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天平山赏枫最佳时间 赏枫胜地苏州天平山

天平赏枫 瞻慕高义

枫叶染天平,赐山夕照红。

乱石叠路上,飞阁入云轻。

缓步回音谷,仰观卓笔峰。

群亭依势起,万笏朝天耸。

初建白云庵,后置范氏茔。

高贤居水畔,大德隐林中。

千古敬忠烈,百年修善行。

若为后世计,勿愧一苍生。

苏州天平山赏枫最佳时间 赏枫胜地苏州天平山(1)

天平枫香

秋冬初交之际,草木摇落而变衰,天气转凉,树叶渐黄。而枫叶因其含有的独特物质——花青素,在其它树叶因叶绿素的减少开始发黄时,自己却变得越来越红。

《山海经》中说:“黄帝杀蚩尤,弃其械,化为枫树。”还说:“蚩尤所弃其桎梏,是谓枫木”。《说文·木部》:“械,桎梏也。”这么看,两者是一回事,械是一种刑具,即桎梏,由枫木制成,在足为桎,于手为梏。而《尔雅》中说:“枫,欇欇。天风则鸣,故曰欇欇。树似白杨,叶圆而歧。有脂而香,今之枫香也。”就是说,因天风而鸣,其声欇欇,所以取名为枫。又因为其脂生香,所以也叫枫香树。

苏州天平山的枫香树,多为明代所植,距今约420年,现存120余棵。是国内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古枫香群落之一,也是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

天平山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灵天路,苏州古城西南约15公里处,海拔201米,古称白云山。山虽不高,但既称“吴中第一山”,还是有些险峻,想一鼓作气爬上去,真有点费劲。景区三绝为“红枫、奇石、清泉”,主要景点有天云寺、童梓门、高义园、卓笔峰、莲花洞、御碑亭、接驾亭、万笏朝天、范文正公祠、天平红枫甲天下等。每年10—12月红枫节时,各路摄影大军云集于此,各呈其技。

苏州天平山赏枫最佳时间 赏枫胜地苏州天平山(2)

天平红枫甲天下

名贤赐山 后世营园

天平山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历代名人如白居易、范仲淹、唐寅、康熙、乾隆等多有诗文留题,其中尤与范仲淹关系最为密切。

范仲淹为唐朝宰相范履冰后裔,唐咸通十一年 (870年),其高祖范隋调任浙江丽水县丞,遂举家从陕西邠州南迁至苏州,死后葬于天平山东麓。后曾祖范梦龄,祖父范赞时,父亲范墉相继葬于山之西麓。因此,天平山为范仲淹祖茔之地。

唐文宗宝历二年(826年),僧人永安在天平山南麓建白云庵。范仲淹从政后功名赫赫,依照惯例应当置功德寺,于是上奏朝廷请以原白云庵改建为功德香火院。宋仁宗御赐寺名匾额及整座山,天平山因而又名赐山,俗称范坟山。

苏州天平山赏枫最佳时间 赏枫胜地苏州天平山(3)

高义园:想子美高标水流云在;意尧夫旷致月到风来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和文学家。祖上世居邠州(今陕西邠县),后徙家江南,为苏州吴县(今苏州市)人。其父范墉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北宋端拱二年(989年),范仲淹出生于徐州父亲任所。二岁时父亲病逝,母亲谢氏失去依靠,只好带着范仲淹改嫁于淄州长山人朱文翰。范仲淹便在朱家长大成人,从继父姓,改名为朱说( yuè)。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范仲淹二十二岁时,方得知自己的家世,为此伤感不已,含泪辞别母亲,到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求学,师从南都学舍(应天书院前身)戚同文。范仲淹断绝了一切家庭供给,“决欲自立门户”,开始了极度艰苦且漫长的求学生涯。他“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公处南都学舍,昼夜苦读,五年未尝解衣就枕。夜或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畏始时”。民间至今仍传颂着他“断齑画粥”的故事。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以“朱说”之名,登蔡齐榜进士。随后被任为广德军司理参军,掌管讼狱、案件事宜,官居九品。鉴于已有朝廷俸禄,范仲淹便迎母奉养。

天禧元年(1017年),范仲淹以治狱廉平、刚正不阿,升为文林郎、任集庆军节度推官,便奏请归宗复姓,从此恢复范仲淹之名。

天圣五年(1027年),范仲淹为母守丧,居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宁陵县。当时晏殊为南京留守,知应天府,听说范仲淹很有才名,便邀请他到府学任职,执掌应天书院教席。范仲淹主持教务期间,勤勉督学、以身示教、创导时事政论。当时士大夫矫正世风、严以律己、崇尚品德的节操,即由范仲淹倡导开始,书院学风亦为之焕然一新,范仲淹声誉日隆。

