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纪实我把他乡当故乡了(扶贫纪实我把他乡当故乡)

扶贫纪实我把他乡当故乡了(扶贫纪实我把他乡当故乡)(1)

扶贫纪实我把他乡当故乡了(扶贫纪实我把他乡当故乡)(2)

扶贫纪实我把他乡当故乡了(扶贫纪实我把他乡当故乡)(3)

“王会长是个好干部,她为我们永和村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事,我们都非常感激她……”

在习水县永安镇永和村,提帮扶干部王小丽,群众便会竖起大姆指交口称赞。

王小丽是习水县卫计局党委委员、县计划生育协会专职副会长,自脱贫攻坚秋季攻势启动以来,她带队包保永安镇永和村。工作中她真蹲实驻、真帮实扶,带领县、镇、村干部全身心投入到永和村脱贫攻坚工作,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用真心换取民心、以实干践行职责,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干部的赞誉。

县纪委书记李建生在走访群众过程中了解到王小丽的事迹后感慨地说:王小丽同志用真情、真心、真功、真劲帮出了群众的高度认可,为我们做了最好的示范……

沉下身子,付出真心换民心

“王会长,你今天要走我们苦竹林来不,我想请你帮我看一下我家灶头的朝向问题”

“王会长,你帮我拿一下钥匙,我要外出一趟,怕一哈娃儿放学回家进不了屋又找不到爸妈”

……

在永和村,王小丽已俨然成了群众的家人,不管哪家有大烦小事都会找她出出主意想想办法,而热心的王小丽也乐此不彼为村民的事奔波劳神。因此,驻村三个多月来,村民们已经把她当成了自家人,有什么家长里短的事都要找她唠唠嗑、诉诉苦。

全县脱贫攻坚秋季攻势战役打响后,王小丽第一时间带队进驻永和村。为尽快、全面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打好脱贫攻坚硬仗,她整日奔波在一线,挨家挨户访民情、讲政策,算收入、谋产业,还不厌其烦为群众处理一些家长里短、邻里纠纷的小事私事。并根据走访梳理出的问题逐一拟定解决办法,从扶贫扶志树信心、改善基础设施、人居住环境等方面入手,对标对表建立台帐、分类研判因户施策,确保永和村能按时出列、贫困户能早日脱贫。在永和村的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处处有她忙碌穿梭的身影。

自驻村工作以来,她每个月只回一次家,群众的每个诉求她都记在心里、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她把群众当家人、当亲人,和群众拉家常、聊生产、话脱贫,农户吃什么她就吃什么,农户干活她就帮着一起干,打扫卫生、收拾家务,田间地头耕种收割……在她所包的柏香林组和团山组,每户农户都记得她、认识她、感激她。

永和村柏香林组贫困户陈友荣是王小丽的帮扶对象,陈友荣家是独生子女户,妻子痴呆、有智障,生活极为艰难。但户主很勤劳,在政策的扶持下养了10多头羊,4头猪。由于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原有的圈舍已不能满足养殖需要,但陈友荣无资金投资扩建。了解到陈友荣的困难后,王小丽自己掏了3000元帮助其扩建了2间圈舍,并经常性上门了解养殖方面的进度、困难,想方设法为其解决。

几个月的频繁接触,陈友明一家已经把王小丽当作家人,每次都会热情邀请她到家作客,并亲自下厨,以农村接待贵客的最好“宴席”腊肉豆花饭来招待自己心目中的“家人”。

“我儿子患有癫痫病,王会长经常从县城帮我儿子买药,还掏了2000块钱给我们补贴家用。在她的帮助下,我们家完成了人居环境整治和老旧房改造,解决了安全饮水。她帮我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不知道怎么报答,知道她平时很少回家,应该很想念家里的饭菜,所以我想请她到家里吃点豆花饭,虽然粗茶淡饭,但都是我自己种的菜,是我们的心意……”

