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存者偏差通俗解释:幸存者偏差里的偏差

幸存者偏差,这个概念很多朋友可能都听到过了,但是,这其中还有一个偏差,很多人都没注意到。

幸存者偏差通俗解释:幸存者偏差里的偏差(1)

幸存者偏差,来源于一个二战时期的故事。

英美联军为了减少轰炸机坠毁,决定要给轰炸机加强防御。

他们统计了从战争中飞回来的飞机,发现机翼上的弹坑最多,机尾则没什么弹坑,于是军方的指挥官认为要对机翼加强防护。

但美国的统计学家沃德教授则坚持认为,要对机尾加强防护。

理由是,统计的样本,只涵盖了平安返回的飞机,虽然机翼中了很多弹,但似乎它们仍然能够飞回来,而那些机尾中弹的飞机,可能已经坠毁了。

军方采用了教授的意见,后来证实教授的决策是正确的。


幸存者偏差,主要是指,

我们在做问题分析时,可能一开始用来分析的样本,就是残缺的,只基于残缺的样本得出结论,就一定会与事实产生偏差。

因此,我们在做分析时,一定要注意看看真正能反应问题的样本有没有被收集到。

这个前提,非常重要!

但我们从底层逻辑来看,就发现这样的做法,还只是停留在事物的现象层面,没有深入到事物的本质。

如果从本质出发,应该是看有哪些关键因素会影响到飞机的正常飞行。

于是很快就能发现到,关键的因素是:

机翼、机尾、引擎、油箱、驾驶室。

这5个部位只要一出大问题,就会危及到飞机的飞行。

因此,直接加固好这5个部位,就能加强飞机的安全飞行。


小学语文课本上,郑人买履的故事

大家可能都还记得。

古时候郑国有一个人,要去买一双鞋子,于是在家里用绳子量好了自己脚的大小,结果去到集市挑选鞋子时,发现量脚的绳子忘带了,不知道买多大的鞋合适,最后没有买成鞋子。

量脚的绳子,统计样本,它们对我们有用,但是它们只是表面的现象,我们的脚和事物本身的内在决定因素,才是根本。

千万不要只认绳子,而不认自己的脚。

在复杂的现实情况中,有些时候我们无法知道样本的有效性是多大,如果一切只认样本,那也同样有可能出现偏差。

现在,很流行数据分析,同样的我们要知道,那些数据也只是表面的现象,数据背后的人,人的内心追求,才是导致数据变化的根本。


为什么能一眼看出这些只是现象?

因为,底层逻辑,是指事物的底层因果关系,所以,所有不是依据于事物的底层因果关系进行的分析,都只是停留在现象。

比起事物的底层因果关系,外在的现象永远会存在偏差。

宗点思维的底层逻辑训练营,提供6个底层思维模型(分析问题的思维模型,底层规律的思维模型,简化事物的思维模型,判断结论是否正确的思维模型,看清自己的思维模型,看清他人的思维模型),助你从根本上升级认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