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战斗机集群(二战德国守夜人)

从1940年5月起,英、德两国开启了“互轰”模式,为了应对夜间来袭的英国轰炸机,德国组建了专门的夜间战斗机部队,由约瑟夫・卡姆胡贝尔担任指挥官。这支部队与地面防空、雷达部队组成了当时德国应对英国轰炸的主要防御力量,也被德国人称为“守夜人”。

二战战斗机集群(二战德国守夜人)(1)

约瑟夫・卡姆胡贝尔

最初夜间防空战斗很难打,在能见度极低的夜晚,飞行员主要依靠地面探照灯和地面雷达的指引来搜索机群目标,抵近时利用战机上配备的探照灯近距离攻击,同时还要尽量躲避地面防空的炮火。不过让飞机携带探照灯的方式在实战中效果并不好,在出现了机载雷达之后,机载探照灯基本上也被取消了。但限于当时的雷达技术,机载雷达的质量都很大,普通的单引擎战斗机无法安装沉重的雷达。因此夜间战斗机一般都采用双引擎战机来担当。德国的夜间战斗机部队就装备着类似的飞机,分别是Bf-110和Ju-88,这两款战机一直到战争结束都是夜间部队的主力。但却不是专用的夜间战斗机,德国的最好的夜间战斗机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主角,昙花一现的He-219,也有人称其为“夜枭”。

二战战斗机集群(二战德国守夜人)(2)

亨克尔公司研制的He-219战斗机

“守夜人”的装备

Bf-110和Ju-88这两款飞机其实也是被胡贝尔临时拿来应急的,它们最初的设计也不是为夜间作战而开发的,夜间战斗机部队将其改装后用以完成德国的“天空保卫战”,初期使用效果不错。但随着英国人列装“蚊”式轰炸机,在加装上沉重的雷达,使得这两款战机在速度上劣势愈发明显,攻击效果也越来越差。

二战战斗机集群(二战德国守夜人)(3)

夜间战斗机部队使用的Ju88战斗机

二战战斗机集群(二战德国守夜人)(4)

装有雷达的Bf-110战斗机

为此,德国“守夜人”急需一款能够抗衡盟军重型轰炸机的专用夜间战斗机。特别是在英国发动了“千机轰炸”之后,德国的工业设施开始遭到严重的破坏,这对战时的德国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此后德国高层开始越来越重视夜间战斗机部队的发展,作为夜间部队司令的胡贝尔也在积极的寻求一款专门的为夜战设计的战斗机。He-219便是这位将军选中的战机之一。

坎坷的研制历程

尽管时任德国空军装备部长米尔希和空军总司令戈林坚持认为Bf-110和Ju-88战斗机完全能够满足夜战的需要。但还是在胡贝尔的请求下,下达了研制专用的夜间战斗机的计划,该计划由容克公司,福克・沃尔夫公司和亨克尔公司三家承接。不过由于设计问题,福克・沃尔夫公司提出的Ta-154夜间版项目被早早的淘汰了,Ta-154是一款仿制英国“蚊”式轰炸机的飞机。全身57%的材质使用的是木质材料,在火力和强度上经过实战验证表明,这不是一款适合夜战的飞机,只生产了极少的数量。而容克公司则坚持改装Ju-88的思路,不过在实战中夜间部队证明了这种改装对于夜间作战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战战斗机集群(二战德国守夜人)(5)

福克沃尔夫公司研制的Ta-154飞机

最终亨克尔公司的设计的He-219型飞机方案被胡贝尔将军采纳,但是也因此得罪了米尔希。这项飞机研制计划可谓一波三折,早在1940年亨克尔公司在工程师罗伯特・路萨的带领下就开始了一款代号为P.1055高速轰炸机的研发工作,这款飞机采用了当时许多的“黑科技”,如增压座舱,弹射座椅,前三点式起落架,遥控炮塔等。时速750公里,航程超过4000公里的数据看着也非常不错。不过方案完成递交航空部评审时,却因为技术过于复杂,无法适应大规模生产而被驳回。修改后的P.1056四种改进型号再次提交仍被拒绝。

这款飞机似乎已被德国航空部放弃了,但是在1942年夜间部队司令胡贝尔将军对该项目很感兴趣,经过评估,要求航空部批准这款战机的研制生产工作。但是空军元帅戈林和米希尔仍然反对,他们认为在时间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该集中力量生产现有成型的装备,而不是去开发一款“未知战斗力”的新型战机。

二战战斗机集群(二战德国守夜人)(6)

英军轰炸德国

但是随着英军的轰炸越发频繁,特别是“鲁尔战役”,英军开始轰炸德国的水坝等关键设施之后,戈林和米希尔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亨克尔公司根据胡贝尔将军的指示修改后的P.1060计划夜间版开始正式执行。

亨克尔公司一直坚信自己的方案一定会是一张王牌(当然也是为了打好牌,然后就可以获得更多的订单),尽管递交了两次方案都被驳回,但他们仍然没有放弃这个项目。1942年开始在没有航空部资金支持下,自掏腰包生产出了一架原型机用于测试。直到胡贝尔将军将其发现,它终于算是名正言顺了。

二战战斗机集群(二战德国守夜人)(7)