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饱含了群众真切的感激。

“王会长基层工作经验丰富,非常重视与群众联络感情。通过几个月的访贫问苦,和群众朝夕相处,她已与村民们打成一片,融为一体,俨然变成了地地道道的‘村里人’”……提及王小丽,战友们都赞不绝口,纷纷竖起大拇指。

撸起袖子,使出真劲改穷貌

永和村面积6.9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组,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1户617人,是2017年脱贫出列的贫困村。由于人口分布边远分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脱贫攻坚任务较为艰巨。为切实改变村容村貌,确保顺利出列。秋季攻势以来,王小丽带领驻村干部以三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抢抓有利时机,多方协调寻找施工队伍,帮助联系运送材料,翻山越岭为群众寻找水源、逐组逐户与群众一起规划房屋建设、反复召开群众会协调土地修建通村路、小康路……在她的示范带动下,全体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全力攻坚,向水、电、路、讯、房等一块块“硬骨头”发起总攻。秋季攻势以来,共修建完成通村公路9公里,硬化小康路15.2公里,完成了15口小水窖和10处集中人饮工程,另有1处正在建设中,竣工173户危改户,启动了183户人居环境改造户,全面启动了老旧房及不足13平米房屋建设。同时协调相关部门投入104万为村民修建连户路5766米、206平方米的健身活动广场、治理河道120米。安装太阳能路灯50盏,安装垃圾箱4个、垃圾桶40个。永和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极速推进,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观。

用对点子,下足真功保脱贫

在切实改变村容村貌的同时,如何用对方法、精准施策,确保贫困户如期脱贫是王小丽思考的重点。在多次入户走访、召开群众会、与驻村干部商讨后,她和帮扶干部一道紧紧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 将全村农户进行比对分析,细化帮扶措施,“一户一策、因户施策”,算好每一户的收入账,排查出边缘户、贫困户中算不起账的农户,利用“短、平、快”产业,以及民政两线合一、医疗五重报销、教育资助等措施,确保产业全面植入,政策覆盖100%。同时,做好调查规划、进度安排、推动实施、政策宣传等工作,开好早课晚会,将精准扶贫工作谋细做实。

目前,全村规划养殖产业57户,易地搬迁37户189人,贫困户缴纳合医100%,政策范围内在读学生全部申请资助。各项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确保了全村贫困户户户能脱贫,家家有保障。

做好样子,用足真情促和谐

作为一名有着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同志,王小丽深知抓好农村工作,就得处好群众的关系,驻村开展以来,她时刻关注群众与干部、群众与群众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并想方设法化解。在永和村,只要有矛盾、有困难的地方,一定会有王小丽的身影。工作中她总是率先垂范,为干部树起了较好的榜样和典范。

十九大期间,永和村脱贫攻坚指挥所成立了矛盾纠纷化解专班,要求各包组包户干部每天排查矛盾,第一时间进行化解,建立台账并上报指挥所,确保社会稳定。王小丽更是冲在最前沿,用心用情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细心排查、专心研判、耐心调解……几天下来,嗓子沙哑了、鞋子磨破了……换来了永和村没有1例上访事件发生的好成绩。

柏香林组村民涂先会与刘光贵、刘光才因公路占地纠纷导致多年不和且时常吵架,每次调解双方各执一词、互不让步,并扬言要相互报复。王小丽多次实地现场界定,多次上门做双方思想工作,并邀请当地知名人士、老党员、组长等有威望的同志参与调解,通过耐心细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双方终于冰释前嫌、握手言和。

当晚深夜12:00调处工作以皆大欢喜告终时,涂先会抑制不住内心的感动连声向王小丽表示感谢,感谢她解开了自己积压内心多年的心结。

秋季攻势以来,永和村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31起,成功调处28起。

三个多月来,全村686户农户王小丽走访了600户,156户贫困户每户至少走访2次以上,她用脚步丈量着村里的每一寸土地,见证着村里的每一点改变,用真情、真心、真功、真劲帮出了永和村的变化,帮出了群众认可度、满意度的提升。

问及驻村三个多月来的感受和体会,平素爽朗的她认真的说:“没什么特别的法宝,就是我把他乡当故乡、把他人当亲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