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中明兰的君臣之论(从原著和剧集的对比看明兰的)

电视剧《知否》根据关心则乱的同名小说改编,是一部庶出女性从卑微逆袭到了侯门夫人的奋斗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等逆境,都是用通透豁达的内心来面对人生。

女主角明兰,她有着一种韬光养晦的人生态度,真正的屹立在风雨中而不动摇,不仅仅是因为她内心的坚定,更是为了自己内心的坦荡和安宁。她的隐忍,并不是为了后期的崛起和逆袭,而是真正敢于坦荡的直面自己的得失和荣辱,不追求“桃之夭夭”,只要活出自我。

知否中明兰的君臣之论(从原著和剧集的对比看明兰的)(1)

懂得放弃,优雅而不失智慧

心理学上有一个“二八原则”,说的是人生中20%的事情可以影响到我们的一生,只需要紧紧抓住这20%最重要的事情,才能够不让自己陷入到被动的境地。

明兰只追求自己的内心,在原著中,明兰带给读者的感觉如同她的名字一样:“明,通透明理,兰,蕙质兰心。”其实作者的用意是非常清楚的,从名字都可以看出来对这样一位女子的美好寓意和寄托。

人的一生是充满挫折和困难的,但是不管多么艰难和困境,明兰都能够做到优雅而不失大家风范,真正的“宁静而致远”!

在电视剧中,明兰的通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

她的内心是真正的豁达,当自己觉得不能和齐衡在一起的时候,她坦然的面对,如同一朵莲花,傲然独立,并不是她不珍惜和小公爷齐衡的爱,而是一种坦然的放弃姿态。

知否中明兰的君臣之论(从原著和剧集的对比看明兰的)(2)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并不是明兰的追求

原文中有一段话是最好的概括,分享给大家:

明兰最近正在学《诗经》,朗声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明儿背的真好。”黑暗中,盛老似乎轻轻叹了口气:“明儿可知,女人这一辈若真能如桃树般,明艳的开着桃花,顺当的结出累累桃果,才是真的福气。”

明兰迷迷糊糊的回答道:“桃树好好的,要是结不出桃,定是那土地不好,换个地方种种就是了,重新培土施肥浇水,总能成的,除非桃树死了,不然还要接着种呀……”

其实从上面的段落中也可以看出,明兰区别于老祖母和一般封建闺阁少女的不同观点:

祖母认为,孩子能够明艳的“开出明艳的桃花,结出来累累硕果”就是真的有福气。言外之意便是嫁给一个门第富贵的男子(明艳的开着桃花),经营好自己的婚姻家庭(顺当的结出累累果实)便是福气,很现实,也很符合封建制度女子对婚姻的期望,这位老祖母对于孙女的寄托也娓娓道来,让人感同身受。

而明兰却是另外一番见解:“桃树好好的,要是结不出果子,换个地方就是了!”是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柳暗花明又一村!

短短数语,通透之致,乐观之极,超脱于外,将明兰的通透表现的淋漓尽致。

知否中明兰的君臣之论(从原著和剧集的对比看明兰的)(3)

在生活中,面对着很大的压力,要一颗豁达而坦然的心态,才可以去解释很多的事情,不抱怨,不祈求,用明兰的思想,只是“换一块土就是了”!

对于人生遭遇的反复无常,也不怨天尤人,只是“重新浇水施肥”

所以,从这一个层面来看,不管是原著还是剧集,《知否》能带给我们的也有关于人生态度的思考,对于困难和挫折的理解和解脱。

在她的身上,不追求门第富贵,不要求锋芒毕露。只需要自己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自己的事情,活得舒心和安心即可。

知否中明兰的君臣之论(从原著和剧集的对比看明兰的)(4)

生存中,俯拾皆是的人性闪光点

说到这部剧集的主要思想,其实就是两个字:生存。不管是女主角明兰作为个体的成长,还是她和周边人以及家族的社会关系,都始终以物质和精神作为生存问题的重点。

人活着,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在古代,士大夫家族的荣耀和女性的社会地位息息相关,剧中最直接的反应:家族历经朝廷政治变动之后地位的上升,还是可以可以改变很多女子的命运!

而在面对身份变动的时候,明兰准确的把握住了自己的转折点,即进入盛家老太太的院落,为她在亲情上的自我认知提供了依据,也顺利地为她在盛家地位的提升打下了基础;

在后来,成为“女儿”变成“妻子”角色转变的过程中,有了更多发挥智慧和才干的空间,也真正完成了盛老对孙女的殷殷期待,这一切都归于明兰的通透和知理——对人生,对命运。

在原著中,明兰在一次挑选丫头的时候。

女孩们的目光不论大胆还是瑟缩,都露出渴望的神色,经过房妈妈教育,明兰知道对这些女孩而言,一经挑中就可进入内宅,脱离做粗活穿布衣的仆役生活,运气好的将来还能有机会更上一层楼。明兰扪心自问,安逸舒适的生活与人格的尊严自由,哪种更重要?