He-219战斗机

He-219主要参数

He-219的外观非常独特,首次在螺旋桨飞机上采用了前三点式可伸缩起落架,猛然一看有点形似美军现在装备“疣猪”A-10攻击机。机翼采用肩部悬挂单翼设计,前缘平直,翼尖略圆,机体平直且修长。原型机He-219 A-0采用双发动机配置,全金属机身设计。增压座舱位于机身最前部,视野极为开阔,不过由于螺旋桨和驾驶舱的位置过近,在驾驶员下飞机时必须首先关闭发动机,否则容易造成撞上螺旋桨的危险。也是由于这个原因,在He-219上首次安装了弹射座椅。亨克尔公司采用了容克公司研发的弹射座椅,用以装备在自己的He-162和He-219飞机上。

二战战斗机集群(二战德国守夜人)(8)

He-219战斗机外型类似于美军装备的A-10,当然了发动机位置不对

该机装备有FuG212 Lichtenstein C-1和FuG220 SN-2组合雷达,探测范围200-8000米左右,不要小看这个距离。在夜间作战时,飞行员的观察视野不过百米,即使借助探照灯的指引其观察距离仍然非常有限。但是机载雷达的应用将德国夜战飞机搜索目标的能力提升了很多,这对于夜间作战的部队来说无疑是一个“倍增器”。

二战战斗机集群(二战德国守夜人)(9)

武器系统在原型机上初步配备为:翼根2门MG151 20毫米机炮,备弹300发,腹部武器舱内2门MG151机炮,安装有Revi 16B型反射式机炮瞄准镜。后续改进型中在背部还安装有两部MK108 30毫米斜射炮,这种机炮是专门为应对英国“蚊”式轰炸机而研发,根据夜间飞行部队的经验,利用He-219的机动性能规避轰炸机尾炮射击,然后钻到敌机下部,利用斜射炮对轰炸机机腹进行攻击,成功率很高。

它的武器设置也非常的考究,所有的机炮位置都远离飞行员视线之外,因为在夜间战斗时,机炮击发时的瞬间亮度会使飞行员暂时失去视野,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对于整个机组来说都是毁灭性的。

二战战斗机集群(二战德国守夜人)(10)

MG151 20毫米机炮

动力采用两台戴勒姆奔驰的DB 603As水冷活塞发动机,单台发动机输出功率1750马力,采用三叶可变螺距螺旋桨,最大起飞重量13.5吨,最大飞行速度616千米/时,航程1500千米。

被“打压”的飞机

虽然研发过程十分坎坷,但是该机的初期型号还是在1943年6月交付给了夜间战斗机部队用作评估使用,首次出战就在75分钟内击落了4架兰开斯特和1架哈利法克斯轰炸机。这主要归功于飞机上装备的大口径机炮,这种机炮对于英国轻装甲轰炸机来说就是一场噩梦。只要命中,就足以将整架飞机摧毁。而且其装备的机载雷达,这对于夜间作战部队来说,如虎添翼。

二战战斗机集群(二战德国守夜人)(11)

英军装备的兰凯斯特轰炸机

二战战斗机集群(二战德国守夜人)(12)

英军装备的哈利法克斯轰炸机

在测试完毕后,应胡贝尔将军要求,先期生产了大约22架飞机被用于评测不同的设备、引擎和武器装备等,这些基本型号为He-219 A-0和A-1型。A-2之后的型号开始正式装备夜间部队,它在前两个型号的基础上做出了一些改进,增加了装甲厚度,设置了航炮火焰阻尼器。机载武器确定为两门MG151 、两门MK103和被德军称为“爵士乐”系统的MK108航炮,专攻轰炸机的腹部,效果相当可以。

二战战斗机集群(二战德国守夜人)(13)

He-219战斗机

不过即使该型飞机已开始装备部队并取得了一定的战绩,但米尔希仍然对这款飞机的生产持“打压”的态度。多次试图阻止其生产,这款飞机也就在这种“严重”的矛盾之中艰难生产。

其实影响He-219装备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技术过于复杂,生产成本高昂,费时费力,生产一架He-219需要耗费将近3万工时,这相当于普通战斗机的三倍,轰炸机的两倍。对于被持续轰炸、资源匮乏的德国来说是一种很“奢侈”的武器装备。也难怪“管钱”的米尔希要一再打压这种装备了,这么干地主也受不了。

二战战斗机集群(二战德国守夜人)(14)

容克Ju-388

当胡贝尔将军被撤职后,米尔希在阻止He-219继续生产的问题上没有了阻碍者。他下令停止生产该型飞机,将全部的资源用于生产容克Ju-388上。到了战争后期,德国更是采取了战斗机紧急计划,停止一切活塞式飞机的生产,集中力量发展新型喷气式战斗机。最终He-219飞机也只生产了294架。

黯然离场

虽然这款战斗机航速高、操作灵活、火力凶猛,是一款极为优秀的夜间战斗机,在战场上表现也很强悍。但是它来的太晚、成本太高、生产数量太少,对于已经接近崩溃的德国来说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再加上“抠门”的米尔希和“朝令夕改”的戈林联合打压,好端端的一款“惊世之作”就这么悄悄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