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战场日记(我赴者阴山战场集训)

青春戍边关之二

作者:李跃齐

对越战场日记(我赴者阴山战场集训)(1)

本文作者李跃齐

1984年8月3日一早,顶着漫天浓雾,我随冯指导员和参加全师“边境骑线点防御作战集训”的干部,到达麻栗坡县杨万乡弄林村一个小高地的密林中,这里距离者阴山主峰1250高地(10号高地)直线距离不到2公里,是者阴山进攻作战时的31师师指的位置,我们到达前半小时,师指刚遭到越军“冰雹—2式”火箭弹袭击,只是万幸没有爆炸,才没造成伤亡。

上午到达集训点时,主要是安营扎寨,我连和者阴山主攻连——本团2连住在同一个帐篷里。

安顿完毕后,意外碰到了分在91团的高健、陶永泽、赵延峰等几个陆校同学,虽说昨天刚在西畴县兴街分手,但现在身份已变,大家都成一线带兵人了。

下午集训开始,在一片隐蔽浓密的树林中,31师师长石伦常首先向我们介绍了当前“两山”作战的基本形势:

对越战场日记(我赴者阴山战场集训)(2)

时任31师师长石伦常在麻栗坡县杨万乡组织集训

目前,11军已接防整个老山、者阴山阵地,军区的战役预备队31师91团已从营区出发进入麻栗坡战区,准备攻打XX观察哨,92团主力仍在者阴山上负责防御,这些都是明确的作战任务。而原来由32师担负的攻打苗皇帝山的作战任务,现在尚未解除,仍由11军继续担负。所以,31师部队的任务最为艰巨,既有负责防御作战的92团,还有准备进攻作战的91团。而93团作为整个11军的战役预备队,任务最难预测,也最为复杂,既有可能担负防御作战任务,又有可能担负进攻作战任务。等等。

第一天的集训内容一结束,对于3个月后重返战地的93团参战干部,都显得特别兴奋和激动。

晚饭前,大家站在帐篷边,向着者阴山指指点点地回忆着本连的战斗经过,冯指导员则带着我们来到一个视野较为开阔、可以看到者阴山全貌的突出部,手指者阴山主峰10号高地,向我们几个新排长介绍着1连的作战任务,作战经过,所攻占的9号、8号高地和主峰10号高地,连队进攻时在哪占领的冲击出发阵地,在哪受挫,烈士在哪牺牲的……等等。

军营都说“官怕集中兵怕散”,前线同样如此。特别是参战干部聚在一起,大家暂时摆脱了带兵压力,都显得格外轻松,虽说是在最前线,但这些刚刚经历过九死一生的参战干部,内心深处根本不紧张不心虚,战场心理出奇的过硬,就跟在后方似的。

对越战场日记(我赴者阴山战场集训)(3)

天一黑无事可干,点亮马灯后,不知从哪里找了几个军用罐头,打开自带的文山“腻脚酒”,便以帐篷为单位开起了“战地研讨会”。当然,这对于刚到前线的我来说,只有竖起耳朵听的份,根本没有插话的资格。

可能看我们是新来的,冯指导员将我连刚来的三个排长,向大家作了“隆重推出”。之所以说“隆重”,是因为我们头顶“本科”光环,在本团甚至在全师实属稀罕,就跟大熊猫似的,而且全营就我和滕云两个本科毕业生,还都在1连,这让冯指导员颇有几分得意。

同一帐篷里的2连干部,可能一时还没分清大学生和“本科生”有什么区别,指着本连昆明陆校刚毕业的3排长张军说,这也是大学生呢。可经冯指导员一解释,才知道这同样的大学生是有区别的,最大的区别是,专科生是行政23级,本科生是行政22级,而连级干部的级别也只是行政22级呀。

得知张军排长是刚从昆明陆校毕业的大专生,我们似乎多了些共同语言,再一深聊,才知还是昆明发小呢,这使我们感到很亲切,但因怕老同志们误认为我俩在拉“老乡关系”,一时还不便过多交流,只是老老实实地在一旁听着。

几个老同志边聊边喝,见我们这些新排长在一旁被冷落了,冯指导员主动端上绿色军用口缸靠向我,问我过去喝没喝过白酒。得知我在军校沾过白酒,指导员拿起军用水壶给我加了半口缸包谷酒,尽管我担心在前线喝酒会误事,一再推托,冯指导员还是拉着我们劝起了酒。可还没喝完一轮,我就有点要“缴枪”想退出“战斗”了,因为我实在不胜酒力啊,其他新排长跟我也差不多。

对越战场日记(我赴者阴山战场集训)(4)

看着马灯光下的几个新排长脸泛红光,让“酒精考验”的老同志们明显感到,看来,这些学生官干部和兵油子干部还真有些不一样呢。如果说老兵油子们更倾向当“虎狼之师”,学生官们则更在乎成“文明之师”罢了。

喝酒归喝酒,前线的各项规定还是要严格执行的。比如岗哨,这在阵地上是绝对少不了的。由于我是1连1排长,全团的第一岗肯定是从我开始,这没什么好推的,只是看我不胜酒力,又是新兵一个,如果万一有什么情况恐怕还真处置不了,指导员便安排由我连参过战的炮排长康奎带一名副班长替我站了第一岗。

第二天早上依然是个雾天。师作训科长张建军向我们讲解了骑线点防御作战和越军攻防作战的特点、规律及变化等,特别是自我军实施“两山”作战以来,越军向老山地区发起的“6.11”“7.12”大反扑作战的基本情况,最新作战特点等,让人感到越军确实是一支久经战场磨练、战术素养较高、战斗意志顽强、敢于牺牲自己、特别适应环境、轻易不容忽视的对手。但那些什么“14工程(即炮击作战阶段)”“17工程(即攻击作战阶段)”“骑线点防御”“拨点作战”等等新名词,一时还让我一头雾水,不明就里。

