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孔子的生平(古代圣贤系列评介2)

文圣孔子(古代圣贤系列评介2),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一文了解孔子的生平?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文了解孔子的生平(古代圣贤系列评介2)

一文了解孔子的生平

文圣孔子(古代圣贤系列评介2)

青冬

一、千年思想家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博学者,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学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

孔子在百姓心目中是圣人,朝野共尊,历朝历代为其修庙宇数百座。孔子被称为文圣,无冕之王,帝王之师,万世师表。这种同时活在统治者与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孔子是千年思想家,也是世界公认的四大圣人之一。四大圣人是(以时间为序):

释迦牟尼(公元前623年—544年),佛教创始人。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儒学创始人。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穆罕默德(约公元570-632)伊斯兰教创始人。

在四大圣人中,孔子和亚里士多德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而且是伟大的哲学家。

孔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颜渊》)

孔子的仁政学说,提倡忠恕和实行德政、教化,反对苛政和暴政。孔子的德治思想,注重人生修养,强调“内省”,“克己”,“廉耻”和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由此可见,孔子具有一定的民主思想。孔子的仁学思想,基本精神是重视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以人为本。这对于处在奴隶社会里的孔子,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孔子学说,就其实质而言属于人治,而人治是封建制的本质特征。但孔子学说也包含着法治、德治与民主思想。它以“仁”教导统治者要关心爱护百姓,强调人与人之间仁爱、友好、和平相处;以“礼”规范社会制度和人们的思想言行,强调道德修养,自我完善。将政治与伦理道德相结合,是孔子学说先进高明之处,世界无与伦比。这对于调整统治者内部矛盾及缓和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从而促进了封建社会长期稳定的发展。

孔子主张天命论,宣扬“知天命”、“畏天命”,这无疑是唯心主义的。但孔子又十分重视人事,强调事在人为,具有务实精神,具有唯物的一面。孔子哲学的唯物主义精神,就在于不是用歪门邪道愚弄人民,而是以理服人。理性是孔子学说的显著特征。

在认识论上,孔子是二元论者。一方面,他认为“生而知之”(《季氏》),“唯上知与下愚不移。”(《阳货》)这无疑是唯心主义先验论,是形而上学。另一方面,又强调“学而知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同上)“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卫灵公》)“母意,母必,母固,母我。”(《子罕》)“听其言,观其行。”(《公冶长》)由此可见,孔子具有务实精神和唯物思想,他强调感性认识,又重视理性思考;强调知行统一,学以致用,重视实践,反对主观、固执、自以为是。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闪烁着务实精神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光芒。孔子主张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坚持对弟子进行思想教育、人格教育。孔子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七十有二人。孔子及其弟子整理《诗》、《书》、《礼》、《乐》,修订《春秋》,对传播中国文化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与此同时,形成了庞大的学术团体,即后人所谓的儒家。

到了战国中后期,儒家分成两大流派,一是以孟子为代表的唯心主义流派,二是以荀子为代表的唯物主义流派,两大派又分成若干个派别,可以说儒家流派纷呈,长盛不衰,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孔子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在哲学方面,即“中庸之道”及“和”的思想。

所谓“中庸之道”,乃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的伦理思想和方法论。孔子视中庸为最高的德行,这属于伦理范畴。孔子把不偏不倚、介于“过”与“不及”之间称为“中庸”,又称“中时”、“中行”、“中道”,则属于方法论范畴。

以往人们把中庸之道解释为调和,妥协,折中,保守,不思进取,其实是最大的误解。当代极左思潮把中庸之道与阶级斗争联系起来,认为是阶级调和,其目的是麻痹革命人民的斗志,为统治阶级服务。

真理跨过半步就是荒谬。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所谓“度”,是一定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超过或达不到质对数量的要求,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孔子的中庸之道,正是从事物的量上确定其质。中庸之道是科学的哲学范畴,是十分科学的思想方法。

孔子的中庸之道,主张凡事都要不偏不倚,要适中,要防止走极端,要兼顾两方面,这就准确地把握住了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即对立统一规律。孔子既不片面强调对立斗争,也不片面地单纯地强调统一,而是要求做到完美和谐的统一。用烹调解释“中庸之道”,说明“过犹不及”,似乎是最形象最恰当不过了。烹调若火大或火小,即过火和欠火都不行,唯有火候适中才相宜,才能做出美味可口的佳肴。饮食如此,推而广之,世界上万事万物,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生活,从人的思维方式到实践,道理都是相通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普遍规律,它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生活及人的思维之中。将中庸之道用于思维方式,就可以避免形而上学片面性和绝对化。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就可以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

