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在曲艺中地位(相声商演和小园子演出)

相声在曲艺中地位(相声商演和小园子演出)(1)

娱乐中传承,传承中娱乐。我是小音,感谢大家关注 。

提到德云社,大家最熟悉的肯定是郭德纲和于谦啦。其他新生代演出也陆续有不少商演。大家去过谁的现场呢?喜欢哪位年轻的演员呢?

有些朋友去过商演现场之后,回来觉得似乎有些不满足——互动不够或者觉得气氛与自己想象中不一样。

小音在微博和一些渠道也看到有粉丝在吐槽,恰好也在整理之前的投稿,所以也聊聊这个话题吧。

相声在曲艺中地位(相声商演和小园子演出)(2)

商演和日常演出不同。

首先最直接的区别是场地大小。

场地越大,对演员要求也越高。

一方面是心理方面的挑战,另外一方面是气息控制。按很通俗的说法是,在50平米的房间说话和在500平米的房间说话 要让大家都听清楚,且稳定发挥(起码没有颤音等基本毛病)已经是件不容易是事情。

相声在曲艺中地位(相声商演和小园子演出)(3)

尽管我们现在有麦克风,但是面对这种问题的挑战是一样的——起码如何调整与麦克风的距离,声音等等也是需要经验和不断训练演出才能把控的。

同样道理,只要换了场地,演员必须认真彩排也是基于此原因。

另外,有时候一些现场表演车祸,不一定是演员水平,而是不适应场地。

提到这个,得夸一下德云社栾云平。他在东北分社做日常演出之前,为了适应场地,他花了整个下午带着一队一次次排练。连粉丝都觉得不是很有必要,他依然很认真一直跟了全程。小音在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对这个演员更是多了几分敬佩——他不只是敬业,而且足够专业。

相声在曲艺中地位(相声商演和小园子演出)(4)

第二个直观区别是人数不同。

心理压力和紧张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当人数越多,互动难度越大。

即使都是喜欢郭德纲的,也不是同样经历认知的情况,让这些没有统一知识背景的人群,同频共振,这相当有难度啊!

对于德云社新一代演员来说,这是很大的挑战。

举个例子吧,有些观众买票去之前,更多是冲着德云社的牌子而某个演员;也有观众是从小园子跟到商演的,还是了解这些年轻演员的表演习惯和风格的;还有一些是之前在网上或者其他渠道看过一些演出才买票进场的。这三类观众对于作品的理解和演员的表演认可度和认同的点是不一样的。如何让这三类观众都乐,这是很考量功底的。

当然,让观众乐的层次也不同,这个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

相声在曲艺中地位(相声商演和小园子演出)(5)

还有一个因素是“心理距离”。

场地越大,表演区距离观众区越远,表演难度越大——需要拉进与观众的距离。这种情况对于热场(垫话)要求比较高。而年轻演员经历的演出数量和打磨自然还是要比郭于少一些,特别是习惯了之前园子或者小场地的距离,突然换到大舞台,调整好自身的“心理距离”感也是件需要时间来磨砺的事情。

综合直观的影响来说,德云社年轻一代在挑梁的路上,还是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但是,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演出场次的增加,相信他们会越来越好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