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约派秦少游(秦少游笔下不一样的牛郎织女情)

牛郎织女的传说,在我国流传久远而广泛最早在《诗经·小雅·大东》里,就出现了“织女”、“牵牛”的名称:“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皖彼牵牛,不以服箱”不过这里指的是星宿的名字大约到汉代,织女、牵牛开始从《诗经》中各自独立的两颗星发展为一对恩爱夫妻,被演绎成一段爱情故事汉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中“迢迢牵牛星”一首,正是以牛郎织女隔河相望为内容的一首诗歌“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东汉应劭所撰《风俗通》也记载了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并写明相会于每年七夕:“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到了三国魏时,曹丕的《燕歌行》也有“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的诗句唐代扬州人李善注《文选》时也提及牛郎织女的故事:“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牵牛织女之星各处一方,七月七日得一会同矣”这说明到了唐代已有了近于今日传说的牛郎织女故事的梗概,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婉约派秦少游?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婉约派秦少游(秦少游笔下不一样的牛郎织女情)

婉约派秦少游

牛郎织女的传说,在我国流传久远而广泛。最早在《诗经·小雅·大东》里,就出现了“织女”、“牵牛”的名称:“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皖彼牵牛,不以服箱”。不过这里指的是星宿的名字。大约到汉代,织女、牵牛开始从《诗经》中各自独立的两颗星发展为一对恩爱夫妻,被演绎成一段爱情故事。汉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中“迢迢牵牛星”一首,正是以牛郎织女隔河相望为内容的一首诗歌。“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东汉应劭所撰《风俗通》也记载了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并写明相会于每年七夕:“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到了三国魏时,曹丕的《燕歌行》也有“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的诗句。唐代扬州人李善注《文选》时也提及牛郎织女的故事:“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牵牛织女之星各处一方,七月七日得一会同矣。”这说明到了唐代已有了近于今日传说的牛郎织女故事的梗概。

历代文人作家留下的有关牛郎织女的作品,不胜枚举,直至建国后严凤英主演的黄梅戏《天仙配》,他们以不同的体裁、从不同的角度来抒写牛郎织女的故事,但这些作品都带着浓郁的悲剧色彩,内容不外是牛郎织女这一对恩爱夫妻,被天帝制造的无情的天河隔开,临河相望,难诉衷情,他们每年只能在七夕一聚。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并不能弥补他们的相思之苦,他们幽怨凄楚的泪水洒向人间,化作七夕的绵绵细雨。

在从古到今为数繁多的咏牛郎织女的作品里,唯宋代词人秦观的一首《鹊桥仙》,独能不落窠臼,表达出了与众不同的男女之情,独树一帜。请看: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首《鹊桥仙》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没有停留在历来人们对牛郎织女不幸爱情的同情上,而是从中超脱出来,转而为对他们真挚爱情的热烈赞颂。词中虽然用“纤云弄巧,飞星传恨”传达牛郎织女长年索居的离愁;虽然用“忍顾鹊桥归路”表现他们乍相逢又分离的别恨;但他用了“金风玉露”、“胜却人间”、“柔情似水,佳期如梦”来渲染他们幸福的相会。更重要的是词中高唱一次相逢,胜却无数,两情久长,不怕分离。按照人们通常的想法,一次短暂的相逢,总不如多次长久的欢会;分离毕竞是痛苦的,岂能如朝夕相聚?秦观一反这些生活的常理,着眼于感情的浓烈、深挚、久长。他并不看重相会时间的多少和长短,男女之间如果没有真挚的爱情,朝夕相聚又有什么价值?所以,秦观这首词的意境看上去似乎有违生活常理,其实却是情更切,意更深,这说明他对爱情的看法,重质而不重量,质远远胜过量!他是用人类美好的情操战胜平庸的世俗观。正因为如此,这首词才变历来咏七夕作品的哀愁情绪,也一扫淮海词的伤感情调,转而为赞美牛郎织女的爱情,并进而升华到对坚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这种转折和升华是难能可贵的,它使这首《鹊桥仙》的思想较之历代七

夕诗词高出一筹。这种见解即使在近千年后的今天,仍不失它积极健康的华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