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到极致便是喜(喜从何来你不知道的)

“喜”的由来

“喜”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喜,甲骨文=(壴,鼓,代庆典) (口,欢笑),表示人听到鼓声而高兴,有的甲骨文以"彭"(嘭)代"壴",强调庆典中的鼓乐声,表示人们在庆祝活动中欢笑。造字本义:在庆祝中欢笑。也用作动词,表示喜爱、爱好,由此再引申为某种动植物习惯于或适合于某种环境条件,或某种事物容易发生某种变化。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当"喜"的"欢笑"本义消失后再加"口"另造"嘻"代替。

“喜”字的演变

悲到极致便是喜(喜从何来你不知道的)(1)

从“喜”,“禧”到“囍”

在《说文解字》中“喜”解释为“喜,乐也。从直从口。凡喜之属皆从喜”,即指与喜相关的字,都采用“喜”作边旁:“禧”解释为“礼吉也.从示喜声”多是在文化及民俗礼仪中表达招福与纳吉的意思"而“囍”字在《说文解字》中没有记录。关于“囍”字的由来有两种传说。一种是王安石结婚当天,正当新郎新娘欲拜天地时报子来报喜“金榜题名王安石高中了”,于是王安石就写下了一个大大的“囍”字,并吟道“马灯飞虎结丝罗,巧对联成双喜歌”。从此婚庆就开始写“囍”字,并流传至今。另一说法则来源于民间百姓好事成双的心理按照中国传统的认识观念,常以偶为吉。可以看出双喜--“囍”是吉祥的象征,其属于“喜”符号的变体形式“囍文化”作为喜文化的核心代表包含着喜文化的基础内蕴,多指婚俗嫁娶。

人生喜事

1. 琴瑟之喜(男欢女爱)

“琴瑟之喜”,即为“琴瑟之好”

“琴瑟之好”琴瑟比喻夫妻,琴瑟之好意思是夫妻间感情和谐,夫妻感情好。出处是《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意思是楚楚动人的女孩子,希望用琴声来打动她。还有《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是说夫妻亲密无间,好像宛转悠扬的琴瑟合奏。

悲到极致便是喜(喜从何来你不知道的)(2)

根据文献记载,伏羲发明了琴瑟,琴和瑟都由梧桐木制作,带有空腔,丝绳为弦。琴一开始是五弦,后来改为七弦。瑟是二十五弦。古人发明琴瑟目的是净化心灵,所以琴瑟之声为雅乐正声。因为两者属性类似,多在一起弹奏,所以也用来比喻夫妻感情和谐,也代指夫妇。

悲到极致便是喜(喜从何来你不知道的)(3)

在《诗经·周南·关雎》中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也就是“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这里琴瑟友之的意思是弹琴鼓瑟来亲近她。琴、瑟,皆弦乐器。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用作动词,此处有亲近之意。这句说,用琴瑟来亲近“淑女”。还有《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是说夫妻亲密无间,好像宛转悠扬的琴瑟合奏。于是后世将琴瑟比喻夫妇。夫妇之间好比琴与瑟,琴瑟之好比喻夫妻间感情和谐。

历史上着名的琴瑟之好的夫妻有很多,李清照和赵明诚,他们是一对最为人称颂的知己爱侣。李清照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有名的学者,母亲是状元王拱辰之女,在家庭的熏陶下,李清照很小就是远近闻名的才女。赵明诚出身官宦世家,是位翩翩公子,酷爱书画,尤其擅长金石鉴赏。二人门当户对,时常诗词唱和,共同研究金石书画,有说不尽的喜悦。顾春和奕绘顾春,号太清,颇负盛名的女词人。她的《红楼梦影》,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太清不仅才华绝世,而且生的清秀。奕绘是清高宗乾隆的第五子永琪之孙,习武之外也多才多艺,擅诗文,工书画。顾太清虽为奕绘侧室,但是他们情感甚笃,从认识到结婚都维系着共同的爱好。二人时常西窗剪烛谈道论理,诗词唱和在作品中为数不少。还有唐琬和陆游、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林欣和张问陶、管道升和赵孟、陈芸和沈复、沈宜修和叶绍袁、柳如是和钱谦益、董小宛和冒辟疆等,他们都是历史上有名的琴瑟之好的夫妻。

2. 文定之喜(定亲)

