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男孩打妈妈要被原谅吗?(14岁男孩翘课打妈妈)
文|凝妈悟语
孩子小的时候盼着他长大,以为孩子长大就会懂事,就能自己做很多事情,做父母的会越来越省心。其实不然,孩子长大后,父母操心的事却更多。本来乖巧懂事、喜欢黏着父母的孩子,忽然把父母当成了仇人。
有位妈妈遇到了很大的烦恼,上初二的儿子翘课抽烟还打父母,不知道该怎么办?
儿子上幼儿园和小学的时候,一直听话乖巧,学习习惯良好、性格开朗、人缘不错、成绩尚可。虽然有点懒、喜欢投机取巧,但是在父母的监督下,各方面发展正常。
为了让儿子有更好的教育环境,把他送到了一所私立中学住校。开始不太适应,成绩下滑,父母承诺只要孩子完成学习任务,周末就可以出去玩。说到做到,他们进行了很多娱乐活动,像游泳、爬山、电玩之类,孩子的成绩保持稳定。
但是到了初二,儿子想要一双几千块钱的鞋子,父母认为太贵,要求他周末去兼职挣钱,攒够了再买。儿子不开心,开始和父母冷战。父母认为孩子青春期叛逆,冷处理再说,没有再过问此事。
后来从老师那里得知,儿子抽烟翘课,特别生气。等儿子回家的时候,妈妈就惩罚他抄课文3遍。儿子不同意,妈妈就把他按到书桌旁,儿子生气地拿课文打到妈妈头上,妈妈反手打了儿子一巴掌,儿子摔门离家出走。
父母认为自己的教育方式没有问题,从来没有打过孩子,惩罚孩子只是罚站或者抄书,儿子怎么学会了打父母呢?实在是不可理解。
从表面上看,是男孩有问题,贪玩懒惰、不切实际高消费、违反学校纪律、染上坏习惯、还打父母。但是,问题的出现并非偶然,是长期积累终于爆发的结果。父母可能没有意识到,喜欢和孩子较劲,容易把孩子养成“仇人”。
在学习上和孩子较劲
从妈妈的描述来看,相对于孩子的其他方面,更关注孩子学习。这可能是大部分家长的通病,都希望孩子好好学习,有个好成绩,将来上个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这也无可厚非,但总是强调学习,忽视其他方面,会让孩子反感。在孩子的心里,父母喜欢的是他的成绩,而不是他本身,感受不到无条件的父爱和母爱。
比如,孩子完成学习任务,才能带他出去玩。还要检查确认,得到准确答案。
孩子玩乐休闲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和学习挂钩,就如同戴上沉重的枷锁,变得目的性太强,失去了甘甜的滋味。同时,父母还不相信孩子,要检查核实之后才能去玩,这种不信任感,也非常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如果孩子年龄小,对生活的追求还不是很高、自尊心也不是很强,但是到了13岁以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巨大变化,更渴望自由、渴望被尊重,再被父母强加各种限制,就无法忍受,开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抗。父母越是要求,孩子越是想尽办法让父母痛苦。
在消费上和孩子较劲
孩子想买几千块钱的鞋子,应该是在寻找身份认同,或者是攀比心理作祟,极有可能是受到同学的影响。住校的孩子,受同学的影响更大。
现在的孩子在学校一般是穿统一的校服,唯一能让孩子有面子的服装就是鞋子,如果孩子没有其他追求,或者没有值得炫耀的东西或者能力,他就只能在鞋子上做文章。
往往成绩不好的孩子,就会在一些比较惹人注意的方面做文章,以显得自己与众不同,赢得赞扬。
儿子的一个同学,就特别喜欢鞋子,每个月都会买一双,一双好几千块钱。还有的同学特别喜欢电子产品,每个月也是花好几千。他们的喜好不同,但是都想通过高消费证明自己很了不起,以此获得别人的尊重。
孩子想买鞋子,其实是一种心理需求。但我们只看到孩子铺张浪费的表象,没有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上来就是拒绝、提要求,孩子的内心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应付和同学夸下的海口,自然会有情绪。
所以,孩子被要求自己攒钱买鞋子后,就开始了和父母的冷战。
在行为习惯上和孩子较劲
得知儿子翘课抽烟之后,父母的反应是生气,然后就是惩罚,因为孩子反抗,还强制孩子,孩子有了进一步反抗,父母就感觉无法忍受。
心理学上的情绪ABC理论认为,A(诱发性事件)只是引起C(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结果)的间接原因,直接原因是B(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看法)。
从表面看,父母是因为孩子的行为而生气,实际上是原因是多方面的。是被老师找没面子,是考虑到孩子的行为不好影响到以后的发展,内心非常焦虑。惩罚孩子,不是想让孩子变好,而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
惩罚孩子的方式也过于简单粗暴,孩子不爱学习,却逼着孩子抄写3遍课文,只会让孩子厌恶学习。
可能以前也是同样的方式,孩子没有反抗过,不是孩子不想反抗,只是因为自己知道身单力薄,打不过大人,出于自我保护,选择隐忍。现在长大了,身高、力气都比成人强壮,不能再容忍以前的教育方式,自然会极力反抗。不是孩子突然变坏,是压抑太久的表现。
如何改善现状呢?
和孩子发生冲突的事情,在很多家庭中上演,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调整情绪,和孩子一起改善现状吧。
接纳孩子
认识到孩子出现目前的状况,不是一朝一夕的结果。同样的,想得到良好的改善也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而且过程中会充满坎坷,反反复复、沟沟壑壑。
认识到不是孩子个人的问题,有家长的原因、有孩子青春期的必然、也有其他方面的影响,几方面形成合力,对孩子才有帮助。
认识到孩子还是有药可救的,现在才十三四岁,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只要悉心引导,孩子就能改邪归正。
形成这样的认知以后,再看孩子就会顺眼得多,就能接纳孩子的一切,为以后的改善打好基础。
多倾听,少指责
过去对孩子的指责偏多,而没有做到听孩子解释原因,或者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孩子处于被动状态,只能用叛逆作为出口。
现在静下心来听一听孩子的心声,为什么要买几千块的鞋子?为什么要抽烟?为什么要翘课?让孩子发泄的同时,也找到了事情的起因。
我们会从中窥探到孩子的内心想法或者痛苦,只是和同学争个高低?只是想获得尊重?只是觉得好玩?是出于好奇?是学习压力大?是被迫而为。
很多时候,孩子自己说出来之后,也就知道了解决问题的答案。
多指导,少命令
孩子说出原因之后,我们不要急于给孩子出谋划策,让孩子自己说一说下一步怎么办?
比如孩子想买几千块钱的鞋子,家里的经济状况不允许,让孩子自己说说他有什么办法?只有孩子自己说出主意,他才会主动去做,也不会生气。
比如孩子翘课抽烟,告诉孩子这是违反纪律、违反行为准则的行为,他需要为此付出代价,让他说说下一步该怎么办?只要父母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讨论,孩子就有改错的愿望。
写在最后: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可能很难冷静,总是动不动和孩子较劲。但是我们却不知道,青春期的孩子,越较劲越叛逆,往往会把孩子养成仇人。我们还是放平心态,接纳孩子,多倾听、少指责和命令,把选择权交给孩子,慢慢引导,让孩子逐步变好吧。
我是@凝妈悟语
两男孩妈妈,10多年育儿经验
陪孩子阅读、英语启蒙、科学启蒙
分享育儿感悟、落地育儿干货
欢迎关注,育儿路上一起前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