戏的玩法是这样的:

确定参与游戏的人员,每人必备两样东西

人数可多可少,一般四、五个人为宜,大都年龄相仿。参加游戏的人必备两样东西,一样是备有一定数量的硬币,我们村叫钢蹦子,有1分、2分、5分的。

另一样是用来从“锅”里向外“抠”钱的工具,我们村叫“铁铊子”,直径约10厘米、厚约1厘米,其形状类似现在的月饼。当时“铁砣子”大都是小炉匠用模子专门铸出来的,价格多少记不清了,但我的那个是花一块钱从别人手里买的二手货。

确定游戏场地,画好放钱的“锅”

场地一般长约20米、宽约5米,可在村里大街、村外场院等空旷场地上。在场地一头画一个直径2-4米的圆圈做“锅”,“锅”的大小决定着“抠”钱的难易程度,年龄大的可画大些,年龄小的可画小些。在离“锅”约十米左右的另一头画一条直线,作为确定“抠锅”先后顺序的标线。

确定每局放钱的大小,并向“锅”里放钱

游戏之前先要确定每局玩多大,大的每人每局5分,小的每人每局1分,不大不小的每人每局2分。大人一般玩五分一局,小孩一般玩1分一局。

确定大小后,每个人把钢蹦子放在圆圈中央,摞成一摞,再用脚向下狠狠踩一下,把钢蹦踩进土里。“锅”当中放钢蹦子的地方开始还是平的,但玩不几局,就抠出了坑,而且越来越大,越来越深,所以越抠到后面,钢蹦子越来越难抠。

确定“抠钱”先后顺序,确定“抠钱”所站位置

为确定“抠钱”先后顺序 ,每个人站在锅边,向另一边的那条标线扔“铁铊子”,落到标线这边的,越接近标线越名次靠前,压住标线的最好。越过标线外面的,都排在落列标线里边的后边,也是越靠近标线越靠前。

确定好“抠钱”先后顺序后,依次站到标线外面,再向有“锅”的那一边扔“铁铊子”,以确定每个人“抠”钱站的位置,你的铁铊子落到哪里,你就站哪里抠钱。

后边扔的人可以碰前面扔过去的铁铊子,如果碰走了,前面被碰走铁铊子的人就要站在新的位置上抠钱。所以后面扔的人为了不让前面扔的人有好位置,往往故意冲着占据好位置的铁铊子扔,就像扔冰壶一样,从地面滑过去,碰走前面的铁铊子。

需要说明的是,每次“抠钱”所站的位置,都是上次“抠钱”后“铁铊子”落到的位置,所以每次抠完钱,都不要动〝铁铊子”,否则就不知道下次“抠钱”的位置了。

开始“抠钱”,抠出“锅”外的钢蹦子归自己

按先后顺序,第一个人站在自己“铁铊子”的位置半倾着腰,用“铁铊子”对着锅内的钢蹦子,斜着用力撇过去。

这时候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技术水平,如果力度和角度合适,铁铊子的下缘边正好斜插进钢蹦子边的土里,并有向上的力量把钢蹦子“抠”出来。

技术好的一下子能把所有钢蹦子抠到“锅”外,叫一锅端。技术差的可能一个也抠不出去,自瞎了自己的优先权。大多数是抠出一个两个的,其它的都散落在“锅”内。

后面的人依次站在自己铁铊子位置上,根据钢蹦子散落位置,依照难易程度用“铁铊子”向外抠钱,直至所有钢蹦都抠完,算结束了一局,然后再开始第二局、第三局....

直到有人输干了口袋里的钢蹦子,沮丧地表示“不来了”,或者有的家长来招呼孩子回家吃饭,这游戏才会真正结束。

我刚开始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刚上小学,当时我们一块上学的几个小孩,都没有“铁铊子”,就用瓦片打磨成铁铊子的形状,也没“钢蹦子”就用杏仁核当筹码,只画“锅”,不画标线,每个人都围在“锅”的圆圈线外用瓦片向内“抠”,不能站在圆圈内“抠”,每次前后顺序以“剪子包袱布”确定。

每次只站在围圈外“抠”的好处是,首先是占的地方小,不用画标线,只要能画开“锅”就行;另外最重要的是不用每人都有个“铁铊子”,只要有一个就行了,一个人扔完了,可交给另一个人扔。不像有标线的那种玩法,要用铁铊子确定扔的位置,扔完了不能拿走,要拿走就弄不清下次扔的位置了。

但是一个小孩拥有个“铁铊子”并不容易,我记得我当时拥有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铁铊子,是在上小学二年级时,花一块钱从一个离村上初中住校的大孩子手中买来的,当时感觉就像现在置办了个大件一样,兴奋的好几夜睡不好。

从此以后这“铁铊子”成了我的宝贝,从不离身,“抠老锅”也成了我最喜欢的游戏,一直玩到去公社上初中住校为止。

现在我的“铁铊子”己不知去向,儿时的玩伴也各奔东西,村里也没了那样的场地,孩子都去了县城上学,被新的网络游戏吸引。但我们那一代人的儿时记忆一直停留在心中,想起那些玩过的各式各样的游戏,虽清苦却快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