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水日夜向南流深圳(通讯清清东江水)
中新网广州8月25日电 题:清清东江水 日夜向南流
中新网记者 索有为
“月光光,照香港,山塘无水地无粮,阿姐担水,阿妈上佛堂,唔知几时没水荒。”这首从粤语传统童谣改编而成的歌谣,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香港坊间传唱。
1963年每4日供水4小时实施期间,找寻水源烧饭、洗衣,是妇女们日常生活的重责,挑水的行列亦以女性为主。供图
香港三面环海,由于地质条件原因,缺乏地下水资源,自身天然淡水来源主要靠修建水塘收集雨水获得。据史料记载,1893年10月到第二年的5月16日,香港没有下过一滴雨,瘟疫从天而降,三个月间夺去了2000多人的生命。1929年,水荒再次降临,大约20万人逃离香港。
广东粤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粤海集团”)有关负责人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介绍,早在1959年9月,为了协助解决香港用水困难,广东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宝安县兴建深圳水库。时值内地经济最困难的时期,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指示佛山地委书记兼宝安县委第一书记李富林用180天完成建设,全县2万多名民众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个团的兵力参加会战。当年12月,“工程要铺设一条通往香港的输水管道,三公里多的输水管要800吨钢材”的难题上报到国务院。周恩来总理立即批示从鞍钢调运了800吨钢材到深圳水库工地。1960年3月4日,深圳水库主坝工程建成,比陶铸规定的时间提早了81天,陶铸欣然提笔书写了“深圳水库”四个大字,至今刻印在水库主坝上。
深圳水库顺利完工后,港英政府派代表与广东省政府达成协议,从1961年2月1日起,由深圳水库每年向香港供水2270万立方米。
挑水的小女孩。供图
1962年,香港出现了自1884年以来的最严重干旱,并一直持续至1963年,港英当局采取了严厉的制水措施,每4天供应一次水,而供水的时间仅为4小时。
1963年5月,港英政府通过香港中华总商会和香港九龙工会联合会,向内地发出求援信号。广东省省长陈郁立即回应,允许港方派船到珠江口无代价汲取淡水,并每天免费供港2万吨自来水。
从1963年6月到1964年3月,香港派船来珠江运水共约1100艘次,内地共运往香港淡水1360万吨。同时,遇到同样旱情的广东民众打开已经快要见底的深圳水库,最大限度地增加对香港供水水量。
1963年12月,周恩来总理批示兴建东江—深圳供水工程(下称“东深供水工程”),缓解香港用水困难,并强调向香港供水问题,与政治谈判要分开,不要连在一起。指示要不惜一切代价保证香港同胞渡过难关。
周恩来说:“该工程关系到港九三百万同胞,应从政治上看问题,工程作为援外专项,由国家举办,广东省负责设计、施工。”此后他批示从援外经费中拨出3800万元人民币兴建此工程。
粤海集团有关负责人讲述这段历史时不禁感慨:“当时新中国刚刚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这笔巨款何其厚重和不易。”
东深供水工程于1964年2月20日正式动工,1965年1月竣工,同年3月1日东深供水工程正式向香港供水。
“要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是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的口号。供图
有了稳定供应的东江水后,1982年6月1日,香港政府解除了长达60年的限制用水法例,实现24小时供水。
50多年来,东深供水工程实现不间断地、优质地向香港供水,截至2019年6月底,累计对香港供水255亿立方米。
“255亿立方米,超过了1800个西湖的水量,保障了香港75%以上的用水需求。”粤海集团有关负责人说。
而在这个数字的背后,还凝聚着一个浩大工程建设的艰辛。东深供水工程北起东莞桥头镇东江河畔,南至与香港只有一桥之隔的深圳河边,全长83公里。石马河是东江支流,原本是由南向北流,东深供水工程让它变成了由北向南流。工程利用石马河道,通过八级抽水站把东江水提高46米后注入雁田水库,再开挖3公里人工渠道注入深圳水库,然后通过钢管输送到深圳三叉河交水点通向香港。
为了尽快完成施工,中央和广东省政府几乎动员了可以动员的一切力量,全国15个城市50多家工厂调整生产计划赶制各种机电设备。在建造过程中,石马河遭遇了50年一遇大洪水,工地上连续遭受了5次台风暴雨的袭击。
1965年2月25日,由中国自行设计、自行建设安装的东深供水工程如期全线完工。港九工会联合会和香港中华总商会送来两面锦旗,上书“饮水思源,心怀祖国”和“江水倒流,高山低首;恩波远泽,万众倾心”。
深圳水库
在此后的20年里,香港方面多次向广东求援增加淡水的供给,东深供水工程正式在1986年完成第二次扩建,彼时供港水量达到6.2亿方,是最初建成时的10倍。
1988年香港又要求再增加供水,国务院1603号复函要求广东省自行审批工程,一定要解决好香港人民的喝水问题。广东省政府拨出了2.6亿元的工程专项款,工程提前一年竣工。截至1994年初,东深供水工程每年对香港的供水能力已经达到11亿立方米,彻底解决了香港缺水的问题。
广东省政府2000年8月将东深供水工程注入粤海集团,成立广东粤港供水有限公司,担当向香港、深圳及东莞沿线八镇2000多万人口安全、优质供应原水的重任。
粤海集团有关负责人称,三期扩建完成后,东深供水工程年供水能力从最初的0.68亿立方米达到了17.43亿立方米。工程扩建共挖填土石方2060万立方米,如果将这些土石方筑一道宽2米、高5米的堤坝,这道堤坝足以从深圳一直延伸到北京。
“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深圳、东莞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采取天然河道输水的东深供水水质日益构成严峻挑战,这也成为香港民众关注的焦点。”该负责人说,为迅速并彻底地改善水质,消除对港供水隐患,2000年,广东省投资47亿元的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全面开工。工程将供水系统由原来的天然河道输水变为封闭的专用管道输水,实现清污分流。
2015年5月2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联合举行“东江水供港50周年纪念仪式”。
2003年6月28日,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正式完工,工程设计年供水能力24.23亿立方米,其中对港供水设计能力为每年11亿立方米,能满足香港30年发展的供水需求,更重要的是实现对港供水水质的提升,使其保持优于国家Ⅱ级水源标准。
从1991年至今,广东省人大、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广东省东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东深供水工程水质保护规定》等13个法规及文件以确保东深供水水质。一个省为一条河、一个工程专门颁布如此多的法规,在全国实属罕见。
据粤海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避免污染,河源、惠州、东莞、深圳等地为保护水质作出了巨大牺牲。仅以河源为例,为了保护东深供水工程水源新丰江水库,河源放弃修建库区公路,而是采取投资更大、耗时更长的移民措施,以防止“路通林毁水污染”。河源近年来已拒绝了500多个可能产生污染的工业项目,放弃了累计超过600亿元的投资额。
历经岁月的洗礼后,被誉为“生命水、政治水、经济水”的东深水早已渗入香港的每一寸土地,这个跨世纪的工程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迎来了它的新篇章,而粤港两地民众在这一泓清碧的流淌中,早已血脉相融。(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