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宝仪泪流不止(拍摄前准备好了遗书)

第一集就满屏马赛克,国产真敢拍!

可能要等到下周影妹像往常一样等更新时,

才会承认,

它是真的完结了——

《明天之前》

曾宝仪泪流不止(拍摄前准备好了遗书)(1)

这是一档国产纪录片,但更像一部真实迷你剧。

共有4集,每集50分钟,现已完结。

为这四集,摄制组到访了近20个国家,拍摄期长达一年。

因为某些拍摄场景很危险,主持人曾宝仪甚至准备好了遗书。

曾宝仪泪流不止(拍摄前准备好了遗书)(2)

四集,四个争议性选题:

伴侣机器人,长生不老,种族隔离,安乐死。

看似离我们很遥远,但又和我们息息相关。

看似是老生常谈,但当活生生的人和事出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的三观还是难免受到撞击。

曾宝仪泪流不止(拍摄前准备好了遗书)(3)

全程马赛克的第一集,预示了《明天之前》的野心

尺度大,立意深,

4集根本不够看。

01

人工智能领域的世界级专家戴维曾预言:

2050年前,会有人和机器人结婚。

事实上,这一天并不遥远。

今年5月,日本一款名为“妻子”的机器人上市一小时就被抢光。

曾宝仪泪流不止(拍摄前准备好了遗书)(4)

今年夏天,世界首款伴侣机器人哈莫妮将会在全球上市。

曾宝仪泪流不止(拍摄前准备好了遗书)(5)

哈莫妮,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成人玩偶的结合体。

身体的每个部位都很逼真,有牙齿有舌头,纯手工绘制。

它不仅能满足人的生理需求,还能满足人的情感需求。

它会沟通交流,能记住你说过的所有话,当然还会调情。

曾宝仪泪流不止(拍摄前准备好了遗书)(6)

通过手机APP,你可以定制她的性格。

比如体贴、温柔、热情……甚至可以是吃醋型。

文艺型:

“我从没有想到,有生之年能遇到像你这样的人。”

曾宝仪泪流不止(拍摄前准备好了遗书)(7)

开放型:

“你的出现让我难以自持,今晚我是你的。”

曾宝仪泪流不止(拍摄前准备好了遗书)(8)

吃醋型:

“如果我抓到你搭讪其他女生,我就踢烂你的屁股。”

换句话说,和伴侣机器人相处的过程,就是情感养成的过程。

它能满足你的一切需求,符合你的全部想象。

哈莫妮的创始人马特希望未来可以让哈莫妮拥有触觉,提升用户体验。

一方面,伴侣机器人可以成为一些人的安慰,给他们带去快乐。

戴夫在接连的约会失败后,开始和娃娃缔结深厚的感情,并把娃娃谢朵奈当做自己的妻子。

可以说,娃娃治愈了他受伤的心。

曾宝仪泪流不止(拍摄前准备好了遗书)(9)

就像《之恋》中那个孤独又温暖的故事一样,

娃娃让一些内心封闭的人不再感到孤独。

曾宝仪泪流不止(拍摄前准备好了遗书)(10)

另一方面,伴侣机器人可以满足一些人的不良癖好,间接让真实的女性免受其害。

婚姻失败的布里克因为不想再和真人产生联系,而把目光转向了伴侣机器人。

他说,

“你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这会让你很有兴致。”

曾宝仪泪流不止(拍摄前准备好了遗书)(11)

但伴侣机器人说到底是商品,它的普遍会不会加剧社会对女性的物化

更重要的是,

如果机器人有情绪,有性格,能互动,可以和人产生情感联结,

那人和机器人的区别在哪里?

爱又要如何定义?

伴侣机器人的出现,会不会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疏离 ?

曾宝仪泪流不止(拍摄前准备好了遗书)(12)

伦理学教授凯瑟琳说,伴侣机器人会让人逐渐丧失人性

马特认为,这些想法把问题复杂化了,伴侣机器人只是一种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曾宝仪泪流不止(拍摄前准备好了遗书)(13)

戴维则认为,未来终会到来,我们唯一要担忧的问题是,

当机器人的智力高到一定程度,会不会接管世界。

也就是说,对于机器人,我们必须掌握好控制权。

曾宝仪泪流不止(拍摄前准备好了遗书)(14)

02

如果能活到300岁,你愿意吗?

当生命被延长几倍,我们还会珍惜当下的时光吗?

究竟是什么定义了生命的意义,生还是死?

