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习探索方向(历史学习经验与规划)
有朋友问,怎么才能学好历史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是没有能力解答的所以我把题目缩小一下,只说说我自己和女儿学习历史的经历,但愿这些经历里有可供大家借鉴和参考的东西吧,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历史学习探索方向?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学习探索方向
有朋友问,怎么才能学好历史。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是没有能力解答的。所以我把题目缩小一下,只说说我自己和女儿学习历史的经历,但愿这些经历里有可供大家借鉴和参考的东西吧。
先说我自己,我到现在都喜欢看历史题材的书。当初的历史课也学得毫不费力。这都得益于我在小学的阅读经历。
在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爸爸给我买过一本到现在都印象很深的历史书,《历史小故事丛书选辑》秦汉部分。
其实那时候根本就不懂什么是历史书,只当做好玩的故事书看。
就是这本书娓娓道来的故事让当时上四五年级的我记住了秦始皇,记住了刘邦项羽,记住了张骞,霍光,刘秀。这是我最早的历史启蒙。我至今记得当我读到张骞带着妻子和甘父终于从匈奴逃出来回到了长安,孩子和随员却不得不留在了匈奴的描写的时候心里既高兴又难过的那种感受。可惜当年这个套系只买到了秦汉部分的这一本,被我反复翻看了无数遍。
然后凭着这点兴趣愣是囫囵吞枣读完了林汉达曹余章编的三册《上下五千年》,但是明显的比小故事要枯燥一些,少了许多乐趣的。后来还读过一本更加书面教材面孔的西汉到东汉的历史书,名字忘记了,只记得好几次枯燥的几乎要放弃阅读,但是因为对这些故事太感兴趣了,手边又再没有别的书,也强忍着读完了。
后来上了初中,那些早已记住的名字和事件成了上课的内容,成了考试的题目,我当然能应付自如,当然喜欢历史课了。
《上下五千年》一直被保留下来了,而我最喜欢的《历史小故事丛书选辑》秦汉部分那本书却最终不知所踪。若干年后,当我无意中在一家旧书店找到同名书的那一瞬间,简直如获至宝,欣喜若狂!它承载了我的童年记忆啊。我后来的阅读取向阅读品味都和童年的这些阅读息息相关。
再说女儿。我是从二年级开始给她介入历史故事类的阅读的。 但是介入的不是太顺利,利用我当年看的那套《上下五千年》,一天一个历史故事,她会排斥,这让我看到了之前阅读上传统文化故事,中国风的东西的欠缺。
读惯了外国绘本故事的孩子,对中国的皇帝,盘古,大禹之类的不感冒,全凭着亲子阅读的氛围和习惯一点点不反抗也不热衷的半死不活的往前走。一直到开始听小鲁的音频,借着之前读的那么点零星印象,再加上魔镜公公莎莎仔仔听着确实好玩,女儿把“小鲁讲中国历史”听了很多遍,许多历史故事都熟到不能再熟了。后来又开始听小鲁讲世界历史,林汉达历史故事等等音频。
这时候再反过来读《上下五千年》,孩子就比较能接受了。大概五年级的时候,我们开始接触到《汤小团漫游中国历史》。这套穿越版的探险故事融入了许多历史知识在里边,她特别愿意看,读完了当时能读到的市面上所有的汤小团。然后又读了《明朝那些事》,《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讲给孩子的中国史-清》。同时,我们也接触到了甄老师的《用历史学语文》的理念,去参观博物馆,去听博物馆课程,去看《河西走廊》等纪录片,用鲜活的文物和影像,让历史活起来,生动起来。
后来又去听和看了很多混子哥的历史音频,凯叔讲历史,学而思轻课的《朝代歌》等等很多历史音频,视频,互相印证,互相补充。
所有这些都让孩子越来越喜欢历史。进入初中后的历史学习也是很轻松。
我和女儿的历史入门,有几个共同的特点吧。
第一就是在唤起兴趣的入门期,接触到的都是轻松有趣的资料。无论是读物还是音视频,都并不是板起面孔,晦涩难读的教科书式的资料。
所以历史启蒙,兴趣的培养要从轻松有趣的资料起步。循序渐进。
可以是书,可以是音频,也可以是各种戏说视频。只要有兴趣,慢慢会深入学习,引到正史的,不用过分担心野史等问题。
低年级的孩子可以从中国神话故事,成语故事慢慢搭梯子,介入历史人物和故事。也可以利用身边的博物馆,利用纪录片等网络资源来引导学习。
第二,就是我们接触历史都比较早,都是在开课之前就已经通过阅读在内的各种途径培养起了兴趣。所以学科兴趣培养要趁早。小学时期,大量广泛的阅读是开阔孩子视野,拓展知识面的有效途径。
学好历史对孩子好处很多。往大里说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大的社会图景,世界观,人生观。功利一点的说,文史不分家,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也是孩子学好语文,尤其是文言文的基础。所以要务必重视孩子的历史学习。
已经在上课,却对历史没有兴趣的孩子们怎么办呢?
其实依然可以借鉴我们的经验,去读读《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去读读《穿越报》《中国历史报》等等有趣,好读的历史课外书,去看看《康熙王朝》《清平乐》《芈月传》等等历史剧和一些如《国家宝藏》这样的文史节目来让历史学习不那么枯燥,刻板吧。
还有,就是学历史不能死记硬背,要学会根据时间轴,建立大的框架。历史是一个整体,是有其发展的规律的。要理解着来学习。而历史里的人物在评说的时候也要理解他的历史局限性。材料分析题里对事件人物的分析都建立在真正理解历史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去背支离破碎的考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