92团首长则介绍了夺占者阴山后当面越军的动态,目前者阴山地区的防御态势、“骑线点”防御作战特点等,还说越军现在也效仿我军搞起了“心战”攻势,广播里经常出现一个友邻部队被俘干部的喊话,每天基本都在重复着同样的内容,令战士们心里很不舒服。

然而让我最关注的是,分在92团的贾毅、肖定国、杨维炘、张宁康、陈广宇、杨俊、孙宏伟、赵利珅几个同学,多数已经上到者阴山阵地,担负起守卫祖国边防的光荣任务了。这样,我们分在31师的桂林陆校50名本科生排长,全部安排在营以下分队上到前线,真正兑现了军区首长提出的“从硝烟中起步,在战里火成长”的要求。

第二天下午,针对越军近期不断加强的“心战”攻势,老牌大学生出身的师政治部主任陈恩科专门要求我们,回去部队以后要大力加强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革命军人气节教育,在我师部队绝对不能出现投敌变节等行为。

对越战场日记(我赴者阴山战场集训)(5)

随后的集训内容是参观设在帐篷中的31师基本指挥所及通信、炮兵、工兵、防化等作战指挥和保障要素及政工部门。让我感到意外的是,这里不仅播放着自己非常喜欢的《边界的小路》《相会在攀枝花下》等对越自卫反击战歌曲,还意外听到了少年歌手程琳的《风雨兼程》《小螺号》等流行歌曲,使人感到在这军情紧张的边关前线,多少还有着一丝现代文明气息的存在。

参观结束后,冯指导员带着我们几个新排长,找到战前调入师作训科当参谋的我连一名干部,这位参谋原来跟冯指导员共事过,很熟悉,悄悄向我们透露说,由于刚刚接防老山阵地,现在军首长的注意力基本放在老山方向,要尽快熟悉老山地区的防御作战情况。特别是自5月以来,越军每个月都有一次大的反扑行动,“6.11”“7.12”惨败后,8月会不会有更大的反扑行动?包括在者阴山方向,这是军首长当前非常关注的重点。现在虽然对外宣传是“两山”作战,但实际上还有第三座山,就是苗皇帝山,我们11军是肩扛“三座大山”。只是苗皇帝山的事,目前只做不说,悄悄准备,以免引起越军警觉。我们师由于只有我团任务待定,既担负有进攻作战任务,又担负有防御作战任务,所以,攻防两手都要练都要准备。

随后,这位参谋还给我们找了一些苗皇帝山的相关资料,叮嘱回去以后自己熟悉,未雨绸缪,特别提醒我们要注意保密,心中有数就行。

对越战场日记(我赴者阴山战场集训)(6)

步兵第93团者阴山柴山堡地区进攻战斗经过图

晚上依然是“战地研讨会”,老同志们聊着聊着,就晒起了各自的光辉历史。原来,冯指导员曾在1970年代中期随部队参加了援老抗美行动,在老挝朗勃拉邦地区为中国修筑野战公路的筑路部队担负警戒任务,这算是第一次参战;1979年2月对越还击作战随部队担任昆明军区战役穿插任务,攻占越北重镇封土县城,这算是第二次参战;加上者阴山作战,还真是三战边关、三次出国呢。

随后几天的集训内容,有面对者阴山沙盘,进行步兵团热带山岳丛林地边境防御作战沙盘推演的,有交流讨论、图上作业等。

交流讨论后,我和张军排长晚饭前在附近散步,张军看着比我方师指挥所还要低的者阴山地区,旁边是我们37高炮阵地,37高炮平射状态指向者阴山主峰,原来是高炮兵出身的张军思绪万千,产生了对者阴山战斗战术思想反思的想法,对此我虽不太认可,但并没有充足的理由说服张军。

对越战场日记(我赴者阴山战场集训)(7)

者阴山主峰

集训结束前,原计划专门安排我们上者阴山去亲身体会一下骑线点防御作战的现地感受,可考虑到由于当天下大雨,又是大雾天,即使上到阵地视野也受影响不利于观察,便临时取消了。

者阴山没上成,不仅我懊恼,专程来采访集训情况的昆明军区《国防战士》报记者更懊恼。这名记者本是想上山采访一下一线阵地上诸如贾毅、肖定国等类“学生官”的,现在上不了者阴山,便逮住我和滕云两个“新兵蛋子”,说是军区政治部领导有交待,要重点关注“两山”作战中“学生官”们的真实表现和成长轨迹,请我谈谈集训体会等。

要我谈体会?那简直是开玩笑!我告诉记者,我刚上前线不到一周,只是隐约听到了最前线的炮声,大致看到了者阴山的堑壕,亲眼见证了勇士者的风采,可连越南人影都没看见一个,哪来的体会?现在我的同学多数都在“两山”一线阵地上,应该多去采访他们,附近的就有91团的高健等几个同学。

对越战场日记(我赴者阴山战场集训)(8)

搪塞完记者,回头一想,自己刚上前线,第一次参加师一级的战地集训竟说没体会,这要让记者反映上去或见报了,肯定要惹麻烦的,以后在部队还咋混呀。便赶紧梳理了一下心绪,细细一想,为期5天的杨万集训还真有点体会呢,那就是使我初步闻到了弥漫南疆的战火硝烟,粗略了解了祖国边关的血火战事,实地走近了边关一线,真正融入了“两山”战场,內心深处也深深记住了“苗皇帝山”——这个在前线折腾了我们几个月的该死的边境“骑线点”大山。

只是此时,记者已离开我团帐篷,可能真去找高健们了……

【未完待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