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毕业前的最后一次班会演讲稿(在高四十班毕业30周年特别班会上的发言)

关于毕业前的最后一次班会演讲稿(在高四十班毕业30周年特别班会上的发言)(1)

关于毕业前的最后一次班会演讲稿(在高四十班毕业30周年特别班会上的发言)(2)

关于毕业前的最后一次班会演讲稿(在高四十班毕业30周年特别班会上的发言)(3)

关于毕业前的最后一次班会演讲稿(在高四十班毕业30周年特别班会上的发言)(4)

关于毕业前的最后一次班会演讲稿(在高四十班毕业30周年特别班会上的发言)(5)

关于毕业前的最后一次班会演讲稿(在高四十班毕业30周年特别班会上的发言)(6)

高40班尊敬的科任老师们(希望以有效方式转达未能光临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请允许我:先以最接地气,也最能自然引起大家重温当年同窗氛围的家乡方言开头,表达一下我作为当年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在这次珍贵难得的30年聚会成功实现之际的童心般激动和为聚会实现而无私奉献的列位同学的真诚感动——我真的很高兴,很是引以为自豪和骄傲;然后再用也可能更能触发起大家更多有滋有味联想的具有我张氏带彩特色的普通话,再次像当年朗读课文一样,以抒发出我此时此地最想抒发,但已经酝酿了几十年的赤子般炽情!

30年,360个月,一万零九百多个日日夜夜。虽只是社会历史的一瞬,但却是当代之人一生的三分之一(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现在八九十岁的人越来越多,“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句老话,早该改成“人生百岁古来稀”了)。老师们惯看秋月春风又已半轮甲子,同学们都从风华少年步入资深中年了!

“缘分”的实质是某种包括所有情感的必然存在的相遇机会和可能。它是由很多巧合、很多阴差阳错、很多突然、一些偶然、一些必然组成的。恰恰只会产生于某人和某人之间的爱情,就是因为俩人有了偶然和必然相爱的缘分。“缘分”再拆开来解,“缘”是机遇,比如人际缘,邻居缘、同事缘、朋友缘、同学缘、师生缘等等数不清的缘;而“分”是必然的“应得”,即理当获得的福分,一些人有机会相遇却不能和睦相处在一起,这是有缘无分。少数人不信“缘”,潜意识中信奉“福”只该自己独占,不承认他人也应该有“分”,殊不知这是对人际关系最基本的客观规律的抗拒,因而必然最终难逃造化的因果报应,又从反面真切地证明了“缘分”的奥妙和哲理。

“百年修来同船渡,千年修来共枕眠”, 深刻地揭示了缘分的珍贵程度。我常庆幸,天下熙熙,众生攘攘,当年全中国已有十亿人,偏偏就我们这一群人走到了一起,真如同船共渡,恰让教学谐和,今天更让我欢欣鼓舞!

我还清楚地记得,我是1986年8月从牛街——从彝良二中调进彝良一中的。人还在成都,学校就安排了我接手高三36班的班主任和两个班的语文教学。是缘分,也可能是运气,第二年,不被看好的36班竟出了个县理科高考应届年级总分和语文单科都第一的学生。

新学年开学前,爱才惜才也备受我始终敬重和感激的李校长,又郑重地把新高三40班及两个班的语文教学托付给了我。一开学我便成了高40班的第三任(还是第四任?)班主任。的确是缘分也很运气,我很快受到了科任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同和密切协作。

我至今仍记忆犹新:高40班的男子篮球队在赛场上言行规范技艺精湛;女生在学校文娱活动中也亮丽出色不失典雅;学校年度演讲比赛,我班选手一举夺得冠亚军……。1988年高考,我们班的杨永波同学取得了县文科应届生总分和语文单科都为第一的好成绩;特别是在当年全省高考各科均分和及格率都很低的大气候下,高40班语文高考及格人数竟达到学校同级应届班的三倍。可能同学们不知道,但当时教委的教研室有统计和通报。我在到一中工作才两年,即将“而立”之际,也因而便有了点小名气。

这里我要阐明的是,同学们当年的努力不单成就了你们自己,也相当程度地成就了你们的老师!

如果要我用一句话归纳出我这几十年潜移默化了包括在座同学们在内的一届届学子的教学要诀的话,那就是:“坦坦荡荡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我一直感激着神奇的“缘分”赐给我执教几十年三届初中和20多届高中数以千计重情重义始终成就着我的莘莘学子们,还始终感恩着老家的父老乡亲和历任县、局、校关怀和扶持过我特别是我调离彝良后仍关照着我家属的领导们。有一个县领导对别的领导说的几句话让我知道后刻骨铭心终生感激:“张老师到云天化中学后,仍一如既往地关心着彝良的学生。现在,张老师的家属有困难这点小事,彝良人不能人走茶凉,一定要帮人家解决好。”——通达县领导的困难对一个家庭肯定不是小事!