言谈举止之间,关于人性的闪光点和思考俯拾皆是。

知否中明兰的君臣之论(从原著和剧集的对比看明兰的)(5)

水墨丹青时代,不囿于规则束缚

《知否》描绘的宋代时期,是一幅水墨丹青的人物浮世绘。

不管在原著还是电视剧中,女性的成长过程中,都会受到各种各样条件的制约,让女性不得不依托男性的社会地位艰难的生存,逃脱不了这样的宿命,只有内心的宽容和隐忍才能在夹缝中生存下来。

费尽心机让女儿攀龙附凤的林小娘,她们的婚姻永远建立在钱财和家族富贵这样的标准之上。为了达到目的,不惜出卖色相,牺牲自己的尊严去讨好他们的终身依靠——男人,为了生存的更好,她们战战兢兢,更是封建制度下婚姻中的牺牲品。

即使是嫡出女儿华兰,也难逃封建社会的不公平待遇,持家有方,温婉和顺,不也忍受着家族命运的不公吗?

不管在原著还是在剧中,女性的命运始终依靠着男人存在,甚至包括和明兰两小无猜的公子齐衡,也难逃这样的规则束缚。

知否中明兰的君臣之论(从原著和剧集的对比看明兰的)(6)

齐衡出身高贵,是真正的皇亲国戚,在齐衡的家族中,他的母亲想要给他选择一个“门当户对”的配偶,对他事业有帮助和促进作用的妻子,达成封建制度的政治联姻。

这是那个时代的婚姻和价值观,也是每个人无法阻止的规则,齐衡在受到家人的阻止后,将所有的罪过都强加在自己身上。

知否中明兰的君臣之论(从原著和剧集的对比看明兰的)(7)

诚然,齐衡是一个孝子,是一个让人不忍心去伤害的翩翩君子,他为了“孝顺”,毅然选择向自己的幸福妥协,这是封建制度下的婚姻观,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门当户当,互相扶持”。是符合当代潮流的。

知否中明兰的君臣之论(从原著和剧集的对比看明兰的)(8)

而明兰的通透,还表现在她不囿于规则束缚,只尊崇自己的内心,在极端环境下仍然能够带给我们一些惊喜:

她有“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娇羞和可爱,也有和齐衡初次见面时候的惊喜和激动。

然而,从闺阁少女到侯门夫人的晋升之路,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干活出了一片明媚的天,让她也成为了女性潮流中最傲然独立的一个。

知否中明兰的君臣之论(从原著和剧集的对比看明兰的)(9)

愿你浮沉半生,回首仍是少年

《知否》的编剧曾经说过:“飘零于天地的一抹红,最终会有她的归宿!”

这句话倒让我想起了曹雪芹的《红楼梦》。和《红楼梦》相比,这两者立意点是不同的,但是这两部小说都是揭露封建制度下女子的生存之道的。

在清代,曹雪芹的时期,见证了家族的兴衰,将他的“一把辛酸泪”融入到了文字当中,充满了对女性的同情和爱怜。里面有各种的女性角色,就连丫头也划分为三六九等,但是每一个女儿,曹雪芹都是充满同情和爱怜的;

而《知否》有和红楼梦表现手法颇为相似的地方,比如片头的布景,整体的风格,甚至主题的思考和寓意上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女主人的身世是令人同情的,从出生时期的岌岌可危,到备受冷落,最终通过疼爱她的祖母命运发生了转折;

在面对初恋齐衡以及谈婚论嫁的过程中,一直隐忍藏拙,虽然面临着侯门中波涛汹涌的敌意,但是都用自己的通透之心化险为夷。在她的成长中,每一次的经历都让我们感同身受,这也是《知否》的难能可贵之处。

知否中明兰的君臣之论(从原著和剧集的对比看明兰的)(10)

明兰对齐衡说:

“哪怕你永远不会娶我,我也会记得你现在的样子!”

少年时期的初恋总是那样的难能可贵,纯真而自然,也许我们有一天会踏上不一样的道路,也许这条路可能是两条平行线,但是我始终记得你现在的样子,美好的模样始终留在彼此心间!

知否中明兰的君臣之论(从原著和剧集的对比看明兰的)(11)

无独有偶,在《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共读西厢”中也有这样的一个场景呈现:

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


同样的场景,同样的情愫,在《知否》桃花的相伴中舒展开来,绿肥红瘦,美好而青涩的年华不过一瞬间的拥有。

知否中明兰的君臣之论(从原著和剧集的对比看明兰的)(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