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森林取景地(2个月拍出的经典)
不要去随意揣度王家卫的心思。
王家卫的电影几乎是没有剧本或舍弃剧本的,他会在拍摄过程中不断推翻和否定自己,拍摄都是积攒素材,创作甚至会在剪辑时才发生。所以最后电影会拍成什么样,只有那一刻的导演才知道。
早几秒钟,可能连王家卫自己都没答案。
他的电影总能有无数版本,同样的素材甚至可以剪出完全不同的故事。
所以试图从创作者的角度去探索电影的精神内核,恐怕是徒劳。就像语文考试里那些中心思想的归纳,强行总结,可能原作者都要写错。
但《重庆森林》又的确是值得细致观摩和解读的电影,这部电影解读的依据并非王家卫本人的创作心态,而是观影者自己人生的体验与情绪的映射,是如镜照一般的电影。
1994年是个伟大的年份,无论好莱坞还是香港,都诞生了很多经典电影。那年,王家卫手上同时操控着两个项目——《重庆森林》与《东邪西毒》,其中《东邪西毒》群星云集,是大制作,可是拍得拖拖拉拉,超支严重,剧组已濒临崩溃,需要刘镇伟(技安)同步拍商业喜剧救场。
相比之下,《重庆森林》压力要小许多,它只拍了2个多月,非常精简,用简单的设备,用自然光,讲简单的故事。
电影写了两个爱情故事,主角都是警察,编号223和663。一段爱情似乎在瞬间燃起,但随即而逝;另一段爱情发于隐秘,像捉迷藏,最后似乎有了一个真正好的开始……悲剧或喜剧,两个警察的情感创伤都得到了某种程度的修复和治愈。
电影本来还有第三个故事,关于杀手的,后来放到了另一部电影《堕落天使》中,就是李嘉欣的那个故事。
这时候,《重庆森林》已经有了非常鲜明的王家卫风格,晃动的镜头,迷离的氛围,孤独的人物,疏离而又暧昧的关系,想靠近却高度防备的心,光影缓慢在城市流淌,艳丽的色彩在冷光中发散,大量的内心独白填充凝视的镜头,用声音补偿眼睛的失焦。
剧情从来不是王家卫电影的重点,他的电影主线,几句话总可以说清楚的。他更喜欢把一个普通甚至有点俗套的故事,切割得支离破碎,并且语焉不详,让人费劲揣度和思量。
所以哪来什么中心思想呢?它只是传递情绪,在城市的钢铁森林里,人的物理距离很近,心理距离却无比遥远。来往如潮的人群中,一个灵魂是如何与另一个灵魂邂逅、触碰,进而产生联系的?这是王家卫感兴趣的视角。
这里,有人看到失恋和背叛,爱情会过期,罐头也会;有人喜欢那时还叫“王静雯”的王菲,她有小鹿一样的明亮眼神;有人念念不忘那首Californiadreaming,有人会喜欢那个雨过天晴的明朗结局,充满不确定却又满怀希望。
然后,也只记得无数电影里的小符号,罐头、肥皂、高跟鞋、假发、警号、钥匙、沙拉、鱼缸、牙刷、衬衫、CD、旅行箱、机票,一个女人疲惫睡去的酒店房间,一个有好的阳光的下午,两个人相互依偎着睡着了……
《重庆森林》就是由这些零散、琐碎、带着小古怪,却又在王家卫电影中无比自洽的元素和符号所组成的。你不必去记得完整的电影,不必去领会和洞察这部电影的伟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它只是在用恰到好处的方式唤醒了观众的某种情绪或某段经历,以至于对电影的某个段落、某件物品、某句台词念念不忘。
就像你的一个朋友因为失恋而痛哭流涕时,你没必要有什么真知灼见的洞察,去跟他讲人生的意义和道理。你只需要静静聆听,听他倾诉,然后适时递一张纸巾给他,就足够了。
《重庆森林》就是王家卫递出的纸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