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声降噪量公式(声学小知识分享)

01

声波的产生

1

声音的三个基本要素

频率:每秒振动的次数。可听声的频率在20-20KHz

波长:声源完成一周的振动,声波所传播的距离。可听声的波长在17m-17mm。

声速:每秒钟传播的距离。声速与温度有关,c=331.4 0.6t m/s,其中:c=fλ。

2

频谱

通常噪声都是由许多频率组成的复合声。声音不同,其组成的频率和能量的分布也不同。正因如此,才能区别各色各样的声音,声音的这些组成频率和能量分布的关系,称为这一声音的频谱,不同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频谱。

例如,用频率为横坐标,以声压级为纵坐标,即可做出此声音的声谱图。

3

声压

有声波时媒质中的压力和静压力的差值。单位为Pa。

4

声屏障的声绕射原理图

对于一个无限长声屏障、点声源的绕射声衰减为:

吸声降噪量公式(声学小知识分享)(1)

声屏障的绕射损失计算示意图

从上式中可以看出,声屏障的绕射损失完全取决于菲涅尔指数N,即取决于声源和受声点之间的声程差,声程差A B-d越大,λ声波波长越小(频率越高)则声屏障的绕射损失越大,也就是说声屏障的效果越好。

04

消声原理

消声原理是利用吸声材料和护面材料及隔声材料设计成一定结构——消声器来降低噪声的一种方法。对所有的空气动力性噪声,噪声源采取消声治理后,要求既要有适宜的消声量(即声学性能),同时对设备的运行不能有明显的影响(即良好的空气动力性能)。消声器是一种既能使噪声得到有效的衰减又能保证气流正常通过的一种设备。

阻性消声器的消声量参照以下经验公式计算:

吸声降噪量公式(声学小知识分享)(2)

05

吸声原理

利用吸声处理在噪声传播途径上进行控制是一种传统常用而且有效的方法。当室内声源发出的声音遇到墙面、顶棚、地坪及其它物体表面时,都会发生反射现象。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各种材料时,都会发生一部分声能被反射,一部分声能向材料内部传播并被吸收,一部分声能透过材料在向外传播。在噪声源周围设置了隔声围护结构的内侧壁面上做必要的吸声处理,不但可有效加强隔声围护结构的隔声量,而且可降低室内的混响声达3~8dB(A),同时改善操作人员的操作环境,起到一定的劳动保护作用。

房间内做吸声处理后的最大吸声降噪量一般参照下式计算:

吸声降噪量公式(声学小知识分享)(3)

房间内做吸声处理后的平均吸声降噪量一般参照下式计算:

吸声降噪量公式(声学小知识分享)(4)

06

阻尼减振

降噪措施在薄板隔声维护结构的隔声背板上涂刷特殊配比的阻尼材料能有效增加隔声结构的内阻尼,它能使隔声构件的动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减少了构件的振动,因而阻尼对提高隔声构件尤其是薄板隔声结构的隔声量有明显的作用,特别是低频共振时的隔声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