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魏蜀吴的灭亡顺序是(三国的顺序是魏)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朝代歌》,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三国中魏蜀吴的灭亡顺序是?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国中魏蜀吴的灭亡顺序是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朝代歌》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三字经》
我们学生时代背诵的《朝代歌》、《三字经》中三国的顺序是魏、蜀、吴,那么历史上三国的顺序也一直是这样吗?其实魏、蜀、吴的顺序是南宋之后重新排列的,南宋之前的顺序是魏、吴、蜀。
魏蜀吴三家中,公元220年,曹丕首先称帝,建立曹魏;然后是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再往后就是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建立东吴。如果按照称帝的顺序来说,魏蜀吴这样的顺序似乎是非常合理,然而从西晋到北宋时期,《三国志》中应该是《魏书》居前,《吴书》居中,《蜀书》居末。
证据在于,据《晋书·陈寿传》记载:“陈寿官拜著作郎,领本郡中正。撰写魏吴蜀《三国志》,凡六十五篇。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这里的“魏吴蜀《三国志》”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晋书》是唐太宗时由朝廷主持编修的一部史书。这说明在唐朝时期,三国的排序是魏吴蜀。
为什么会是魏吴蜀的排序呢?我们再仔细看一下《三国志》,就会发现许多细节能够佐证。第一,陈寿写的《三国志》共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最多;《吴书》二十卷,其次;《蜀书》十五卷,最少。按照卷数多少,顺序应该是魏、吴、蜀。
第二,写《三国志》的陈寿是晋朝官员,必然要按照晋朝统治者的角度办事。西晋的建立名义上来自曹魏的禅让,所以《三国志》必然奉曹魏为正统,写曹魏皇帝用的是本纪,写吴蜀君主用的是传,魏在先是毫无疑问的。
第三,东吴在地域面积、人口数量方面都大于蜀汉,而且,夷陵之战还打败过蜀汉,所以,陈寿在写《三国志》时的排序是魏吴蜀,这一点是可信的。
为何南宋后变为魏蜀吴的顺序呢?北宋司马光在编修《资治通鉴》时,本来是奉曹魏为正统。可是到了南宋,北方被金朝占据。如果继续承认占据中原的曹魏为正统,那么,南宋的正统性就难以解释。所以,南宋时期理学家朱熹就奉蜀汉为正统,以此来维护南宋的正统性。南宋文人王应鳞在《三字经》中改变了这一魏吴蜀的顺序,就是受了朱熹思想的影响。
南宋之后,朱熹理学很受统治者的推崇,成为当时的官方思想。同时,这也影响到了《三国演义》的创作。与《三国志》不同的是,《三国演义》大篇幅地增加了蜀汉一方的戏份,曹魏和东吴的戏份则被相对压缩。所以,就造成了现在我们熟知的魏、蜀、吴的顺序。
南宋偏安一隅,为了宣示自己的正统性,从历史上找到依据,因此才会抬高蜀汉的地位。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南宋之后对于蜀汉的评价开始转变,南宋之后的元明清三朝也受此影响,所以我们小时候读《三国演义》的时候总是会倾向于蜀汉一方。
任何一个社会,尤其是集权专制社会,一切都需要为统治阶级服务,经济、文化方方面面都要受到政治倾向的影响。所以才会出现魏吴蜀的顺序,变为魏蜀吴;才会出现本来奉曹魏为正统,改为奉蜀汉为正统。
参考资料:《三国志》裴松之注、吕思勉《三国史话》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