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书评(书评十四天)
比起一些架构很大的文学作品来说,这本书写的东西其实很小。
故事发生在武汉疫情爆发的起初,刘玉成一家和他的亲家一家都被困在了宜都小城刘玉成的家里。
十四天的朝夕相处,在日日相对中,每个个体的意识都逐渐开始针锋相对。
这本书尤为写实,人物形象刻画地极为生动。
两位爸爸都是很传统式的中国男性,爱喝酒爱吹牛不做家务,刘玉成的虚荣心很强还有些大男子主义,圆圆爸爸则是为人处世比较圆滑世故。
两位妈妈却是有着鲜明对比的,秀枝是很常见的一类中国母亲,有些重男轻女,执着的用着自己的方式爱着自己的孩子,不论遇到什么事只会激动的质问,顺带还会一味地认为自己的儿子是最优秀的,别人家的姑娘都配不上。
圆圆妈妈其实是活得很通透很明白的一位母亲,她培养了很多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女儿做了离婚的决定之后,并不会大惊小怪,而只是很理性的分析问题,她的育儿观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因为你离博士很远,你只看到博士这一点,而忽略了其他,这跟一个穷人嫁给一个富人后并不幸福是一个道理。”
但在有一点上,两位母亲算是殊途同归的,秀枝不理解儿女,儿女也从不真正的向她敞开心扉,她的丈夫更不用想,所以她是很孤独的,与社会脱节的。
圆圆妈妈则会说“不当妈妈真的没什么不好,当妈妈实在太孤独了,看起来她身边总是围着人,实际上那只是喧闹和嘈杂而已,只是把它与外界隔离开朗而已。只要你当了妈妈,你就一辈子处于隔离中。”
这本书不由让我认真的思考起了女性成为母亲的意义。
除去母亲之外,当然还少不了孩子,刘玉成夫妻引以为傲的大儿子虽然是位博士却性格懦弱,完全处理不好婆媳关系,小儿子被以爱之名困在父母身边做了那个老实听话,却没有了自己人生的孩子,女儿则性格强势,不好相处。
从头到尾,每个孩子的童年经历甚至细节到父母习惯性说的话语,都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养成以至于成年后的生活走向。
当你看完这本书,最后发现,其实每个人的命运在最一开始就已经被决定好。
书中人物纷杂却不显得乱,从这些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太多东西。
最近常听的一句话是“疫情就是个照妖镜”,在疫情时代下,所有好的不好的东西,都在无限放大,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却在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命运。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我们在时代的洪流被迫前进,不能停下、不能回头、甚至不能抱怨,在这个时代,真正能为自己带来幸福感的,只有自己,调整心态。
难以想象,距2019年疫情爆发已经快要三年了,我们依旧随时有可能面临封城,依旧有超一线城市面临没饭吃的困局。
疫情时代下,这本书中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命题为——
如何度过“十四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