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的关于爱情的书(毛姆笔下新中年和小鲜肉的爱情悲剧)

短篇小说《美德》读后感

外国作家中,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是我比较钟爱的,若干年前看《月亮与六便士》时的震撼至今记忆犹新。最近在看他的短篇小说集第二卷,中间有一篇《美德(Virtue)》看得很感慨,头条版标题可改为“中年女子追求爱情愚不可及,下场悲催;”“害死了老公又害了自己,这是一场爱情诈骗?”“恩爱夫妻16载劳燕分飞为那般,爱上小鲜肉的下场......”,对了,还有“防火防盗防闺蜜,闺蜜拆散你一家”。

故事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毛姆在序言中也郑重声明过,这所谓的“我”只是借用一种历史悠久的叙述方式,纯属虚构,不要代入毛姆本人。怎么称呼他好呢,他又没有名字,人设显然也是崭露头角的伦敦青年作家,喜欢周游世界,人面广,经常被邀请参加各种文学盛会和圈子宴会。还是称他为“作者”吧。


作者曾经在去印尼加里曼丹岛的旅途中,接受过一位叫莫顿的小年轻专员的热情招待。本来他打算住英国政府招待所的,结果硬被拉到莫顿的家里住了一周。所以在伦敦街头看到孤零零的莫顿,就想做做好事给他搞点社交,介绍给他的朋友,因作者本人陪不了他,他第二天就要出国去了。作者介绍给莫顿的是一对中年夫妻,男的叫查理·毕夏普,是个病理学家,女的叫马格莉。

作者认识查理30年了,对他知根知底。查理貌不惊人,秃头,性情有点高傲,好争论,说话稍显尖刻,不过本质上是个好人,而且很搞笑。他一贯是个不婚主义者,直到快40岁的时候遇上马格莉。马格莉那时还不到30,虽然不算什么美人,但气质好,身上有股宁静乐天的味道,降得住坏脾气的查理。作者一度还奇怪马格莉看上查理什么了。但两人是真的相爱,16年来夫妻恩爱得“臭名昭著”。

毕夏普夫妇一直收入不高,住的是小的可怜的公寓,私家车也小的可怜。但夫妻俩浑不在意,经常行李一打包就开车去欧洲自驾游。半路车坏了、胎破了、天气糟糕、迷路了、不得不露宿户外等等意外状况,全部被当作是生活乐趣。朋友们要是邀请这对宝做客,一定要为他俩准备双人床房间,不然他们不来。一个男人结婚后通常会疏远老朋友,但在毕夏普夫妇身上,这个惯例是反着来的。

作者当晚在餐桌上把毕夏普夫妻介绍给莫顿,让他俩经常带小伙子吃吃饭,看看戏。莫顿难得回伦敦度假一趟,也没什么朋友,去哪里都是孤零零一个人,太让作者同情了。吃完饭后,看小伙子跟他们中年人也没什么共同话题,马格莉就带莫顿一起跳跳舞娱乐。两个都是舞林高手,跳的很尽兴。查理也很高兴,因为马格莉很喜欢跳舞,但他老胳膊老腿的已经折腾不动了。

作者觉得自己的“拉郎配”还算成功,还了莫顿的情,第二天出国去了。接下来把小伙子给忘了。然后,悲剧就在作者的不经意间发生了。

毛姆的关于爱情的书(毛姆笔下新中年和小鲜肉的爱情悲剧)(1)

毕夏普夫妇恩爱的“臭名昭著”


过段时间作者回了伦敦,一次在俱乐部里遇到了查理。查理和另一对夫妻在一起,男的叫比尔· 马修,女的叫珍妮特,也是作者的熟人。作者一眼看出查理不对劲,他喝醉了,他醉后一般攻击性很强,朋友们在尽力包容他。事后作者才从珍妮特口中得知,马格莉抛弃了查理,查理成了个醉鬼。而小三就是莫顿。作者连莫顿是谁都忘了,他的全名杰瑞· 莫顿还是珍妮特告诉他的。

自那顿晚餐后,杰瑞经常约马格莉跳舞看戏,马格莉不当回事,查理也不当回事。说到底查理在伦敦谁也不认识,找个人陪陪也是正常的。而杰瑞反正一到秋天就要回加里曼丹岛的。他开始给马格莉写情书,诉说对她一见钟情。两人见面越来越频繁,马格莉享受着被小鲜肉追求的快乐,收情信收鲜花,早上去公园散步或逛画廊,下午开车去乡下或去游泰晤士河。只有中午马格莉溜出来和合法老公吃个午饭。到这地步开始瞒着查理了,而且她闺蜜珍妮特还为她打掩护,出来的借口就说是找闺蜜。

