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渭南桃花源在什么地方(杂谈渭南桃花源一一曹光)
渭南桃花源民俗文化园景区,坐落于临渭区与临潼区交界的零河河谷,著名的桐油古道故址上。如今这里楼阁宝塔,古街会馆,亭台宇榭,荷池碧水,曲廊幽径,桃花绿树,鸟语花香,置身其中,犹入神仙之境。只可惜好景不长,如此美景,若大景区,游客稀少,店铺不旺,此情此景不免令人唏嘘不已,难以置信。
闭目沉思良久,难道只是疫情影响,宣传力度不大,服务质量欠佳造成的吗?据传当时桃花源正在建设中,有关部门为其取名,整日东奔西跑,悬赏重金,四处打探,农舍采风,史馆查阅,绞尽脑汁,煞费苦心,雄心勃勃,欲精心打造出独特民俗文化景区,提升地域知名度,驱动当地经济飞速发展。我以为他们的初衷很好,创意不错,规划设计独特,施工建造精良,真是劳苦功高。只可惜事与愿违,结果却不甚尽如人意,不由皱眉苦脸。
究其结果,原因复杂,调查研究,似有拙见浅论,仅供参考。景区虽融入关中地方特色,却很少充分挖掘利用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没有底蕴支撑。犹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试想没有庞大根基支撑的大树,还会枝繁叶茂,万古长青吗。没有源源不断之水汇集,江河还会波涛澎湃吗。诸多不尽人意之事,说来说去,最后将景区命名为桃花源,可谓是最大的败笔。
大家知道,桃花源之名因陶潜佳文《桃花源记》描述的人间仙境,世外桃源而惊人,其名声之大,历史久远,传播之广泛,可谓家喻户晓,老幼皆知。其地早有所属,其名早有所归,其声早有所扬,人人皆知,桃花源在湖南省。千余年以后,如今我们不识时务,步人后尘,重蹈覆辙,在西北小城渭南再造桃花源圣迹,难道不觉得可笑吗?似乎给人留下冒牌不实之嫌疑,岂不是自找麻烦,大煞风景。谁也不会冒着傻气跑到陕西渭南,探寻桃花之源,享受世外桃源圣景。少有人游玩观赏,少有人喜欢,岂不正在情理之中,谁会瞪着双眼,昧心称颂冒牌套牌产品呢?
我无意中接触到临渭区桃花源周围部分人士民众,细心倾听他们讲述那里的风土人情,历史地理概况,同时寻找翻阅部分文字资料,心里大致梳理点头绪,觉得此景区大有开发价值,只是尚需更新观念,挖掘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弥补欠缺。此地还有许多文化宝藏尚未发现开发,尚需各方努力。
商末周初,由荆楚部族首领鬻熊率族人自关中移居江汉,从长安越秦岭,开辟出一条通南阳经荆襄,直达江南的官道,因途经蓝关、武关,也称蓝武或武关道。千年桐油古道是蓝武古道的重要支脉,路面宽坡度缓,可行车马,据传此道为官道,是商州、蓝田通往关中腹地的一条重要商道,清朝和民国之时,山里人担着桐油等杂货,到关中换取食盐、棉布、生活用品,终年累月沿古道攀缘跋涉在秦岭丛山峻岭之中。解放后,由于现代交通的兴起,此道基本荒废。
景区还有一处新石器仰韶文化紫扬遗址,五千年前,我们的老先人便生活繁衍在这里。紫杨遗址内有一土梁,南高北低,连接零河与竽子沟水交汇处。在其狭窄处两侧沟深壁陡,仅可一驾马车通行,途中有一凹地,状似马鞍,形如一桥,人称马鞍桥,其实并非桥也,而是一段上下曲折坡道。曾经是南北"官路"的咽喉要冲,为桐油古道其中的一部分路段。据传,当年刘秀被王莽追赶,途中将马鞍丢失于此。
