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奶茶的黑幕(奶茶40年塑化剂的罪恶)

2011年5月,海峡对岸的宝岛,一片恐慌。

昱伸香料创始人赖俊杰被捕后,在法庭上留下一句玩味十足的话:

好文章,大家一起抄嘛!

昱伸香料作为岛内最大的起云剂企业,却私下在产品中添加DOP(通用塑化剂)长达30年,其副作用是“三聚氰胺”的20倍。

揭秘奶茶的黑幕(奶茶40年塑化剂的罪恶)(1)

赖俊杰夫妇被捕

宝岛塑化剂曝光当天,国际巨头沃尔玛下架了所有进口饮料;广东东莞下架了80%食品;中国香港更是抛出一份“200名市民中有99%检测出塑化剂”的报道

霎时间,“DOP”成为了令全球变色的名词。

然而,在这震撼世人的公共事件背后,却隐藏着一条清晰的主线:岛内奶茶全面溃败,行业制高点向大陆转移

这场行业变迁的序幕中,有文艺青年梦想的破碎、有各方资本贪婪的角逐、有新式茶饮承载的使命,更有奶茶的终极定位:

不管好不好喝,都是一门好生意...

1、草莽的狂野时期

国内第一代网红奶茶,是上世纪80年代诞生于宝岛的“珍珠奶茶”。

揭秘奶茶的黑幕(奶茶40年塑化剂的罪恶)(2)

有趣的是,关于珍珠奶茶的起源,坊间却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台南的“翰林茶馆”无意间在奶茶里添加了一种白色粉圆,形似被煮过的珍珠,便命名为“珍珠奶茶”。

另一种是,台中“春水堂”一位店员在奶茶里放了粉圆,诗意大发引用了白居易的“大珠小珠落玉盘”,随即定名“珍珠奶茶”。

为了争夺“祖师爷”的名号,两家店不惜对薄公堂,打了10年官司。

最终,法院不堪其扰,选择和稀泥:

乾隆下江南时没喝过,不算专利。

而在两家店争夺“祖师爷”期间,珍珠奶茶却在东南沿海地区遍地开花,连名字也越来越野。

有奶茶小贩专门把粉圆颗粒做大,从80年代知名演员叶子楣那里汲取灵感,起名“波霸奶茶”。

揭秘奶茶的黑幕(奶茶40年塑化剂的罪恶)(3)

更野的商家,则把粉圆做成青蛙卵大小,取名叫“青蛙包二奶”...

休闲小站、快可立、50岚等品牌相继涌现。

其中,快可立更是率先进军大陆,成为了第一家正宗的奶茶店,宝岛一跃成为全球奶茶的头号玩家。

“奶茶 粉圆”的创新,固然将台式奶茶送上了世纪之交的王座,但珍珠奶茶在民间的无序扩张,也为自身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2、奶茶的“供给侧变革”

2016年时,与建国老师酣战的希拉里为了拉选票跑到一家华人奶茶店,她点了一杯珍珠奶茶,并表示:

很喜欢这种牛奶和茶叶结合的产品。

揭秘奶茶的黑幕(奶茶40年塑化剂的罪恶)(4)

畅饮奶茶的希拉里(右一)

实际上,早在80年代珍珠奶茶就成了“既没有奶,也没有茶”的劣质品。

为了抢占市场,商家将珍珠奶茶变得越来越容易复制,一杯奶茶的成分被简化成“奶精 色素 香精 木薯粉 自来水”。

其中,最重要的成分就是奶精,这种物质有很浓郁的奶香味。

关键的是,与鲜奶相比,奶精硬生生将行业的毛利率提高到了70%,轻松吊打海天、伊利,几乎与五粮液并驾齐驱。

本质上,珍珠奶茶依旧是“奶精 茶”的勾兑物,只要静止一段时间二者就会分离,要想保持混合状态就必须加入一种名为“起云剂”的食品添加剂。

揭秘奶茶的黑幕(奶茶40年塑化剂的罪恶)(5)

起云剂

但起云剂却有成本高、稳定性差、保质期短的缺点。

很快,岛内最大起云剂企业“昱伸香料”惊奇的发现:通用塑化剂(DOP)能代替起云剂,不仅效果奇佳,成本也更低。

直到2011年,隐藏30年的DOP浮出水面,奶茶直接被贴上了“橡胶珍珠”、“添加剂”等标签,昔日风光无限的珍珠奶茶也成了“骗小孩子的东西”。

揭秘奶茶的黑幕(奶茶40年塑化剂的罪恶)(6)

