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为什么没有纳入二十四史(二十四史中竟无清史)

来都来了点个关注呗,上下五千年,历史冷知识,北京本地文旅资讯尽在这里哦~

众所周知,目前研究中国历史,公认的参考书就是二十四史,它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元史》、《明史》等二十四部史书。这些史书属于正史,其余出处的历史记载,往往会被认定为野史,不被主流学者采纳。

清史为什么没有纳入二十四史(二十四史中竟无清史)(1)

这二十四史的时间跨度从约公元前2550年写起,一直到公元1644年结束,采用司马迁的纪传体《史记》写法,从传说中的黄帝写起,一直写到崇祯十七年结束。而《清史》一直也没出现。

清史为什么没有纳入二十四史(二十四史中竟无清史)(2)

既然二十四史不包括清史,那么我们现在的历史书中,关于清朝的历史记载又是从哪来的呢?

  这就比较复杂了,一方面来自于《清实录》,也就是《大清历朝实录》。是由历朝的史官,记载皇帝举止言行、奏折、上谕、各地经济、军事、政治等等内容的一系列记录。还有一些地方志,包括省级、县级、甚至于某寺庙,比如灵隐寺志等组成。再有就是一些文人写的书籍了,清代文人写的书实在是太多了,修《艺文志》时,光书名就列了几十万字。

清史为什么没有纳入二十四史(二十四史中竟无清史)(3)

  当然还有很多国外记录清朝的历史,毕竟随着交通和通讯的发达,尤其晚清,不管是战争还是贸易,都会有部分史料记录到外国人的书籍中。比如乾隆时期,西方大思想家孟德斯鸠在他的名著《论法的精神》中记录了很多当时中国专制政权下可能会出现的社会矛盾和执政弊端。

  自古修史是一件大事,基本都是新朝给旧朝修,耗时良久,比如《明史》,从顺治帝开始,一直修到乾隆年间才结束,足见工作量之大。

清史为什么没有纳入二十四史(二十四史中竟无清史)(4)

虽然这个清史不存在,但是现在大家主要来作为参考的“史书”还是有的!

它就是《清史稿》,一本不是《清史》的清史.......之所以用了“稿”这个字,就证明它仅仅是一部稿子,是一部并没有修完的史书。由于这部书大都是清朝遗民所著,所以书中有美化清朝,反对农民起义,弘扬清朝正统的思想在里面。

清史为什么没有纳入二十四史(二十四史中竟无清史)(5)

看看这位《清史稿》的主编,他本身就在旗

且本书太过零散,编写人员混杂,内容不统一,存在大量的错误,所以,《清史稿》并没有被认定为正史,仅仅是一个稿子。

大清早亡了!可是清史为什么就是编不出来?

新朝给旧朝编史,这是规矩,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后,第三年就大手一挥,要给清朝编史,这部书就是前面提到的《清史稿》。

清史为什么没有纳入二十四史(二十四史中竟无清史)(6)

之所以这部史书没有纳入二十四史,从而成为第二十五史,除了前面提到的内容错误以外,更重要的原因还在这几个方面:

  1/之前的朝代编写史书,大都设立国史馆,设一个总管,配很多史官和记录员。由总管统一协调指挥,这样才能保证史书的统一性,然而民国时候编史,是各位学者在家里编的。这样就造成了大量重复,以及零散,不统一的状况出现。且各位学者的学识水平又不统一,所有的稿件凑在一起,内容参差不齐,并不完整。

清史为什么没有纳入二十四史(二十四史中竟无清史)(7)

紫禁城里的国史馆

2/由于清史稿并没有完成,且存在人为的美化清朝情况,后来的蒋介石也想修书,奈何国家不稳定,战乱不断,最终未能实现。就这样,民国时候,编史的人拿着工资,却在说着旧朝的好,这样的史书自然无法成为正史,直到部门解散了也没有编出正史。

清史为什么没有纳入二十四史(二十四史中竟无清史)(8)

新中国成立后,很多历史工作者都想着要把《清史》修出来!但是因为很多历史原因,这件事又被耽搁下来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整体社会的重心全部放在了发展经济这件事情上,这些历史工作者的建议很多时候并无法作为头等大事来办。

直到2002年,咱们国家正式启动了“国家清史纂修工程”这一国家级项目!根据多方评估,把《清史》修订时间定为10年。结果到现在2020年了,20年都过去了,《清史》还是没修出来。

清史为什么没有纳入二十四史(二十四史中竟无清史)(9)

戴逸先生,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

主要原因跟之前袁世凯及民国时期的《清史稿》又不太一样。

首先,清朝的史料实在是太多了,除了国内的,还有国外的,除了汉文的,还有满文的,除了宫廷的,还有地方的,数不胜数。一方面要全部整理出来,另一方面还得判断真假,筛选内容,单举一个类别,比如《清代诗文集汇编》,一间屋子不一定摆得下。

清史为什么没有纳入二十四史(二十四史中竟无清史)(10)

清代诗文集汇编....确实太多了

其次,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史书,且是文言文,现在编史书再用文言文,一方面不太合适。

另一方面,这个时候再找会用文言文编史书的人才,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往往文言文几个字就能表达清楚的内容,用白话文要写满满一大段,别说编清史了,就算是翻译明史,字数也会增加几倍,甚至十几倍。

清史为什么没有纳入二十四史(二十四史中竟无清史)(11)

司马迁的《史记》,就是咱们国家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这样就导致,清史的编写,字数太多,而且是越写越多。导致清史编到一半后,又开始压缩字数,弄得白话不白话,文言不文言,这整体的统一无疑增加了大量时间。后期排版校对都需要有极强历史专业,文字专业,甚至是有些文言造诣的相关老师才能完成。

清史为什么没有纳入二十四史(二十四史中竟无清史)(12)

清朝遗老

除了工作量巨大以外,客观严谨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所以民国时期没有编写完成,跟遗老遗少还存在有关。有些事情需要盖棺才能定论,这些前朝遗老不彻底走完,你这个史想修好,想写客观,那完全不可能!这也是很多前朝史往往历经百年才能编好的原因所在。

清史为什么没有纳入二十四史(二十四史中竟无清史)(13)

对待清史更是如此,一方面赶进度,另一方面又得保证质量,所以很多史料需要反复论证才能写入。毕竟史实来源太多了,筛选起来非常费时间,同时也导致编史进度一直拉长。

清史为什么没有纳入二十四史(二十四史中竟无清史)(14)

不管怎么说,所谓慢工出细活,毕竟历朝编史,都有刻意抹黑前朝的成分在里面。朱元璋编《元史》,大都通过参考《元实录》,不到一年就编出了这部《元史》。而咱们现在编写清史可完全不一样,咱们的历史学家力求编出一部保证科学性,具备严谨性,并且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清史》!

而且据说,清史就快面世了,让我们大家拭目以待吧!

点击文末“了解更多”解锁你的专属福利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