与中庸之道相关联的是孔子的“和”的思想。“和”与“同”是两个不同的哲学范畴。“和”是指不同事物或要素之间的同一,即对立面的统一,融合,从而产生新质,或曰新的范畴。“同”是指相同事物或要素的简单相加。“和”具有深刻的辩证思想。孔子甚至把“和”作为伦理准则,作为区分君子和小人的标准,他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子路》)“君子矜而不争”(《卫灵公》),“君子无所争”(《八佾》),“温、良、恭、俭、让”(《学而》)。《中庸》说:“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

孔子的“中庸之道”及“和”的思想,对整个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封建社会长期稳定的发展。封建社会历朝历代将孔子尊为大圣人,原因即在此。

二、一度遭争议而沉沦

孔子是人不是神,其思想也有时代的局限性,阶级的局限性。

孔子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是至今仍有争议的人物,一个不易被读懂的历史人物。孔子学说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具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性质;另一方面,也包含着诸多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包含着丰富的唯物论辩证法。孔子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而他最伟大的贡献是在哲学方面,即辩证法方面。因此,对孔子采用简单的形而上学的方法,予以全面肯定或全盘否定,都是不可取的。正确态度是: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并使之发扬光大。

自1919年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的先知先觉们提出打倒孔家店,儒学就成了攻击的对象,尤以鲁迅、陈独秀为代表。国人对儒学产生了一种误解,以为儒学就是封建思想,应当批倒批臭。

尤其到了文革疯狂年代,批林批孔运动如火如荼,全盘否定孔子,就连中庸之道也被批为阶级调和。于是千年优秀文化毁于一旦,二十世纪儒学沉沦了。

不过也有例外,学贯中西的胡适先生,却站在了中国传统文化上,认为儒学有“苏格拉底传统”。胡适评价孔子:我们国家在二千年前所崇拜的就不是英雄豪杰,而是孔子。孔子一生致力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胡适也反对“孔家店”,反对三从四德封建礼教,而非儒学。(《胡适之先生年谱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初稿》)

三、国际影响力

孔子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遍及世界各国的孔子学院和孔庙,如春笋般层出不穷,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早在1988年,75位诺奖得主齐聚巴黎,共同研讨人类未来发展的大课题。经过充分研讨,达成了共识:人类想要获得和平、发展和幸福,唯一能做的是回到2500年前,在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这绝非空穴来风,而是以历史、现实与理论为依据的。

众所周知,诺奖设有物理、化学、生物、文学、和平五大奖,涉及自然科学、生物科学、文学艺术及社会科学。诺奖得主是知识精英中的精英,聚集了世界上最顶尖的智慧与高科技。

75位诺奖得主研讨的结论,重新点燃了中国思想文化火炬,成为照亮人类前进的灯塔。孔子已走向世界,成为全人类的导师。

世界历史,尤其是现代和当代历史,从正反两方面无可辩驳地证明,孔子学说的“中庸之道”及“和”的思想,是中国哲学的精华,是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实质和精髓,是唯一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万全之策,是推动人类社会稳定、和谐、持续发展的强大的思想武器。若用于思维方式,就可以避免形而上学片面性和绝对化;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就可以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一旦这一哲学思想为世人普遍接受,一个持久和平、和谐的世界必将到来。

孔子思想是取之不尽的思想宝库,其光辉必将照耀千秋万代,万古流芳。

诗云:

孔子颂

孔子思想放光彩,

一生襟抱未曾开。

身后代代尊圣贤,

万世师表传万代。

孔子是人不是神,

朝野共尊第一人。

辩证思想耀千古,

中庸之道唯求真。

孔子睿智非神仙,

抑情节欲心恬淡。

天下为公行道义,

洞察世事犹神算。

深旨浅释探幽微,

思想光辉耀千年。

贤明威仪品行端,

为人表率称圣贤。

(接下来评介的古代圣贤:亚圣孟子,兵圣孙子,董仲舒,张载,王夫之,武圣关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