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布达拉宫(文成公主与布达拉宫)

唐朝时,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生活着吐蕃人。他们饲养牦牛,种植青稞,创造出特色鲜明的文化。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布达拉宫(文成公主与布达拉宫)(1)

7世纪初,吐蕃杰出的首领松赞干布统一各部,建立了以逻些(今西藏拉萨)为都城的强大政权。骁勇多谋的松赞干布一再请求与唐朝皇室通婚。唐太宗满足了松赞干布的愿望,决定将文成公主嫁给他。

文成公主是唐宗室的女儿,美丽端庄,颇有才识。她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熟读经史诗文和佛教经典。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布达拉宫(文成公主与布达拉宫)(2)

为迎接青藏高原的新生活,她进行了多方面的准备。十五年(641),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叶蕃迎亲专使禄东赞的伴随下,出长安前往吐蕃。

文成公主一行翻越日月山,渡过倒淌河,进入青海草原。松赞干布在柏海(今青海玛多)亲自迎接,谒见道宗,行子婿之礼。之后,携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

松赞干布知道汉族公主不习惯住帐篷,已在城郊按照唐朝建筑式样,修建了壮观的布达拉宫。隆重的婚礼就在新宫中举行。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布达拉宫(文成公主与布达拉宫)(3)

布达拉宫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了很多东西,除金银珠宝外,还有吐蕃没有的丝罗、绸缎、谷物、果品、菜种、茶种、蚕种、药材,以及医学、农学、工程技术、天文历法等方面的书籍。她还带去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像。

据《吐番王朝世袭明鉴》等书记载,文成公主进藏时,队伍非常庞大,唐太宗的陪嫁十分丰厚。有“释迦佛像,珍宝,金玉书橱,360卷经典,各种金玉饰物”。又给多种烹饪食物,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垫被,卜带经典300种,识别善恶的明鉴,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100种治病药方,医学论著4种,诊断法5种,医疗器械6种。还携带各种谷物和芜菁种子等。

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密切了汉蕃关系,受到两族人民的尊敬。藏族人民亲切地称呼她为“阿姐甲莎”(意为汉族阿姐),青藏高原上至今仍流传着许多颂扬文成公主的诗歌和传说。相传拉萨大昭寺前的唐柳,就是文成公主亲手栽植的。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布达拉宫(文成公主与布达拉宫)(4)

唐柳又称“公主柳”

永徽元年(650),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一直居住在西藏。她热爱藏族同胞,深受百姓爱戴。她曾设计和协助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在她的影响下,汉族的碾磨、纺织、陶器、造纸、酿酒等工艺陆续传到吐蕃;她带来的诗文、农书、佛经、史书、医典、历法等典籍,促进了叶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人民的友好关系。她带来的金质释迦佛像,至今仍为藏族人民所崇拜。

永隆元年(680),文成公主逝世,吐蕃王朝为她举行隆重的葬礼,唐遣使臣赴吐蕃吊祭。至今拉萨仍保存藏人为纪念她而造的塑像,距今已1300多年历史。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布达拉宫(文成公主与布达拉宫)(5)

历史上,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蕃邦国王和亲的事例,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便是和亲融合的典范。在她的影响下,汉藏两族的友谊有了很大的发展。唐中宗时,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仿效松赞干布向唐朝皇室求婚,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他。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同为一家”了。823年(长庆三年),唐蕃正式结盟,并建立了会盟碑。这块碑至今仍屹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布达拉宫(文成公主与布达拉宫)(6)

青海省玉树县也建有文成公主庙。庙中央的文成公主坐像,端坐于狮子莲花座上,身高8米,形象生动,雕刻精细。这里一年四季香火不断,酥油灯昼夜长明,前来朝拜的藏汉群众络绎不绝。相传文成公主前往拉萨途中,曾在此地停留很长时间,受到当地藏族首领和群众的隆重欢迎,她深受感动,便决定多住些日子,并教给当地群众耕作、纺织技术。现文成公主庙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布达拉宫(文成公主与布达拉宫)(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