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地图上看龙脉(如何觅龙)

如何在地图上看龙脉(如何觅龙)(1)

龙脉,即山脉,包括山脉的走向和起伏变化。因山脉在形态上多方面与龙相似,故中国风水学将山脉比喻做龙。

清代的《阳宅十书》指出:「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祸福最为切要。」风水学重视山形地势,把小环境放入大环境考察。

中国的地理形势,每隔8度左右就有一条大的纬向构造,如天山-阴山纬向构造;昆仑山-秦岭纬向构造,南岭纬向构造。

《考工记》云:「天下之势,两山之间必有川矣。大川之上必有途矣。」《禹贡》把中国山脉划为四列九山。

形法派认为觅「龙」应循以下几点:

1. 首寻祖宗父母,审气脉,别生气,分阴阳。

这里,祖宗指山脉的出处,亦即群山的起源之处,父母山即山脉的人首处,山脊的起伏轮廓线为脉的外形,审脉时先粗观是否曲屈起伏,再细察山的分脊、合脊处是否有轮有晕,起伏有晕者则脉有生气,吉;否则为死气,凶。分阴阳即是考察山的向背。

阴阳是风水里一对极重要的范畴,可表征各种各样相对立的概念,不同的条件下说法相异,在此,形家将之简单化,对于一座山而言,以南有阳光照射的山面为阳,朝北的山面为阴。对于住宅而言,以阳宅的正面(多为南面)为阳;背面为阴。

而对于山和住宅而言,山为阴,住宅为阳。为了能「负阴抱阳」,房屋(阳)的阴面与山(阴)的阳面相对。虽是推衍之说,带有浓厚的附会硬凑成分,却决定了房屋基址的位置以「山阳」为理想,从而使建筑获得良好的朝向与通风条件。

2. 观势和形,定吉凶衰旺。

对于「势」的说法颇多,最著名的有「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在乎粗,形在乎细」、「左右前后兮谓之四势,山水应案兮谓之三形」。(《管氏地理指蒙》)可见势指的是群峰的起伏形状,一种远观的写意效果,形则指单座山的具体形状,近观写实景象。所谓「有势然后有形」,故「欲认三形,先观四势」。

中国风水学的峦头法,在长期的实践中,又根据山脉的起伏和形态,将山脉分布概括为几种状态,山就是九种龙,即「就先分九势说」:

回龙:形势蟠迎朝宗顾祖如舐尾之龙回头之虎;

降龙:形势耸秀峭峻高危如入朝大座勒马开旗;

生龙:形势拱辅支节楞层如蜈蚣槎爪玉带瓜藤;

飞龙:形势翔集奋迅悠扬如雁腾鹰举两翼开张凤舞鸾翔双翅拱抱;

卧龙:形势蹲踞安稳停蓄如虎屯象驻牛眠犀伏;

隐龙:形势磅礴脉理淹延如浮排仙掌展诰铺毡;

腾龙:形势高远峻险特宽如仰天壶井盛露金盘;

出洋龙:形势特达发迹婉延如出林之兽过海之船;

领群龙:形势依随稠众环合如走鹿驱羊游鱼飞鸽。

如何在地图上看龙脉(如何觅龙)(2)

中国风水学的峦头法,根据中国的地理地质特点和位置,将山脉的走向分为五势:「辨五势,龙北发朝南来为正势:龙西发朝东来为侧势;龙逆水上朝顺水下此乃逆势;龙顺水下朝逆水上此乃顺势;龙身回顾祖山作朝此乃回势。」(《古今图书集成》卷六)

正势:由北向南;

侧势:由西向东;

逆势:逆水朝上;

顺势:顺水朝下;

回势:山首回顾于山尾。

不管采取什么方法,都是希望来龙要山势奔驰远赴,因为「势远形深者,气之府也」。而山之人首处则要山碧水环,左右盘旋以形成曲折的人口,显然是出于山区居地要避风的生存需要,同时也满足人的安全防御心理以及审美趣味。

对山形的吉凶判断还有许多方法,如赋予山形以特定伪象征:五行说、九星说等。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金头圆而足阔,木头圆而身直,水头平而生浪、平行则如生蛇过水,火头尖而足阔,土头平而体秀;九星者,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左辅、右弼也。此外还有三台、华盖说等等。

观察山形时,还可以凭直觉观测将山比作某种生肖动物,如狮、象、龟、蛇、凤等。并将生肖动物所隐喻的吉凶与人的吉凶衰旺相联系。借助动物建立火与自然之间的比拟关系,由此确定人在自然界的居住位置。

在观察山形时,还好作拟人化的比喻,所谓「相山如相人」,就是将山的各部分与人体的部位分别对应进行考察:「因龙首尾以辨肢足瓜鬣,因臂腕以辨腰脐掖乳,因浅深以辨腹肠,因藏霹以辨臂腑,因高下以辨额角……盖有坐龙腕、镇龙脚,避龙爪……」

《管氏地理指蒙》)还把山的轮廓线与「三才」(天、地、人)对应:「额为天,欲阔而圆;鼻为人,欲旺面齐;颏为地,欲方而阔。」自然与人的尺度相类,于是大自然成为一种通人性的有灵机体,有首有尾,有耳有手,并且按人的比例组合,这种比拟极为天真幼稚,却使一切都洋溢着生机。这种环境空间的有机观念与中国特有的「天人合一」、「以天地为庐」的宇宙观察密切相关。

3. 察分台向背,分主客正从,主龙四周要有帐幕。

帐幕指主龙山之前后左右的小山,形法认为无帐幕则主龙孤单,所谓「真龙」应居中。「后有托的有送的,旁有护的有缠的,托多护多缠多,龙神大贵。」(黄妙应《博山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