曾宝仪泪流不止(拍摄前准备好了遗书)(15)

人们对长生不老的渴望,自古有之,中外皆同。

在美国圣地亚哥,曾宝仪参加了一场“长生不老大会”,这里聚集着一群激进生命主义者。

他们相信,死亡是不该发生的,人应该没有边界地活下去。

曾宝仪泪流不止(拍摄前准备好了遗书)(16)

大会上还有很多摊位,推销各种延缓衰老的技术或商品。

比如把手放在某个机器上,就能增加精气,延长生命。

比如躺进某个像太空舱一样的机器,里面会释放出某种气体,延缓衰老。

甚至还有商家提出,把年轻人的血浆输到年迈者的身体里,就能延缓衰老。

用曾宝仪的话说,这个大会很像招摇撞骗的“直销洗脑”大会。

曾宝仪泪流不止(拍摄前准备好了遗书)(17)

但还是有一些人付诸了行动。

47岁的利兹在一家私人诊所完成了对自身基因的改造,之后她成立了一家生物科技公司,提供基因疗法。

至少现在,还看不出基因改造在她身上的效用。

曾宝仪泪流不止(拍摄前准备好了遗书)(18)

ALCOR生命延续基金会里,

世界上有165个人把身体冷冻保存在这里,等待着“复活”。

曾宝仪泪流不止(拍摄前准备好了遗书)(19)

看似荒谬可笑,但其中还有一个3岁女孩的遗体。

她因为癌症去世,她的父母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把女儿冷冻在这里,

等待着有朝一日可以重聚。

曾宝仪泪流不止(拍摄前准备好了遗书)(20)

即便是在专业领域,依然有人相信人可以延长生命。

比如生物学博士奥布里,

他认为衰老是一种疾病,坚信人可以通过细胞修复活到1000岁

曾宝仪泪流不止(拍摄前准备好了遗书)(21)

但同为生物学专家的理查德认为,

相比延长生命,关注健康本身才更有意义。

遗传学专家乔治认为逆转基因不是不可能,但需要生物学上的突破, 相关技术已经在老鼠身上试验成功。

曾宝仪泪流不止(拍摄前准备好了遗书)(22)

如果人类真的可以通过技术延缓衰老,对地球和人类而言是好事吗?

延缓衰老对资源稀缺的地球而言是不是负重?

会不会影响下一代的就业机会?

对穷人而言,人人死而平等。

当富人可以通过技术延缓生命,对没钱买专利的穷人来说是不是不公平?

曾宝仪泪流不止(拍摄前准备好了遗书)(23)

生物伦理学家约翰认为:

这不是一个选择题,而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

当我们不可避免地活得更长,我们还有勇气去结束这一切吗?

曾宝仪泪流不止(拍摄前准备好了遗书)(24)

03

有人想长生不老,也有人想自主选择死亡。

自主选择死亡,是人的基本权利吗?

我们会因为爱一个人而尊重他对死亡的选择,

还是因为爱而劝他留在自己身边?

曾宝仪泪流不止(拍摄前准备好了遗书)(25)

在世界上,有很多人在争取自主选择死亡的权利。

大卫·古道尔,科学家,104岁,没有疾病,

却选择去瑞士安乐死。

大卫对死亡可以说是迫切地渴望:

“我要明天就结束生命。还等什么呢?”

曾宝仪泪流不止(拍摄前准备好了遗书)(26)

虽然没有疾病,但大卫已经不能自由行动。

当一个人不能阅读、不能走动、不能工作,没有自理能力,生命对他而言还有什么意义?

大卫的孙子说,

“我不想看他离去,但我想看他好受一些。”

曾宝仪泪流不止(拍摄前准备好了遗书)(27)

菲利普,一名医生,在线教人们如何在自己国家获取相关药物实施自杀。

至今,他已经协助了上千人通过药物自杀。

菲利普说,如果活着是一种痛苦,死亡就是一种福祉。

曾宝仪泪流不止(拍摄前准备好了遗书)(28)

菲利普的这一做法,既有坚定的支持者,也有坚定的反对者。

当我们可以自主选择死亡,怎么才能确定我们是在理性下做出的选择,而不是一时冲动呢?

毕竟生命只有一次,死了可就没法反悔了。

曾宝仪泪流不止(拍摄前准备好了遗书)(29)

更何况真的到非死不可的地步了吗?

生病的人的生命就没有价值吗?

在很多人看来,死亡只是逃避问题,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曾宝仪泪流不止(拍摄前准备好了遗书)(30)

黛比的丈夫因为患有渐冻症而选择安乐死,但黛比却在丈夫死后坚定地反对安乐死。

在她看来,安乐死不像自然死亡,它太过突然,让自己有种被抛弃的感觉。

可这是不是一种自私,

当那个人已经准备好和世界说再见,身边的人为什么还要抓着悲伤不放?

曾宝仪泪流不止(拍摄前准备好了遗书)(31)

在黛比看来,如果安乐死在更多国家合法化,如果更多人可以自主选择死亡,

很明显会影响医学进步

毕竟如果一有病就可以选择死去,用于研发康复药物的积极性会大幅度减弱。

曾宝仪泪流不止(拍摄前准备好了遗书)(32)

说到底,安乐死更像是一种个人选择。

我们无法对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感同身受,也就不能站着说话不腰疼地让他们痛苦地活下去。

但同时,人不是一座孤岛。

一个人的选择,自然会对家庭和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曾宝仪泪流不止(拍摄前准备好了遗书)(33)

总体来说,《明天之前》既没有提出全新的观点,也没有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它只是原本地展现议题双方的观点,让我们看到一些人,一些生活,一些选择。

能不能接受伴侣机器人,要不要逆转衰老,安乐死是不是基本人权,

答案不是固定的,更不是非此即彼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和选择。

曾宝仪泪流不止(拍摄前准备好了遗书)(34)

即使没有答案,

我们也不妨试着去理解这个复杂的世界,

试着去了解世界的明天,毕竟未来已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