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选历史和物理分差多少(专家解读31)
澎湃新闻记者 吴怡9月15日,甘肃、黑龙江、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等7省(区)纷纷发布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宣布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进入“3 1 2”的新高考模式,2024年起高考不分文理,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新高考选历史和物理分差多少?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新高考选历史和物理分差多少
澎湃新闻记者 吴怡
9月15日,甘肃、黑龙江、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等7省(区)纷纷发布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宣布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进入“3 1 2”的新高考模式,2024年起高考不分文理。
新高考“3 1 2”模式指的是,“3”即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1”和“2”为选择性考试科目,其中“1”是从物理或历史科目中选择1门;“2”是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所有科目总分为750分。
随着“3 1 2”新高考模式公布,网友们纷纷留言表达疑惑:这种模式优势在哪里?学生不能同时选择历史和物理吗?能把外语作为选科而不是必考科吗?学生只选了物理不选化学会影响未来读理工科大学吗?分班和授课怎么进行?
对于这一系列问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一一作出解答。
澎湃新闻:为什么第四批高考综合改革倾向于采取“3 1 2”的新高考模式?
储朝晖:“3 1 2”的新高考模式,实际上是从2014年浙江、上海启动试点以来,其他各省再跟进实施。得益于前面其他省份的经验和教训,相对来说,这一轮的高考综合改革,新进入的这些省份,推进得更加平稳。
澎湃新闻:这种模式优势在哪里?比文理分科、“3 3”模式,改进在哪里?依据是什么?
储朝晖:“3 1 2”模式跟“3 3”模式相比,主要是把后面的“3”进行了等级划分,“1”比后面的“2”权重分更高了。这个主要是针对浙江的试点当中出现很多考生弃考物理的问题,因为物理获得分数的难度相对较高。这样一改革,就使得更多考生能够选物理。而物理是整个偏向理工这一类考生必须学的基础学科,如果没有学物理,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和发展都受到限制。
澎湃新闻:有声音认为,如果考生同时想选择历史和物理,那怎么办?为什么物理和历史作为“2”的科目只能选择其一?
储朝晖:事实上,我自己就是这样一个很特殊的例子,我原来学的专业是物理,但我现在做的工作有很多是跟历史相关的。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应该是多样的,如果学生既想学物理,也想学历史,我觉得应该给这样一种选择。也就是,物理和历史应该成为一种组合,比如说能不能动态地选择,如果选择了物理,可以把历史作为后面两科之一。如果选择了历史,也可以把物理作为后面两科之一。
从这个角度来说,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不是完成式,而是进行式的,需要不断地完善,至少能不能对物理和历史进行动态组合,我觉得这可以尝试。各个地方如果有条件,或者可以从某个地方先进行实验探索,有了经验以后再进行大范围的推广。
澎湃新闻:不少声音认为,应该把外语也作为选科而不是必考科,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储朝晖:如果学生不学英语了,那么这不仅仅是缺少知识的问题,而是缺少一种视野、思维方式、文化,以及缺少一种跟人类大多数人进行互通的工具,特别是在一些科学的领域,很多尖端的科学文献,可能首先用英语的方式把它发表出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那些简单的把英语教学看成学科教学的看法就是有局限的,不符合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仅仅看到短期当下几年的事,而没有看到我们下一代要怎么发展。
其实包括英语教学在内的各科教学都存在单一化问题,内容、方式、模式单一化。我理解教育本身是“散步式”的,所谓“散步式”的是每个人自己找到兴趣点,找到自己的目标,依据自己的速度、体力、方式来走。而我们现在都变成是赛场上“赛跑式”的,同样一个起点,大家沿着同样的跑道往前奔,最终在终点还要看谁先到,谁到的时间是多少,这才是当下我们英语教育教学遇到的突出问题。
澎湃新闻:多数理工科高校同时要求考生需要读物理和化学,但“3 1 2”的新高考模式赋予了学生更自由的选择,这样高中学生选科会不会存在盲目性,不利于未来大学升学?
储朝晖:高校有这种要求是基于后续的学科教学,如果学生没有学科基础就难以学进去,这也给学生提供了选科的参考。整体来说,在未来的发展当中,物理化学都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地方的中考,把物理化学的分数降低,这是不理性的,应该尽快纠正。
澎湃新闻:新高考模式之下,学生选科会不会更倾向于跟以往的文理分科一样?
储朝晖:新高考模式之下,各地没有了文理分科,但事实上依然存在偏文和偏理的选科习惯。基于未来就业的需求,事实上肯定是偏理科的人更多,偏文科的人更少。每个学生还是要依据自己的优势来做选择,实际上也是社会需求的反映。
澎湃新闻:新高考模式的实施,分班和授课是否会比以前复杂很多,需要避免哪些问题?
储朝晖:相比于“3 3”模式,“3 1 2”模式的复杂性大大降低了,可操作性相对来讲更强,但我认为它依然只会是一个阶段的方式,未来随着时间的推进、教育的发展,会再进一步完善。
责任编辑:钟煜豪
校对:刘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