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平随笔最喜大师李可染的画作牛(王林平随笔最喜大师李可染的画作牛)
前几个月美术馆有一组我国近代绘画大师李可染的绘画展览,不是全部画作的展示,只是他所画的各种放牛图,也是我最喜欢的画作。
20世纪“中国水墨四绝”的大师们与动物结下了不解之缘。像齐白石的虾,黄胄的驴,徐悲鸿的马,李可染的牛。那可是人们在绘画艺术欣赏中津津乐道的主题,不但是画作本身的一笔一划,一涂一抹中惟妙惟肖,幽默传神,更是大师们深入生活接地气儿的佳作。一幅好的作品一定是作者灵魂的铺垫与思想的展示。
李可染为什么那么喜欢画牛,与牛又有什么解不开的渊源呢?
大约是四十年代,抗日战争的四川大后方,李可染住在一个村落里,当时他寄住的农民家里有个小男孩,还有一条水牛,小男孩每天早上赶牛出去,黄昏的时候再把牛赶回家。恰好李可染的睡房挨着牛棚,他和这只水牛天天见面,可以说是朝夕相处,看它吃草、挤奶,并且终日的劳作。晚上夜深人静时,牛在这时喜欢吃草后反刍,粗重的喘息声与时不时的搔痒声常常使人夜不能寐。于是李可染便挑灯起床,仔细观察牛的一举一动。可谓是细致入微,因此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出神入化的各种牛。
特别是抗战期间,李可染与郭沫若比邻而居,两人一同观察水牛,渐渐地两人都对这头水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郭沫若为此创作了著名的长诗《水牛赞》,李可染从那时起开始着迷画水牛。
在画牛的过程中,面对着牛的一举一动,让李可染产生无限冥想与创造性的延伸,水牛埋头苦干俯首劳作默默无闻的形象,加上鲁迅先生那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深深的烙印在李可染心中,牛的坚韧深深的感染了画家,忽然觉得牛的品性朴实无华任劳任怨且无欲无求,憨厚可爱,由此便有了中国牛的形象,中国“牛” 从此代表着一种精神。
当然,李可染并不是第一个画牛的人。追溯到唐代,韩休的儿子韩滉给我们后世留下的遗世瑰宝《五牛图》,那才是画牛的鼻祖。韩滉的五牛没有李可染的那种风情万种的生活气息,而是内在气质的独特表现,五头牛五种姿态,体现了牛的不同气韵,让世人们视为了经典。
李可染自从与牛结下了不解之缘后,非常喜欢牛的性格,钦佩牛的精神,他画的 《放风筝》《暮韵图》中,牧童的淘气和可爱,散发着浓浓的田园牧歌般的生活情趣,仿佛听到了落日余晖中悠悠绵长的牧童短笛声,讲述着江南那水塘边上垂柳依依下面牧童与牛的故事,带我们走进故事里,几个玩伴打闹嬉戏,水牛在池塘边舔食着青草,或是走进水塘中舒舒服服的泡着澡,时光定格在了这让人内心悸动的瞬间,没有红尘的袭扰,唯有人世间最素朴的简单的恬静的生活况味,这是李可染想要的生活,感染着我也渴望不已。
时不时的翻开手机在李可染的放牛图中徜徉一番,几幅小小的画面,写尽了人间的乾坤,是我们心里最恬静的世外桃源。
朋友们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