某一天马格莉发现自己也爱上了小鲜肉。

毕夏普夫妇本来年年要驾车出游的,查理已经快乐的计划去荷兰的行程了,而杰瑞却要登上返回加里曼丹岛的船了。欧洲行会让马格莉赶不上送杰瑞,于是她和查理摊牌了。夫妻俩大吵一架,欧洲行告吹,马格莉送走杰瑞,回来哭了48小时,之后她睡到了沙发上,等于和查理“分居”。

查理从一开始就觉得整件事很可笑,一直嘲笑马格莉“你都可以当他妈了”。到最后也只有求着马格莉念着多年来的恩爱,重回家庭,而他也再不提杰瑞这个人。但是马格莉听他这么说后,反而觉得复合很恶心,收拾东西,悄悄搬到旅馆里去了。

查理发现妻子的出走后,马上就崩溃了。

毛姆的关于爱情的书(毛姆笔下新中年和小鲜肉的爱情悲剧)(2)

某一天马格莉发现自己爱上了小鲜肉


在作者得知来龙去脉后几天,马格莉还和他见了一面。她是来请求作者照顾照顾查理的。人虽分了,亲情犹在。她解释说她对这两人的爱是不一样的。她对查理的爱中有母性的成分,查理脾气坏,她能管好他。而莫顿令她重回青春少女时代,给她安全感,觉得他很强壮可以保护她。作者问她今后打算,她说她已经写信给杰瑞,告诉他她已经离开查理,等他答复后去和他会合。杰瑞曾经承诺她一旦和查理过不下去,就可以去找他。作者惊了,说你居然相信这个陷入情海的年轻小伙子的承诺?马格莉很坚定的说,只要这个年轻人是杰瑞,我就信。

作者觉得杰瑞收到信肯定头疼,但只要他一拒绝,马格莉也就回到查理身边去了,无伤大雅。

珍妮特求着作者可怜可怜查理,约个饭什么的陪陪他。于是写信约查理在俱乐部见面,7点钟吃个饭,然后去剧院看戏。结果作者等啊等啊,没等到查理,生气一个人吃饭去了,就在餐厅里打电话给珍妮特,听到了噩耗。

查理死了。

他喝的烂醉,服用安眠药过量而死。是意外还是自杀?没人知道。

毛姆的关于爱情的书(毛姆笔下新中年和小鲜肉的爱情悲剧)(3)

伦敦


查理这头成了悲剧。马格莉当然很悲伤,但她更上心的是杰瑞这边的回复还未到。丧礼结束后她给杰瑞发了电报,告知他查理的死讯。杰瑞先打电报告知马格莉等自己的信,接着又发电报就查理之死致以吊慰之意。最后信件终于来了。

信写的非常婉转非常艺术。看得出杰瑞已经尽量不伤害马格莉的感情,但笔下透露的情绪则是恐慌。马格莉要过来?这里虽然是东方,但东方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自由和随意,如果马格莉突然出现,殖民地的白人们会怎么看她?怎么说她?他太爱她了,不敢想象她被人指点被人嘲笑会给他带来多少痛苦。再说,他已经被派到丛林里去了,她来了连正经屋子都没得住,旅馆当然是没有的。她对他当然至关重要,但她最好还是忘了他;按照他的意思,她最好回到丈夫身边。如果他造成了他们夫妻之间的隔阂,他永远不会原谅自己的。(当时他应该还没收到第二封电报)。

作者的故事叙述就到这里了,我们也不知道马格莉的最后下场,但想必是凄惨的。凄惨在我看来,不只是因为和小鲜肉不成功,更是因为她本来的婚姻是如此幸福。作者叙述到这里,是以他和珍妮特之间关于“美德”的争论来结束整个故事的。

珍妮特的意思是,马格莉是这么好的女人,拥有真正的美德,这么个下场有点可惜。就是珍妮特说的美德二字令作者爆发了。作者的意思是,如果不是马格莉这么讲美德,非要在遇到小鲜肉,爱上小鲜肉时,和丈夫摊牌,打破家庭的完整,这场悲剧根本不会发生。如果马格莉不是这么讲美德,偷吃管偷吃,家里旗帜不倒。至少查理不会死,他们的婚姻也仍旧至少表面完美。当然,这里作者的三观我们只能参考参考。

另外提一笔,莫顿的信是珍妮特给作者看的,其实马格莉婚外情的每一步,闺蜜珍妮特都有参与。马格莉从收到莫顿第一份情书起,就分享给了珍妮特;而后他俩的每一步进展,都会告诉珍妮特。她还给马格莉和莫顿的私会打掩护。当然她也没料到马格莉会走到这一步,因为在朋友间大家都知道毕夏普夫妻情比金坚,珍妮特私底下也是嫉妒过他们的。她到现在还在鼓动马格莉直接到加里曼丹岛去,甭管杰瑞同不同意。而作者以为马格莉这么做,只会令她的结局更加难堪。所以说,防火防盗防闺蜜,不是说怕闺蜜偷你男朋友抢你老公,还有可能是闺蜜给你的婚外情火上浇油,乱出主意,结果反而导致你的婚姻悲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