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赐金还乡过程(李白与道士司马承祯忘年交)
在李白的众多作品中,有一名为《大鹏遇稀有鸟赋》的著作,这也是李白第一篇成名之作。其中讲述的便是李白与唐朝著名道士司马承祯首次相见时的情景,也是两人管鲍之交的开始。
“伟哉鹏乎!此之乐也。吾右翼掩乎西极,左翼蔽于东荒,跨蹑地络,周旋天网;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扬。我呼尔游,尔同我翔!”
李白将自己比作大鹏鸟,将司马承祯则比作稀有鸟。大鹏虽高贵,但稀有鸟更加罕见、珍惜。李白以此形容来表达两人之间的一见如故、高洁典雅的友情。这种比喻略显俏皮,却更能够体现出两人之间的惺惺相惜。
在序言中,李白讲到:“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著《大鹏遇稀有鸟赋》以自广。”
子微是司马承祯的字,他是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对道家典籍、掌故娴熟于胸,是有大智慧之人。唐玄宗闻其大名,曾多次邀请司马承祯至长安,探讨道法,并询问益寿延年之法,并将其留于宫中长期居住。开元十年(722),唐玄宗东巡洛阳,点名要其陪同。此时的司马承祯已过古稀之年,坚持向唐玄宗辞行,回归浙江天台山故里养老。唐玄宗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李白与司马承祯的第一次相见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李白一生喜欢游行,后世曾有人将其与郦道元、徐霞客这些古代的旅行家并列而论。据统计,李白一生曾游览过206个州县,遍及四川、湖南、湖北等14个省市。而他与司马承祯的相见便是其刚开始准备游学之时。公元725年,李白毅然辞别父母,仗剑远行。他先是经过巴渝、出三峡,抵达江陵,然后仰慕司马承祯之名开始了他的拜访之旅。
两人皆是当世人杰,胸中有文章锦绣,文采天成,一见如故。李白被司马承祯的学识和文采所打动,而司马承祯则被李白的出口成章,才华横溢而折服,并认为李白飘然若仙,有仙风道骨,邀请李白共游“八极之表”,寻仙问道。李白也对司马承祯称自己有仙根而感到骄傲、自豪,因作《大鹏遇稀有鸟赋》来表达自己的沾沾自喜之情,告诉亲朋好友,自己得到真人司马承祯的认可。
在这之后,两人诗歌唱和,结为忘年交。“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表达了李白对寻仙问道的欣然向往之意。年轻的李白就这样进入到了司马承祯的交友圈,所谓的“仙宗十友”之中,并逐渐在文人圈中崭露头角。通过这个圈子,他认识了著名诗人贺知章。其“谪仙人”之名便得自于贺知章。
727年,唐玄宗再次召见司马承祯。因为天台山太远,于是命人在济源王屋山建造阳台观,司马承祯便搬到此处。李白得知后还曾专门写诗祝贺,《送司马炼师归天坛》便是为此而作。“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可见李白对司马承祯修道生活的向往。其青莲居士之名便与此心境有密切关系。
想归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李白忙着游览山泽大川,与司马承祯都没能得以相见。735年,司马承祯仙逝,葬于王屋山。没能见司马承祯最后一面,这也是李白心中的一大遗憾。后来李白多次登天台山回忆与司马承祯的点点滴滴。
天宝三年,也即744年,李白携好友杜甫、高适游览王屋山阳台观,纪念司马承祯。虽然无缘再见司马承祯,但是司马承祯留于道观内墙上的大型山水画作,其蓬勃大气让李白再次受益匪浅,感触深刻。于是便有了《上阳台帖》这一手书的诞生。
“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短短十六个字却将其对司马承祯的瞻仰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历史非常奇妙,即便经历了一千多年,李白的这份手书真迹竟然能够完整地流传至今,而且还是他众多作品中的唯一传世真迹。这可能是对两人友情的一种见证吧。
李白与司马承祯的友情就像是他对酒的痴迷,对酒文化的信仰一样,甘甜醇厚,源远流长。《上阳台帖》既是友情的见证,也可以说是李白酒文化的巅峰作品之一。《上阳台帖》以李白草书的形式更能反映其豪放不羁,纯净天成的性格和创作特点。
《上阳台帖》从唐代至今,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流传,期间经过了像宋徽宗、乾隆皇帝、张伯驹等众多帝王、名家之手。大量的题跋、钤印随之流传下来。收藏家张伯驹与毛主席因《上阳台帖》发生的故事更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佳话。
《上阳台帖》见证了千百年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王朝更替与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到而今更是与现代品牌结合在一起,造就了上阳台酒这一著名品牌,经历了新时代和市场经济的洗礼。#上阳台李白诗酒会# #上阳台酒#
上阳台酒这一品牌便是以《上阳台帖》为主要灵感来源,并以李白的行草书体为核心品牌符号,以其原帖作为其平面设计的主要元素。而其口感酒净味雅,甘醇悠长,沁人心脾,正如《上阳台帖》恣意泼墨,纯净无暇,无拘无束,而又道尽世间万象。上阳台酒之名,便是想以此致敬酒中之仙李白。这可以说是一种酒文化在当今时代的延续,也可以说是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一种创新。
了解《上阳台帖》,不仅是了解历史上的管鲍之交,更有李白与司马承祯的鹏鸟之交。
大鹏之遇稀有鸟,李白之遇司马承祯,《上阳台帖》之遇上阳台酒,这是历史的一种无意,又可能是一种历史的有意。千百年之后,李白与《上阳台帖》不知又会有何离奇的际遇,且待历史见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