古时候结婚体系,常常分为提亲、定亲、成亲三个环节。“文定之喜”就是定亲的祝福。

古时候,社会观念比较落后,女孩子常常不抛头露面,居于深闺。等到长大后,往往要通过红娘牵线,走“提亲”的环节才能出嫁。

提亲后,就是定亲环节。定亲的时候,男方会将准备好的聘礼用杠箱抬到女方,女方收到后会回礼。女方回礼多为金团、油包及闺女自做的绣品。

那时候有一种定亲凭证,男方送“过书”,俗称“红绿书纸”(纸张两层外红内绿),女方送“回贴”认可,俗称“文定”。这就是“文定之喜”的由来。

3. 花烛之喜(男子娶妻)

花烛之喜,古代指的是男子的结婚,和于归之喜是相互对应的。因为古代将新婚的第一夜称之为洞房花烛夜,由此有“花烛之喜”之说。现在“花烛之喜”泛指新婚、结婚大喜。

4. 于归之喜(女子出嫁)

于归之喜是指古代女子的出嫁。因为古人认为:女子嫁到丈夫的家中,才算是真正的回了家,所以于归之喜也被理解为丈夫家是女子的最终归宿。这是古人的一种观念。

于归之喜最早出自《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其中的“之子”,就是指孩子,古代的“子”代称儿女,而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女子出嫁才是真正的回家。

与于归之喜对应的还有于归宴,也就是指结婚当天宴请宾客的这场婚宴。于归宴和出阁宴有着很大的不同,出阁宴一般是指女子在娘家吃的最后一顿饭。

5. 弄璋之喜(生男孩)

“弄璋之喜”出自于《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意思是说,如果家里生了男孩子就把玉璋给他,希望他将来能够有玉一样的品质,后来也代指恭贺人家家里生了男孩。

6. 弄瓦之喜(生女孩)

“弄瓦之喜”也出自《诗经·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意思是说,如果家里生了女孩,就要给她瓦。这里的瓦并不是我们常说的瓦片,而是纺车上的一个零件。这也符合了古时候“男耕女织”的家庭理念。

7. 弥月之喜(满月之喜)

是祝贺孩子满月的祝福词,“弥月”就是满月的意思,也就是婴儿出生后满一个月的日子。

8. 进益之喜(升学)

主要是祝贺学业或者仕途上的进步。多用于祝福孩子考上大学或者学业有成。

9. 右迁之喜(升官)

右迁是升官的意思。汉右尊左卑,故将升官称为右迁。像《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为古代诗人们的对左迁的愤慨,而《李端悫可东上阁门使制》则是对右迁的喜悦之情。

唐朝官制为唐中央政府下主要分设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中书省掌诏敕,政令之立案起草;门下负责审议中书之立案,草案,以决定实行与否;尚书省为行政官署,其下尚分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各置尚书(正三品)及侍郎(正四品上),此为三省六部制,当时的官职很不稳定,社会制度,思想变化又大,所以免不了换人做官,而当时又不好把原官辞下,于是从京城贬到XXX地,叫左迁,而从XXX地到京城叫右迁。

10. 折桂之喜(中进士)

考中进士被称为“折桂”起源泰始实行于唐代

泰始年间晋武帝曾发问诜自我评价,诜说:“我就像月宫里的一段桂枝,昆仑山上的一块宝玉。”

桂枝乃广寒宫中的一支桂,意为高贵,昆仑山宝玉乃山间不可多得的奇玉,意指出众,晋武帝听后诜的自我评价后不仅大笑还嘉许了诜;《蟾宫折桂》就是此典故而来。

后来风俗以蟾宫折桂相继出现了很多历史典故,例如后来每逢考试之年来到,应试者和亲友都会赠送桂花、广寒糕之类,意为广寒高中之意。

而桂,是常绿乔木,只在春季开花,最早唐代科举意会考试及第者比喻为“月宫折桂”。

唐代初,科举在当时改制盛行,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因先考中进士,其白居易堂弟白敏也相继中第三名,后,白居易诗性有感祝贺“折桂一枝先许我,穿杨三叶尽惊人”,至此开启蟾宫折桂考中进士为“折桂”比喻。

后来“桂冠”“折桂”皆比喻为第一名,也是中进士的代名词,历史中举不胜数恭贺词:“恭喜某某高中进士,誉为折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