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亲戚的规矩和禁忌(农村走亲戚的接待标准)

到了过年过节,农村人喜欢走亲戚。一般来说,都讲究礼尚往来,孔子云:“来而不往非礼也。”在农村残留着古代的礼节,也颇有君子之风。其实,走亲戚的标准并非一致,但接待标准却大多有些门道。

走亲戚的规矩和禁忌(农村走亲戚的接待标准)(1)

以前人们走亲戚都要带上草纸包的点心,到亲戚家走访。亲戚一家都很高兴,就要留下吃饭,做好吃的招待。但亲戚一家不会吃这些点心,而是会拿着这些点心到别的亲戚家去,照样会受到接待,别的亲戚也不吃点心,再拿着那些包装好的点心走亲戚。一来二去,那包点心可能会少一点,换了包装纸,转一圈又回到买点心的亲戚家里。而第一个接受点心的亲戚要回访的时候,可能就不是拿着点心了,不能把人家送过来的点心再原封不动地送回去,大多数情况下要拿着和点心相当的东西,譬如一锅点了红点的雪白馒头,或者带了大公鸡、猪肉、粉条去串门。

走亲戚的规矩和禁忌(农村走亲戚的接待标准)(2)

过年过节走亲戚很有一种互相帮衬的意思。有人家里穷,过年过节发愁了,亲戚就会带上礼物帮衬一下。大家都是互相帮衬着过日子,并不会因为礼物多少,贵重与否而把接待标准弄得有所不同。但大家都知道,亲戚带来的礼物是一笔债,早晚要还的。表面上和谐美满,其实都是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关系。礼物再轻也代表着很深的情谊。要是还不起,就让人笑话了。而大多数亲戚带礼物来就是要主人招待一番的,不必要非得还。如此一来,招待标准就要符合礼物的价值,还要符合当地的风俗。

亲戚带来了点心,家里人就要请吃一顿过年的饭;亲戚带来了白面馒头,家里人就要热一热,弄一锅肉菜,再弄几个小菜,招待亲戚吃喝。亲戚带来了大公鸡和猪肉,主人就要“杀鸡设酒做食”,款待亲戚们。当然,当地的风俗也是不可逾越的。有的地方招待亲戚用白米饭,白米饭底下压着好多肉,算是实在而不张扬了;还有的地方用木头鸡招待亲戚,还要招呼亲戚一起吃,其实只是看看而已,算是行过了礼节。那时候,家里人都穷,也就不互相计较了。

走亲戚的规矩和禁忌(农村走亲戚的接待标准)(3)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日子好起来了,走亲戚就有了另外的意味。相互走亲戚一定要买有价值的东西,主人收到了价值一百多块钱的礼物,就要还回去一百多块钱的礼物,而不能有大差大离。当然,人们走亲戚也不吃饭了,一是大家都很忙,忙着挣钱;二是大家都省事儿,不至于忙活一整天累得腰酸背疼。于是大家都省了很多环节,当把一切礼物换算成钱的价值的时候,也就能从容应对了。

走亲戚的规矩和禁忌(农村走亲戚的接待标准)(4)

礼节大多还在,只是省了不少程序,也省了不少的麻烦。究其实还是生活节奏加快了,人们没有太多的闲暇时间走亲戚了,也就不再保留那些今人看做繁文缛节的礼节了。更有那过年过节就到领导家送礼的,算是借了走亲戚的东风,给自己谋方便了。那么,走亲戚也就成了“无事不登三宝殿”式的功利行为,并不值得提倡了。但是,在农村还有着古朴的走亲戚传统,似乎可以称为原初的互助典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