去年,为在正式退休前小结一下自己的人生感悟,我从几十年积存的千余文稿中选出了两百多篇,编成《闲逸文苑的诗意》和《闲逸山河的诗意》两书,以自序和后记概括主旨,交北京团结出版社出版。两书虽均获国家图书馆的收藏证,我还是谢绝了代理商可以委托新华书店发行以回收些资金的好意,自己承担了全部费用。我“不差钱”了也更看淡了“利”。所以书出来后只送不卖,权当对包括同学们在内我数十年人生旅途上的“亲朋好友”们聊表“礼轻人义重”的回馈吧!倒是杨永波、汤朝阳为我写的序言大受读者赞誉更让我自豪、骄傲不已。

我内退并非真完全因病,主要是厌倦了极端的应试教育,也图早日彻底摆脱名缰利锁,更多地享受完全精神自由的生活。上个月我又旅游了新疆,现在还没涉足过的省区只剩下了三个,估计不超过两年,我就能说我都饱览过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各省市区的经典风光了。

今天,能看到同学们都神态从容,自信、平等地欢聚一堂,尤使我感到欣慰。联想到高40班这次同学聚会再次很有“缘分”地带给即将“花甲”、“耳顺”的我本人的运气和福气,我便禁不住诗兴勃发,写下了《致高40班30年同学聚会》这首白话诗,请同学们笑纳吧:

在英雄的县城

将军的桑梓

洛泽河畔鲁家坪

彝良一中的校园里

深深扎根着

我这个班主任

和语文老师的永久记忆

当年那株有幸的藤蔓

至今仍鲜活地挂着

30年前那

一颗颗往事如风

又历历在目的甜美果实

我不迷信

但虔诚于人际

有缘分的奥妙和哲理

偶然寓必然

阴错阳差未必坏事

“缘”和“分”会把机遇

授粉到巧合的花蕊

我何曾梦中想过

犹如心灵感应也似

一次昆明仁弟的饭局

新加的微信朋友圈

忽然间

就送来了高40班

30年同学聚会的讯息

还有组委分工的专责

发来特别邀请

真诚满满盛情难却

给班主任给科任教师

其实我的潜意识

早就潜滋暗长

希望某个有朝一日

开启记忆陈酿的盖子

要将想象和现实对比

重新数一数

几十年前成就过我的

全体男女仁弟

趟过不惑奔向知命

却依然踌躇满志

品味同学情我开心

感染正能量我乐意

天底下最纯最真的

莫过于“战友”和“同学”

我敬慕退伍老兵的赤忱

也经历过

自己和师兄弟姐妹相聚

但我更艳羡

高40班的这次精心组织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善意的调侃

幽默中提示

“同学”

不分三流九等

不排梁山泊座次

谁也别鹤立鸡群自诩

谁也别担心自惭形秽

难得的齐聚

真诚痛快淋漓

当年不敢的玩笑

今天倒是尽可放肆

打是亲骂是爱

今天就纵容于这里

姑妄笑之姑妄了之

而挥洒的友谊

都将写作春华秋实

亲爱的同学们

值此欢欣的时日

我要礼赞这种缘分

我要歌咏

我对这次聚会的珍惜

我还笃信

与我感同身受的

还有在座的各位老师

关于毕业前的最后一次班会演讲稿(在高四十班毕业30周年特别班会上的发言)(7)

关于毕业前的最后一次班会演讲稿(在高四十班毕业30周年特别班会上的发言)(8)

关于毕业前的最后一次班会演讲稿(在高四十班毕业30周年特别班会上的发言)(9)

关于毕业前的最后一次班会演讲稿(在高四十班毕业30周年特别班会上的发言)(10)

关于毕业前的最后一次班会演讲稿(在高四十班毕业30周年特别班会上的发言)(11)

关于毕业前的最后一次班会演讲稿(在高四十班毕业30周年特别班会上的发言)(12)

关于毕业前的最后一次班会演讲稿(在高四十班毕业30周年特别班会上的发言)(13)

关于毕业前的最后一次班会演讲稿(在高四十班毕业30周年特别班会上的发言)(14)

关于毕业前的最后一次班会演讲稿(在高四十班毕业30周年特别班会上的发言)(15)

关于毕业前的最后一次班会演讲稿(在高四十班毕业30周年特别班会上的发言)(1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