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皇帝简介一(西汉皇帝简介一)

西汉皇帝简介一(西汉皇帝简介一)(1)

西汉从公元前202年汉高祖称帝到公元8年王莽称帝结束,得到谥号的皇帝共11位,享国210年。是继秦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的王朝。西汉又称前汉,与东汉合成汉朝。

西汉到底有多少个皇帝

既然聊皇帝,就先算算西汉有多少个皇帝。因为百度百科上说有12位皇帝,但是我觉得是11个,还有说15个的,还有说10个。那就先从头到尾的把有多少个皇帝说清楚。按照先后顺序,把称过皇帝的一一列举一下。

1、汉高祖刘邦

2、汉惠帝刘盈

3、少帝刘恭

4、少帝刘弘

5、汉文帝刘恒

6、汉景帝刘启

7、汉武帝刘彻

8、汉昭帝刘弗陵

9、海昏侯刘贺

10、汉宣帝刘病已

11、汉元帝刘奭(shì)

12、汉成帝刘骜

13、汉哀帝刘欣

14、汉平帝刘衎(kàn)

15、孺子刘婴

16、王莽

3和4两位少帝都是吕后专权,3被吕后自己废掉了,4是在吕后死后,被周勃和陈平杀了,理由是:不是汉惠帝的亲生骨肉,不是汉家血脉。这两位不管是在哪个计算方法中,都没算在里面的。再就是9海昏侯刘贺这位皇帝仅在位27天,就干了1127件坏事(这是霍光在宣布废掉刘贺的诏书中的说法,具体干了哪些坏事,史书没说,关于诏书的内容参看《汉书·霍光金日(mi)磾(di)传》,注意文字的读音,金日磾是一个匈奴人,不要按正常的读音读)这位也没有人计算在内。还有15孺子刘婴,这位也仅仅是王莽篡权的一个过渡人物,也没人计算在内。

说道这里,先解释一下孺子是啥意思,经常说的孺子可教,为啥说孺子呢。这个孺子最初是周公旦对周成王姬诵的称呼。因为周武王死得早,周成王继位的时候还小,周公辅佐,周公称呼周成王为孺子。待周成王成年之后,周公归政。周公对周成王的称呼,也带有一定的期许。后代称呼某个小孩为孺子,大概的意思就说:这孩子是个潜力股,可以好好培养。但是等到王莽的时候,王莽一开始也给自己专权弄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学习周公,称小孩刘婴为孺子,这样子就可以欺骗太后,欺骗天下人,让人觉得王莽在学周公。关于王莽以后单聊,王莽可是汉书里面用的笔墨最多的人物,甚至超过了所有的帝王。不是班固喜欢王莽,这是记载的反面例子太多。

除去以上四位,就是百度百科认为的12位皇帝,百度百科将王莽算在了西汉。

如果再去掉王莽,就是我认为的11位。如果只去掉王莽,只要在龙座上坐过的就算,那就是15位。至于10个皇帝的说法吗,那就是按照太史公司马迁的说法了,司马迁觉得汉惠帝都不能算一个真正的皇帝,因为汉惠帝也是在吕后的控制之下。司马迁没有给汉惠帝单独的立本纪,所有的内容都归在了吕后本纪之中。

以上就是各种计算西汉有多少位皇帝的方法,本人觉得是11位。因为这11位都是正八经的得到谥号的。下面就单独说说这11位皇帝,本次是简介,只是简单说一下,以后有时间在一个一个单聊。

说之前,先简单的解释一下三个名词。年号,庙号,谥(shi,不读yi)号。

年号,是皇帝生前的称呼,如乾隆,雍正,康熙这些都是年号。年号始于汉武帝,也就是说,汉武帝之前的皇帝是没有年号的。

庙号,庙就是给死去的人单独建立的祠堂。庙号顾名思义就是这个祠堂的名称。刚开始的时候,庙号可是只能给德高望重的皇帝。西汉只有七位皇帝有庙号,像汉景帝这种级别的皇帝都没有庙号。只不过后来庙号烂大街了,是个皇帝就有。

谥号:每个皇帝在死去之后,都会用一个字对这个皇帝的一生做一个总结,这个字就是谥号。像汉武帝的武就是谥号。

像汉晋的时候,对庙号管控的比较严,因为有的皇帝没有庙号,而年号一生又可以改好几次,所以,称呼这时期的皇帝一般都用谥号,如汉武帝刘彻,晋武帝司马昭等等。从隋唐开始庙号开始普及了,每一个皇帝都有,某种意义上来说,庙号的地位超过了谥号,所以称呼那会的皇帝一般都用庙号,如唐太宗李世民。再到了明清之际,开始形成年号也是唯一的风格,称呼这时期的皇帝一般都用年号,如永乐皇帝,雍正皇帝,康熙皇帝。谁也不会称呼康熙清圣祖。也没称呼谥号的,因为这时期的谥号越来越长,已经超过了一个字,康熙的谥号全称为: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你妈,这么长谁记得住啊。

说的题外话有点多呀,还没开始正式扒一扒各位皇帝,请原谅我这个话痨。

1、汉高祖刘邦

关于刘邦,前几年,陈道明拍了一部《楚汉传奇》,最近刚拖着看了一遍。与正史基本上是胡扯,各种移花接木,各种胡诌八扯。儿女私情的也太多了,还杜撰了一个虞姬的兄弟,这位杜撰的人物叫虞子期,还是项羽的大将。这么一个来自于明朝人写的《西汉通俗演义》中的完全杜撰的人物,就别提的太多了,风头太盛,容易让人看不下去。