更奇葩的是,岛内生育率持续达到全球最低、乳腺癌患者增多等健康问题也找到了元凶——奶茶

昱伸香料的一次“长期投资”,最大的“贡献”就是促成了奶茶行业的“供给侧变革”。

3、行业迭代

2011年后,珍珠奶茶被按死在塑化剂风波中,取而代之的是火速出圈的“新式茶饮”。

“新式茶饮”和“珍珠奶茶”有着本质的区别:里面既有奶,也有茶

新式茶饮将“粉末 水”冲泡的方式,升级成为了4小时一换的现泡茶,店铺里更是出现了人工剥葡萄皮的场景,成本呈指数级上升,客单价也在一夜之间突破了20元大关。

揭秘奶茶的黑幕(奶茶40年塑化剂的罪恶)(7)

喜茶工作人员

而在早年,曾有媒体暗访珍珠奶茶的制作:奶精0.3元、红茶0.1元、珍珠0.1元、糖0.1元,再加上水电费、租金,成本也不过1元左右

但高昂的价格,依旧无法阻挡新式茶饮成为年轻一代的宠儿,以喜茶、奈雪的茶为代表的门店迅速崛起。

喜茶上海门店开业当天,蜂拥而来的顾客被分成6条长队,等待时间长达6小时。

茶颜悦色在武汉的首家门店,更是出现了长达1公里的史诗级长队,排队8小时才能喝到一杯奶茶。

更奇葩的是,一杯20元的奶茶,竟被黄牛炒到了500元

揭秘奶茶的黑幕(奶茶40年塑化剂的罪恶)(8)

茶颜悦色前的人群

到了2021年,奈雪的茶IPO登陆港股,成为了“奶茶第一股”;紧接着,喜茶的估值也达到了600亿。

伴随新式茶饮崛起的,则是一种无奈:

喝一杯奶茶,比吃一顿饭都管饱。

事实上,这句无奈背后正是新式茶饮快速出圈的财富密码。

4、资本捧杀的乐章

翻开新式茶饮的菜单,你能看到从草莓到芒果,从椰果到香蕉,从珍珠到面包一应俱全,俨然就是一个大杂烩。

就拿喜茶的6个品类来看:水果茶、冰棒、奶茶、咖啡、面包、纯茶。

揭秘奶茶的黑幕(奶茶40年塑化剂的罪恶)(9)

除纯茶外的5个品类,本质上都是“奶茶 ”的模式。

奶茶 水果,主打健康的旗帜成了都市丽人的安慰剂;

奶茶 雪糕、面包,直接将冰激凌和蛋糕拍死在沙滩上;

奶茶 米饭,更是号称“能喝的粽子”。

新式茶饮,已经将奶茶变成了一个“奶茶 万物”的生意。

这种模式的优点主要有两点:

1、奶茶能与万物相融,使得新式茶饮的品类有了无限延伸的空间;

2、所有品类的基底都是奶茶,加工流程可以标准化,只需具备稳定的供应链就能快速扩张。

简言之,一家新式茶饮店同时兼具了奶茶店、甜品店、水果店、雪糕店、面包店的属性。

揭秘奶茶的黑幕(奶茶40年塑化剂的罪恶)(10)

一门生意同时抢占5个市场,足以让任何人做梦都笑醒,因而才会成为资本的角逐之地。

但奶茶作为一个配方公开、口味差异小、门槛几乎为0的行业,又注定是个极度内卷的“完全竞争市场”。

自新式茶饮诞生以来,各大品牌都在试图通过推出新品甩开对手。

最终,却引发了大规模的“抄作业”现象,导致整个行业严重同质化。

不看包装的情况下,没人能分清喜茶和奈雪的同款产品。

在此情况下,行业只能通过价格战抢占市场,缺乏资金时,就引入外部投资继续卷...

然而,在这场以“卷”为主题的战争中,倒下的不止有同行,更多的却是无辜的普通人。

5、大分化:镰刀与突围

2016年,新式茶饮的玩家都处在一个尴尬的局面:一顿操作猛如虎,一天还赔两块五

揭秘奶茶的黑幕(奶茶40年塑化剂的罪恶)(11)

实际上,正是完全竞争市场进行到后期的铁律:每家企业的利润都无限趋向于0

因此,整个行业在白刃战中分化成了两个极端:一种是猎杀派,一种是突围派。

所谓猎杀,猎物不是同行,而是终端门店。

当卖奶茶赚不到钱时,有一大批品牌方将目光瞄准了“加盟费”。

找明星打广告,依托人气快速扩张,在全国各地吸引加盟,反倒成了多数品牌的“主营业务”。

而他们的盈利模式,也从依赖客户消费,变成了从下游吸血——收取巨额加盟费的一锤子买卖

揭秘奶茶的黑幕(奶茶40年塑化剂的罪恶)(12)

更有甚者,通过协议将加盟商的采购约束在内部体系,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向其兜售原材料,频繁收费培训,就连装修门店的材料也必须从总部采购。

当一个品牌被玩残后,企业主们便换个牌子再来一遍,直到榨干一切油水...

