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笔画顺序的应用(汉字结构中借换偏旁)

16、覆冒

字之上大者,必覆冒其下,如“云”、头、“穴”、“宀”、“然”头,奢”、“金”、“食”、“夆”、“巷”、泰”之类是也。

汉字笔画顺序的应用(汉字结构中借换偏旁)(1)

汉字笔画顺序的应用(汉字结构中借换偏旁)(2)

凡上大下小的字,都要使上边大的部分能够盖住或是罩住下面的部分,上边的部分应该略微宽阔且舒展,下边的部分应该相对紧缩和收敛。

关键是要注意使上面的部分左右停匀,下面部分重心对正,字身不倒,全字不可欹侧。

17、垂曳

垂如“都”、“鄉”、“卿”、“卯”、“夅”之类,曳如“水”、支”、“欠”、“皮”、

“走”、“民”、“也”之类是也。

汉字笔画顺序的应用(汉字结构中借换偏旁)(3)

汉字笔画顺序的应用(汉字结构中借换偏旁)(4)

“垂”,向下伸展的意思。“曳”,牵引的意思,而且常常是向上的,有一部分含义与“拽”意同。

“垂曳”之意,我们概括地说就是:凡左右结构的字,左缩者宜右垂,右缩者应左曳。也即左部收缩的,右部应舒展,右部收缩的,左部应舒展。这是在书写左右结构的字时,应该予以关注的重要的点。

18、借换

如《醴泉铭》“秘”字就“示”字右点,作“必”字左点,此借换也。又如“蘇”之为“蘇”、“秋”之为“秌”,“鹅”之为“鵝”,为“鵞”之类,为其字难结体,故互换如

此,亦借换也,所谓东映西带是也。

汉字笔画顺序的应用(汉字结构中借换偏旁)(5)

汉字笔画顺序的应用(汉字结构中借换偏旁)(6)

“借换”,是指作书时,将一字之中的某一部分与另一部分互换位置,或省去某一笔,或在个特定的位置,借用了其他的笔画,这些就是古人常说的“东映西带”,或叫“东西映带”,其实就是异体字。

对于异体字的使用必须考之古帖所有而从之,不可杜撰、编造或类推。

古人将某些字在偏旁上做了移动或调整,这是为了字形之美,是不得已而为之,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可以的,而今人作书,断然不可杜撰,必须遵循古法。

19、增减

字有难结体者,或因笔画少而增添,如“新”之为“新”(多了一横)、“建”之为“建”(多了一点)是也。或因笔画多而减省,如“曹”之为“曹”(中间少了一竖)、“美”之为“美”(最底下的横画变成了撇和捺上的两点)。但欲体势茂美,不论古字当如何书也。

汉字笔画顺序的应用(汉字结构中借换偏旁)(7)

汉字笔画顺序的应用(汉字结构中借换偏旁)(8)

此法与上一法在立意上基本是相同的。古人作书,为求得体势之美,在笔画上常有“太繁者减除之,太疏者补续之”,也作“疏当补续,繁则减除”。

但这并不是说所有的汉字都可以这样做,笔画的增减必须依据古人的成规,法帖碑刻上出现过,才可以使用,而且这种使用也仅限于书法作品之中。

笔画可以增减的字,从整体数量上来说,也仅仅是少数的字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