范仲淹少有志气,节操端正,胸怀天下,一心为民。天圣六年(1028年),范仲淹向朝廷上疏万言的《上执政书》,奏请改革吏治,裁汰冗员,安抚将帅。宰相王曾对万言书颇为赞赏,极力推举范仲淹。时晏殊在枢密府,遂面圣陈述范仲淹既往政绩。范仲淹服完母丧,于十二月,被征召入京,任为秘阁校理,负责皇家图书典籍的校勘和整理。

明道二年(1033年),章献太后崩。不久,郭皇后废,范仲淹率谏官、御史伏在殿前谏争,说:“皇后无过,不可废。”仁宗不听,竟因此获罪,出知睦州。一年有余,徙苏州。于景祐元年(1034年)六月至二年十月,出任苏州知州。适逢苏州发大水,民田不能耕作。范仲淹组织民力疏浚五河,设置水闸,导太湖排水入海,缓解水灾,修筑围田,确保农收。

有感于在应天书院时办学的重要性,于景祐二年(1035年),将所购苏州南园宅地献出,创办了宋代历史上第一所地方学府——苏州府学。庆历四年(1044年),仁宗下令各州县依照苏州府学兴办庠序,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自此之后,直至今天,苏州状元、进士、院士远多于其他地方,正是范仲淹创办的府学开启了苏州文运昌盛之基。

范仲淹内刚外和,生性至孝,因为母亲在时家贫,后来虽然得以富贵,如果不是招待宾客,不会吃两样肉。妻子的衣食,也仅够自用。但却泛爱亲人,乐善好施。皇祐元年(1049年),范仲淹六十一岁,徙知杭州。离苏州不远,与居住在苏州的宗族来往频繁。了解到族中尚有不少饥困者后,便与胞兄范仲温等商量,用自己积攒下来的钱,在苏州购买良田1000亩,捐为范氏宗族公产,称为“义田”。又设立管理机构,称为“义庄”。义庄内还设有义学,做到教养全备。范仲淹去世后,其子范纯仁将义庄、义田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文正公始置田千亩,至志宣公,遂广为三千亩。”在此后漫长的岁月中,范氏义庄始终长盛不衰。至清代宣统年间,义庄已拥有田产五千三百余亩,持续运作长达八百余年,堪称世界慈善史上的奇迹。

范仲淹一生辗转任职于二十多个州县,为官清正,政绩卓著。皇祐四年(1052年),范仲淹由知青州任上获调颍州,扶疾上任,途径徐州时病逝,生于斯,终于斯,可谓造化弄人,时年六十四岁,遵其遗属归葬于河南郏县,即后来的“三苏坟”。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宋仁宗亲笔书写“褒贤之碑”四字,并令欧阳修撰写碑文。

人文丰富 特色各具

进入景区,有多条上山道路可以选择,左中右任取所好。当然,最多人还是大部队沿着“乾隆御道”方向,依次行进。

山脚部分的布局,其实就是一个大公园。大大小小的池塘,荷草丰茂,以枫道栈桥相围相隔,或连或接。各型脚踏船、手划船岸边停靠,吸引着孩子们、情侣们贪玩儿的目光。波斯菊和鼠尾草在草地上摇曳,散发着淡淡的幽香。三三两两的石桌、石凳,供游客们小憩或补充能量。

景区和范氏相关的人文景点主要集中在山脚,包括先忧后乐坊、高义园、范仲淹纪念馆、范文正公祠、范参议祠、寤言堂、鱼乐国等。

苏州天平山赏枫最佳时间 赏枫胜地苏州天平山(4)

逍遥亭

范仲淹仁政爱民,善于抚众,曾为环庆路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又改任邠州观察使、陕西宣抚使。当时邠州、庆州一带百姓都为他立生祠以供奉,后来宋徽宗亲题“忠烈”以为祠匾。靖康之变后,宋室南迁,西土沦陷,祠多被毁。苏州郡守与范氏族人便将天平山西麓的范文正公祠堂改建为忠烈庙。元朝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其后裔又重建忠烈庙,前设范文正公神像,内设三国公神仪,中作石桥。桥南左右为碑亭,前作大门,榜曰“敕赐范文正公忠烈庙”,大致已经形成了现在的格局。

明朝万历年间,范仲淹十七世孙范允临,辞去福建参议之职回归故里,依傍其祖墓营建天平山庄,池馆亭榭随山势而层层叠叠。并将从漳州带回的380棵枫香植于山麓,每至深秋,红枫遍野,蔚为壮观。清朝康熙年间,其子范必英为纪念父亲,建范参议祠。乾隆年间,二十世孙大同知府范瑶重葺参议祠,原咒钵庵、寤言堂、鱼乐国、宛转桥等诸胜景也都恢复了原来的形制。后来虽屡有修建,其面貌未大改动。

苏州天平山赏枫最佳时间 赏枫胜地苏州天平山(5)