相比于业内的加盟乱象,突围派则跑出了另一条路线。

喜茶和奈雪,采用直营模式将客单价集中在20-40元的区间,整个制作流程全部人工现场进行,用工匠精神主打高端茶饮。

揭秘奶茶的黑幕(奶茶40年塑化剂的罪恶)(13)

茶颜悦色作为中端茶饮的代表,同样采取了直营模式,但区别在于将全部门店集中在长沙。

这种模式的优势是:堵死了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客户只能选自己的产品。

如今,茶颜悦色在长沙的门店已经超过了300家,核心商圈甚至出现了一个路口5家门店的奇观。

揭秘奶茶的黑幕(奶茶40年塑化剂的罪恶)(14)

而蜜雪冰城则避开了一线白领群体,将门店开在三四线城市,凭借庞大的供应链将客单价控制在8元以下,成为了“奶茶界的拼夕夕”。

与此同时,用“直营 加盟”斩获15000家门店的蜜雪冰城,也成了创业文艺青年的“头号竞争对手”。

揭秘奶茶的黑幕(奶茶40年塑化剂的罪恶)(15)

当价格战与加盟乱象的硝烟缓缓散去,新式茶饮的高端价格带已被喜茶、奈雪牢牢占据,中端价格涌现出了大量区域品牌,低端价格带则由蜜雪冰城独占鳌头。

在新式茶饮独特的竞争格局下,所有品牌的终极命题只有一个:如何成为中国的星巴克?

6、中国的星巴克

咖啡品牌给VC讲故事时,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如果每个中国人都喝一杯咖啡...

但背后却是一个被人忽略了的问题:中国自古就是饮茶大国,5000亿的茶饮市场远超800亿的咖啡市场

揭秘奶茶的黑幕(奶茶40年塑化剂的罪恶)(16)

中国茶饮市场规模

这个问题之所以被忽略,是因为茶饮是个“市场大、品牌小”的生意,至今都没有诞生过具有垄断性的品牌;而咖啡则是个“市场小、品牌大”的生意,前有在国内深耕的星巴克、雀巢,后有锤爆资本主义的瑞幸。

茶饮之所以很难做大,原因在于生产销售环节。

茶树讲究地形、土壤、温度;采摘和加工依赖老师傅的经验;就连喝茶也要让你“细品”,你品不出来不代表茶不好。

这种缺乏标准,与玄学挂钩的特性严重制约了茶饮的发展。而新式茶饮的本质,就是打破局限,实现茶饮的工业化。

首先,新式茶饮用“牛奶 糖”的融合淡化了茶叶的味道、等级、产地,让行业具备了工业化基础。

揭秘奶茶的黑幕(奶茶40年塑化剂的罪恶)(17)

其次,新式茶饮“糖分 脂肪 咖啡因”的成瘾性组合,极大地延长了产品的生命周期。

最后,新式茶饮抹平了餐饮行业“消费集中于中午和晚上”的痛点,将消费时段延长到了早餐、下午茶、宵夜,几乎可以全天候运营。

当市场因素具备后,摆在新茶品牌面前的则是:星巴克的优势——高度的流程化与可复制程度

早年,茶颜悦色排出10000米的史诗级长队,根源在于人工现场制作,生产效率慢,无法流程化。

而在供应商解决了糖和奶盖自动化,人工现场削皮被机器取代,生产环节被上游取代的今天,品牌商需要思考的则是另一个问题:

能不能成为中国的星巴克,在于一杯奶茶的生产有多像星巴克。

揭秘奶茶的黑幕(奶茶40年塑化剂的罪恶)(18)

当我们回看奶茶的发展史,能看到草莽时期的狂野、扩张时期的惊险、迭代时期的鏖战,也有资本的角逐、加盟的镰刀、低谷的突围,但更重要的却是一个行业在国潮复苏背景下的使命——复兴、做大中国茶饮。

而新式茶饮向“中国的星巴克”进军,也有另一个范本。

在星巴克,往往是身着西装革履,神色紧张的上班族,一边面无表情的喝着美式,一边间不停歇的敲击着键盘。

揭秘奶茶的黑幕(奶茶40年塑化剂的罪恶)(19)

咖啡成了工业兴奋剂,整个环境都被焦虑占满。

但在一个经济增速放缓,黑天鹅乱飞的后疫情时代,年轻人真正需要的是一种心灵安慰剂,来治愈内心深处的彷徨与焦虑。

我突然想到一句贴合当下出境的话:

生活这么苦,不如来点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