附近还有一处被当地人称奇的泉水,人们习惯称其为母猪尿,镶嵌在沟中陡峭土壁上,一股细流从高处倾泄下来,犹如母猪撒尿。自古到今,无论冬夏春秋,刮风下雨,从未间断,在这片极其缺水的旱塬,绝无仅有,十分罕见。其泉水清凉可口,纯净甘甜,富含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长期饮用,养颜护齿,延年益寿。曾有好事之人,用碗接满泉水,三伏天气,正端午放到太阳下面曝晒,无论时间长短,其泉水依然保持冰凉爽口的感觉,令人心旷神怡,提神醒脑,回味无穷。乡亲们说,泉眼位于土坡崖峭之中,泉周围土壤中不知含有何种特殊物质,人们欲想爬上那里,总是被滑落下来,真可谓,可望不可及啊!只能望泉兴叹。如今人们在其下方,用砖石砌一个水泥方槽,方便大家汲取珍稀泉水,很多外地人,慕名而来,开车到这里,就是为了带回几壶母猪尿一一神泉水。
值得一提的是景区深沟河中原有一座庙宇,人们称河里庙。河里庙顾名思义,建在河水之中,小庙不大,座北朝南,下面为青石墙,上面为土坯墙,顶上为青片瓦。平时河水从庙宇东北西三面流淌而过,南面有庙门进入,庙内敬奉石佛像一座,虽无和尚尼姑居住,却也青烟缭绕,香火不断。山洪爆发,河里庙犹如孤岛,四面浸泡在波涛汹涌的洪水之中,竟安然无恙。而在此河上建的大小各类桥梁则均被损毁,堪称一大奇迹,令人赞叹不已。后来,河水慢慢地变小,几乎干枯,人们也不太相信迷信,庙宇逐渐荒废,变得破烂不堪,大约文革时期不知何种原因被拆毁,从此当地这一奇特景观消失殆尽,只遗留在本地人的记忆当中,令人扼腕叹息。
离这儿不远处,通往大王三官庙路上,其中一段坡道特别神奇诡秘,当人骑车行驶此段路时,感觉为上行,结果单车无须用力踏蹬,便会轻松飞跑;行过此段,到下一段路给人们的感觉为下坡路,可是却要用力猛蹬单车,不然单车无法行驶,这种现象非常令人费解。奉信神灵的人说,那是神仙暗中操控的结果。讲究科学的人说,也许是磁场磁力的作用。有人则认为,可能是视物错觉心理作用所为,大家议论纷纷,莫衷一是,不可理喻。
不远的零河上,有座三孔石桥叫"万善桥"。为渭南举人李殿华在清康熙年间捐建,正面桥身孔上方各有一个龙头,背面依次为龙尾。桥身每个孔上方均有石雕图案,桥下有石牛、石狮,可惜被埋在泥土中。
油王北沟有酷似卧牛形的土梁,当地人称其土牛。传说,牛屁股朝向的地方富裕安乐,于是油王、坡王两村人联合起来,让土牛头转了方向,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据说唐山大地震时,有人听到过土牛"哞哞"低吟,当地人深信不疑。
可以说景区周围蕴藏丰厚历史文化积淀,不缺乏独特稀奇的历史文化遗存遗迹。我们岂能熟视无睹,视而不见,不去很好地开发利用眼前丰富的宝藏,反而缺少文化自信,舍近求远,盲目跟风,偏面追名求高,做不切实际之幻想,拆自己的饰物为他人做嫁衣裳,岂不是太愚蠢可笑吗。历史文化需要很有价值的真品、真迹来充实显示其中的魔力,方可熠熠生辉。当地的历史文化遗迹就是镇馆宝物,就是价值连城的文物真品,就是名人名家书画真迹,岂能视而不见,不充分利用。那些利用赝品仿品,陈列充斥历史文化旅游景区,犹如奸滑古董商人手中的赝品一样没有太大的收藏价值,不会引起人们太多的购买观赏研究兴趣,反而会适得其反。
现实中我们经常见到许多动辄上亿元的文化旅游项目,往往曾经轰动一时,红火不久,便悄无声息。究其原因,就是缺乏深思熟虑,没有久远深厚的考量,徒有华丽气派外表,无法找到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精髓,无根无源,给人假而不实的感受,有谁愿意高兴而来失望而归,找不自在,这不能不令人反思。我衷心希望渭南桃花源民俗文化园能走出困境,找准自己的位置,脱茧而出,柳暗花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