范参议公祠

康熙帝南巡时,曾为忠烈庙题“济时良相”匾额。乾隆帝六下江南,四次登临天平山,有感于范仲淹创立义庄之善举,钦赐御书“高义园”三字。赐五龙金匾,表彰范氏之高节,并赋诗赞誉其为“千秋第一流”,后又赐“学醇业广”匾,厚赏范氏后裔。

苏州天平山赏枫最佳时间 赏枫胜地苏州天平山(6)

学醇业广

苏州天平山赏枫最佳时间 赏枫胜地苏州天平山(7)

第一流人物

范仲淹及其家族在天平山留下了丰富的人文景观,是国内范仲淹遗迹最多的地方。1989年,为纪念范仲淹诞辰一千周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在忠烈庙前重建“先忧后乐”坊。2005 年,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建立“范仲淹纪念馆”。2018年,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对范仲淹纪念馆进行提升改造,使其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研学活动基地、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基地,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发扬光大,深入人心,世代相传。

苏州天平山赏枫最佳时间 赏枫胜地苏州天平山(8)

范仲淹纪念馆

参观过和范仲淹相关的景点后,一般从更衣亭处沿旁边的山路登山。

上到白云泉,有清澈的泉水被用竹筒引入云泉晶舍石壁下的仰盂中。石壁上多有名人题咏,多已不可辨识。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至二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期间,政务繁忙之余,登天平山,品白云泉,兴至赋诗一绝曰《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品茗啜泉,小憩一番后,可以折返一段,转而至青峰亭,再往上便是只容一人侧身通过的一线天。天平山奇石峰立,高叠低错,形成了龙门一线天、龙头石、飞来石、卓笔峰等各种奇构异状,而曲折蜿蜒的山路也由乱石凿出。

一路揽胜,拾阶而上。当看到卓笔峰的简介时,让人忍俊不禁,的确不得不佩服宣创人员的脑洞大开。你夸张点儿形容立石像一支巨笔,也算可以理解。但非要说是神笔马良将神笔遗落于此,点化成峰。这扯的可就有点远了,传说之传说难道就是确说?

苏州天平山赏枫最佳时间 赏枫胜地苏州天平山(9)

卓笔峰

苏州天平山赏枫最佳时间 赏枫胜地苏州天平山(10)

神笔马良遗落人间的神笔?

莲花洞不知为何称洞?远看就是几块笋状石形成“观音坐莲”之式,也可能时间匆匆没找到入口。不过那几个题字是真漂亮,为清代茂苑(今指苏州)人朱载飏所书,端庄大方,厚重有力。与其相邻的是静心轩和文昌阁,不知是疫情还是其它原因,门都锁着,透过玻璃看过去,里面也没什么像样的东西。而文昌阁的题字与楹联却又给了人惊喜,分别由明代苏州才子文征明、沈周题写,其联曰:无日非春得之心地,有耕必熟莫若书田。

苏州天平山赏枫最佳时间 赏枫胜地苏州天平山(11)

莲花洞

苏州天平山赏枫最佳时间 赏枫胜地苏州天平山(12)

文昌阁

天云寺起初是20世纪80年代吴中百姓为纪念清代江南名医叶天士而建,后数经扩建,占地面积达到4000余平方米。现大殿屋面为歇山式,主殿屋面以上采用传统木结构,其他采用砖石和混凝土结构。寺内前殿供奉叶天士,后殿供奉药师佛,两侧还有罗汉,宝相庄严,均为香樟木雕的佛像,香味浓郁。院内栽植各类药用植物,如枸杞、杜仲、白芨、鸡血藤、金银花等。树有多方石刻,如药圃、普济池、香严济世等,还有还愿者赠送的百草枯藤皆是宝、千家痼疾得回春等。

过了双慈亭,来到山顶的照湖镜(望湖台),举目远眺,整座苏州城便尽收眼底。

苏州天平山赏枫最佳时间 赏枫胜地苏州天平山(13)

云上

苏州天平山赏枫最佳时间 赏枫胜地苏州天平山(14)

苏州城尽收眼底

不管选哪一条路上山,总是要回到一处,因为出口只有一个,真正体验一把殊途同归的感觉。下到山脚,如果时间充裕,可以顺便再看一下天平山庄。在白云古刹静谧的黄墙外一路向东,紧邻乾隆御道边,有一座写着“范氏迁吴始祖唐柱国丽水府君墓门碑”的石牌坊,正是范氏高祖范隋墓。到此,也便找到了天平山的根。

#天平山##苏州旅游#

苏州天平山赏枫最佳时间 赏枫胜地苏州天平山(15)

白云古刹

苏州天平山赏枫最佳时间 赏枫胜地苏州天平山(16)

石屋

苏州天平山赏枫最佳时间 赏枫胜地苏州天平山(17)

天平山导览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