高祖,姓刘氏,字季。这是史记中关于汉高祖姓名的介绍,汉书也一样。这两本书,都是只写了高祖的字,没写名字。因为这两位史学家不敢直呼其名。但这也造成了高祖到底叫啥的历史问题。现在称呼汉高祖为刘邦,这个邦最早来自于东汉的一本叫做《汉纪》的书,但是这本书并不被史学家认同。也不知道这本书说的对不对,总不至于堂堂的汉高祖,大家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吧,后代就都沿用了刘邦这个名字。至于《楚汉传奇》中提到的,这个刘邦是在起义之后萧何给取得的名字,还有说是刘邦得到天下之后改的,《史记》和《汉书》都没有记载。

再说说,为啥称呼刘邦为高祖呢。刘邦,庙号太祖,谥号高。其实,按照西汉的传统,都称呼谥号的话,应该为汉高帝《汉书》就是采用了这种方式,刘邦的传为《高帝纪》和其他皇帝一样,如《文帝纪》、《武帝纪》等,没有称为高祖。如果称呼庙号的话,也应该是汉太祖呀,为啥是汉高祖呢。其实,对刘邦的称呼是谥号 庙号的整合。高是谥号,这是依照惯例,但是,毕竟刘邦是开山祖师爷呀,如果称呼汉高帝,显得丢份了,就将庙号 谥号的混用了,称为汉高祖。再汉朝的时候,祖和宗是有明确分别的,开山祖师爷才能称为祖,其他再牛逼也只能称为宗。这个风格一直沿用到了明朝。唐太宗很牛逼吧,但是在唐朝能称为祖的只有李世民的老子李渊,即使李世民再能,也不是开山祖师呀。这个惯例在清朝被打破,清朝的前四位皇帝,有三个称为祖。分别是太祖努尔哈赤,世祖顺治,圣祖康熙,皇太极为清太宗。

刘邦的称呼终于解释完了。希望大家不要说我啰嗦。

刘邦(称汉王5年,称帝8年,去世时虚岁62),刘邦的妈妈,梦见一条龙,然后就怀孕了,就生了刘邦。赤帝之子,在起义的路上斩了白帝的儿子(一条白蛇),算是汉朝将要取代秦朝的铺垫。这些神话似得东西,史记和汉书都当成真事一样的详细记载了。难怪马克思说过,在没有科学诞生之前,迷信就是科学(这话也好像是恩格斯说的,具体的记不清了,谁叫俺不是党员呢,革命导师的话记不住啊)。然后就是经历各种坎坷最后登基称帝,这个过程各种电视电影,大家都很熟悉了。称帝之后,又将异姓王诛杀殆尽(西汉前前后后有8为异姓王,只有长沙王吴芮善终,这位王比较老实本分)。改秦朝的郡县制为分封制。虽然将自己的亲属分封的招数,在初期加强了统治的稳定性,但这也容易造成了尾大不掉的后患,这才有了汉景帝,汉武帝的“消藩”。由于是简介,详细的就不多说了,只说点关键地方。

不过,总起来说,一个平头百姓,能够称王称帝,已经是人中之龙了,刘邦是一个很好的创业楷模,值得学习。

2、汉惠帝刘盈

刘邦和吕后的儿子,在位七年,谥号惠(西汉每个帝王的谥号前面都会加一个孝字,因为大家都有,一般不写),没有庙号。享年23岁。这位皇帝还没登基之前,一直担心被刘邦给废了,害怕自己不能当皇帝,好不容易当皇帝了,一生都活在自己的母亲的阴影之下,没啥作为。刚开始还想表现一下,直到自己的母亲杀了自己的兄弟如意(汉高祖和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刘邦最喜欢的儿子)之后,开始认清现实,直到自己的母亲的厉害,就再也不管正事。要是管的多了,自己的小命估计也没了

3、少帝刘恭

4、少帝刘弘

这二位都是吕后的傀儡,按照陈平和周勃诛杀诸吕之后的说法,都不是汉惠帝的亲生儿子,都是吕后私下里找的。这二位都被杀了。

5、汉文帝刘恒

谥号文,庙号太宗,刘邦第四子,在位23年,享年47岁。母亲薄氏。他的母亲原来是魏王豹的妾,魏王失败之后,跟了刘邦。刘邦只和她过了一夜,这一夜就留下了汉文帝。薄氏为人低调老实,吕后也觉得对自己没风险,在刘邦死后,让这位老实巴交的妃子随他儿子汉文帝到封地了。像其他受宠的妃子,吕后统统诛杀了,最惨的就是赵王如意的母亲戚夫人,砍断手脚,戳瞎双眼,称为“人豕shi”,还让汉惠帝去看,直接把汉惠帝吓傻了。陈平周勃诛杀诸吕之后,担心再出现像吕后一样强势的太后,因为汉文帝的母亲老实巴交这一优点,汉文帝也被相中做了皇帝。

汉文帝一生信奉黄老之术,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汉朝开始走向繁荣昌盛。

6、汉景帝刘启

在位16年,享年48岁,没有庙号。谥号景。汉文帝的儿子。

因为在汉景帝期间发生了七王之乱,虽然汉景帝在历史上和他老子一起称为“文景之治”,但是毕竟发生战乱,也没能得到庙号。

所谓“七王之乱”其实就是汉景帝采用了晁错的建议,开始强势“削藩”,得罪了各位诸侯王,诸侯王群起攻之。这七位王为:吴王刘濞(bi)、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七位王,有四位属于今天的山东。

汉景帝也信奉黄老之术。母亲为窦太后。

今天先写到这吧,剩下的几位留给下一期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