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江湖夜雨十年灯)

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江湖夜雨十年灯)(1)

寄黄几复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出自黄庭坚的《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烟滕。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书法家,是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的开创人。江西诗派以杜甫为祖,写诗讲究“点铁成金”和“脱胎换骨”,“点铁成金法”是取古人之言,经锻炼后为我所用。“脱胎换骨法”则是取法古人诗意灵感,变化脱胎为己用。

黄庭坚曾说“宁律不谐,不使句弱,宁用字不工,不使语俗。”所以,他学杜甫,不但学“字字有出处”,更加学习杜甫的“拗律”,算是“不以词害意”的宗师。

黄几复是黄庭坚少年好友,同学究出身,在京城欢聚。尔后十年,四海为官,仕途不达,黄庭坚思念老朋友,就有了这首诗。

起句“我居北海君南海”突兀出现,不同于一般律诗平起,两个“海”字,一北一南,说明路途遥远,无法相见。当时黄几复在广州四会,而黄庭坚在德州德平镇,虽然都滨海,确实是相隔千里,中间是流放贬谪的岭南分界线。

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江湖夜雨十年灯)(2)

我居北海君南海

首句的平仄是“中平仄仄平平仄”,所以整首七律的平仄关系应该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首诗有多处出律,不过有拗救。我们一句句讲,看黄庭坚如何“点铁成金”、如何“宁律不谐,不使句弱”

首联第二句“寄雁传书谢不能”。意思是咱们隔太远啦,只能鸿雁传书了。这里“鸿雁传书”就是个唐诗宋诗用烂了的意象,黄庭坚是如何“点铁成金”的呢?——“谢不能”。我想黄几复了,托鸿雁寄封信去吧,结果那大雁说了,我们只飞到衡阳就不去了(回雁峰),实在抱歉,这活干不了。这三个字还真是推陈出新,一下子就把这陈熟的意象用活了。

寄信也不行,那就回忆吧。颌联就是著名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注意律诗的颌联颈联是对仗的。这一联对得极其工整,而且使用的名词意象也是烂熟,直白的,却在诗人的奇妙组合下,生出千古流传的绝妙意境来。

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江湖夜雨十年灯)(3)

桃李春风一杯酒

在这首诗里面,这两句格外出挑,实为千古名句。有些作品就是这样,前后六句,不过是为了映衬这两句的光辉,所谓“佳句偶得之”,可遇不可求。并不是说全诗怎么样,只是和这两句比起来,确实黯然。不过还是整体提供了个背景,黄庭坚大概十年前和黄几复相聚畅饮,如今各自飘零,辗转难觅,每每于孤灯之下互相想念。

这两句采用一种罗列名词的独特写法。早在唐杜牧的“秋草樊川路,斜阳覆盎门”就使用过这种纯粹使用名词罗列的写景方法,但是在名词的下面暗藏着逻辑关系,从而是动词在句子中不那么重要,但是我们翻成白话文:“秋草长满了回家的路,覆盎门掩映在夕阳之下。”却是有动词的。

再看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十个字都是名词,却完美地构成一幅早间出行的画面,也是个中高手。

黄庭坚的这一联诗,学习了杜牧,温庭筠的技法,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意境。“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这都是些名词和词组,却又逻辑紧密,思绪完整。而且由于这些词的通用,既好懂又寓意深远,正如“春城无处不飞花”一样,自然是朗朗上口,千古流传。

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江湖夜雨十年灯)(4)

江湖夜雨十年灯

这一联中“桃李春风一杯酒”,平仄本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中第五字可平可仄,用“一”字(入声字)无所谓,但是“杯”字肯定是出律了,而且没有拗救。但正所谓“宁律不谐”,“一杯酒”本身是常见的意象,如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所以不适合换词。细想下来,也确实没有什么好词能在这个位置取代“一杯酒”三个字。

转联就比较特殊了。“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颈联还是对仗啊,这是律诗的固有规则,一定要遵守的。“持家”对“治国”,“但有”对“不蕲”(不求的意思),“四立壁”对“三折肱”。出句好懂,就是说你黄几复啊,虽然是县长,却不会持家,家徒四壁。这也是夸他廉洁的意思。

治病不蕲三折肱”是什么意思?“三折肱”出自《左传·定公十三年》记载的一句古代成语:“三折肱,知为良医。”这个就是今天的俗语“久病成良医”的意思。胳臂都断了三回,自己当然知道怎么医治了,所以就变成良医了。对句的意思呢,也藏得比较深,字面上看是说,咱们治病啊,是不需要三折肱这种经验的。联合出句夸黄几复廉洁来看,“治病”在这里其实指“治国",暗指他一心为国,又才华暗藏,经纬天下何必让他如此折腾?还是对仕途不畅通的一种无可奈何的哀叹。

这一联平仄有大问题。“持家但有四立壁”,“平平仄仄仄仄仄”,很明显的出律,本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黄庭坚在对句进行了拗救,对句原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三折肱”为“平仄平”,虽然没有完全救过来,总算是做了个姿态。也因此知道黄庭坚其实是故意的,句法拗峭而音响新异,这正是他追求的效果。

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江湖夜雨十年灯)(5)

隔溪猿哭瘴烟滕

拗律我们不主张,学诗还是先走正格的好,但是在赏析中明白一些拗救知识有利于更好地了解诗人的心理活动,方便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

尾联要合回首联,“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烟滕。”,首联说了,连大雁都不给传书了,所以只好想念了。“想得”二字,就合回了首联。想到了什么呢?又接上颈联,你又不持家,心思就放在治国和读书上了,十年里读书都白了头,却只是日日在瘴气之地听那些野猿哀鸣。为友人的际遇不平,怜惜黄几复的才华,深藏句中。

整诗赏析大抵如此,只是黄庭坚的个人风格和出律拗救增加了一些理解通畅的难度。

不过和“江湖夜雨十年灯”的经典比起来,别的都不怎么重要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