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是怎么进化出来的(并不是人类进化出的独有能力)
从杨贵妃回眸一笑的千娇百媚,到曹孟德在华容道的仰天大笑,笑的许多种形式也承载了人类许许多多的感情。
无论微笑、还是大笑,都是全世界人类共通的一种交流方式。大部分情况下,是一种令人愉快的身体反应和情绪。笑声可以从被搔痒等活动或幽默中产生,当然,也有曹公那般掩饰尴尬的妙用。
虽然现今我们骄傲的认为即使最聪明的AI也学不会幽默,笑与笑声是我们人类所独有。但其实,笑并不是人类的特权。
笑不露齿在2006年出版的《社会认知和情感神经科学》中,灵长类动物学家给微笑追溯了超过 3000 万年的进化史——和猴子和猿类最初的“笑容”同源——向同伴展现它们是无害的,发出屈服的信号。
当类似笑容的表情挂在动物们的脸上时,笑不露齿很重要。在动物行为中,露出牙齿通常被用作威胁或警告显示;而在我们的亲戚黑猩猩那里,这也可能是恐惧的表现。
当然,也不是所有露出牙齿的展示都传达了负面情绪。例如,1992年发表在《行为学》上的一篇名为“巴巴里猕猴的笑声和微笑”的论文中指出:巴巴里猕猴在嬉戏的时候,会张开大嘴嬉皮笑脸,这可能与人类微笑具有相似的根源和目的。
同样,狗和海豚也会做出放松嘴角的笑模样来表示友好。
笑声而笑声在自然界中比表情更加普遍,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动物发出的类似笑声,和我们大笑的意义是不同的。
除了斑鬣狗那神经病一般的笑声,南美笑隼(Herpetotheres cachinnans)的命名也来自它们标志性的叫声——cachinnans拉丁语中的“大声笑”或“无节制地大笑”。
那么,灵长动物的笑声呢?
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已经注意到各种灵长类动物之间由搔痒引起的笑声形式的相似性——许多灵长类动物(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在身体接触(如摔跤、追逐游戏或挠痒痒 )时会发出类似笑声的声音——这表明笑声极为可能源于灵长类动物的共同起源。
灵长类之外,老鼠也是搔痒研究中的常用对象。如果你把它们翻过来,然后挠它们的肚子,它们会发出比人耳极限高出两倍以上的吱吱大笑。
是什么让我们人类的笑容与众不同
普遍的观点认为,笑是某些哺乳动物的一种社交行为。这是一种解除他人武装、缓解社会紧张局势和建立联系的方式。
动物们的笑,总是真诚地传递出自身的情绪,并预示着下一步的行为。而人类会作假。我们常说的皮笑肉不笑——在西方称之为“泛美微笑”或“肉毒杆菌微笑”(泛美航空敷衍的空姐,以及长期使用肉毒杆菌素注射引起的肌肉麻痹)——只有颧大肌自愿收缩的假笑,眼睛周围的小肌肉则不动。
进一步,“笑面虎”、“笑里藏刀”这样让人放松警惕后下手的行为,更是人类所独有的。
人人都能在被挠痒时忍住不笑,只要......尽管我们可以用笑容去欺骗他人,但我们自己的身体却很诚实——我们不能通过搔痒让自己发笑。
挠痒痒,通常是嬉戏玩闹、打情骂俏,而不是什么“严肃”的主题,但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它们谱写了有关我们大脑的关键问题。
远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曾对发痒感到好奇。还有苏格拉底、伽利略和培根等等,贤(闲)人们很好奇为什么他人的触摸会让人发痒而笑出声来,而自己触摸却不会。但是2000多年过去了,一直没有答案。
去年,一个研究团队对此进行了挑战。他们找了一些志愿者(夫妻、朋友、亲属)来进行全身各种部位被挠痒痒的实验(什么酷刑)——最终,在今年9月在《英国皇家学会B》上撰文,报告了研究成果——实验证明,痒的程度和笑声直接关联;另一个意外发现是,人类在被自己挠痒痒的同时,身体会抑制痒感,这时即使被别人挠痒痒,也就不会笑了。
这是什么道理呢?当我们的行为促成感官知觉时,我们的大脑早已经学会拒绝、抑制感官知觉——过滤接收的信息。
因此,如果大脑在自我搔痒时抑制了对触摸的反应,那么它也会抑制对被别人搔痒的反应。俗称“抗性”。
胳肢窝怕痒?科学家:自己先挠着,别人再挠就没那么反应强烈了。
写在最后当一个人被搔痒而笑时,神经系统到底在发生什么科学家还是没有答案。因为这要求记录肌肉收缩,或者用机器人或机器标准化搔痒过程。那也许是下一步的实验。
最后,这个实验还有个意外的收获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项探索嬉戏的神经科学对受试志愿者影响很大:通过触摸,可以比面部表情或语言更清楚地表达感情,多拥抱、多触摸对感情真的很重要。
写到这里,想起在土澳留学时打工认识的意大利老头,我俩吹了一瓶珍藏的牛栏山二锅头后,他涨红着一张脸,兴奋又神秘地透露给我和妻子40多年相亲相爱的秘诀——“无论什么场合,手永远放在她身上”。
作者感谢你的关注(- _-)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