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育恒的歌曲为往事干杯(为往事干杯匡红阳)

编者按:匡红阳,1985年-1991年就读于永州一中,就读班级分别为初94班、高86班、高85班、高88班。历任班主任有刘凤阳、周华封、朱小安、杨东明四位老师,现供职于湖南电信公司。

奇妙的缘分

匡红阳

刘凤阳老师是我的初中班主任。

周华封老师是刘老师的丈夫。

周老师是我哥哥的高中班主任。

周老师也是我的高中班主任。

周老师是我的祁东老乡。

刘老师的侄女是我哥哥的高中同学。

看到这一系列的关系,是不是有点蒙圈?是不是感觉要画张图才能更加直观。这就是我们一家与周老师、刘老师一家的奇妙缘分。

我1985年进入永州一中初94班读书,三年的班主任是刘老师。刘老师那时候还很年轻,但作风干练果断、办事风风火火,我想,她如果进入企业工作,说不定就是董明珠式的人物。

刘老师祖籍长沙,是语文老师。我应该是她带的第二届学生,她经常说,初94班是她的骄傲。她对我们学习要求很严,但课余时间很好相处,经常发出爽朗的笑声。初中二年级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印象特别深。班上几个寄宿的男同学晚上偷跑出去看电影,很晚才回来。那时没有手机、BBP之类的通讯工具,刘老师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生怕发生什么意外,一晚上都焦急如焚,等呀等,一直等到他们回校,她才回家休息,当晚风平浪静。第二天暴风骤雨突然降临。早上一上课,刘老师先把那几个同学叫到黑板下站好,一个个承认错误,然后开始了原始而有效的教育手段。从此以后,班上的学习纪律好了许多,再也没有学生敢逃课、捣乱了。

三年很快过去,我升到永州一中高中部学习,分在高86班,班主任正是周老师。四年前,我哥哥从一中高65班毕业,当时的班主任就是周老师。

姜育恒的歌曲为往事干杯(为往事干杯匡红阳)(1)

1989年10月,永州一中高八十六班合影,第三排穿西装高个者为班主任周华封老师。

第一排:杨淑云、唐红仙、董梅玲、胡明慧、唐红梅。第二排:李昕、邹艳、阳慧、杨建英、吴国秀、伍海燕、周菁、陈英、刘梅、潘满仙。第三排:汤海波、汪立志、陈小田、唐卫宁、张绍宽、周国华、秦华明、伍小兵、周华封(班主任)、匡红阳、和林武、唐海峰、王健、张浩云。第四排:唐维赛、唐松轩、唐飞杰、杨毅、盘建国、罗春泉、王晓耀、邓文华、王平辉、潘小林、张雄、夏中华、唐久生。第五排:余国荣、罗伟平、唐国华、王锦华、张德生、钱亚军、吕致宾、熊运忠、唐顺芳、张精华、陈彦军、唐拥军、徐林、吴国瑜、杨建华、陈玉军、杨克文(每一排由左往右依次排名)。

周老师曾是下乡知青,那时候很多书是不让读的,他特别喜欢读书,所以经常躲在光线不好的阁楼上看书,久而久之造成了严重的近视眼。等他考上大学分到一中教语文时,那副眼镜就是两个厚厚的啤酒瓶底,镜片上一圈一圈十分明显。即使戴上这副眼镜,他上课时还要把眼睛贴在书本上。

我记得周老师有一辆单车,还前卫地装了一个前灯,蹬起来就会发电、亮灯。我们都很好奇,这么个小灯泡,周老师本来视力不佳,有什么用呢。周老师说这叫盲人点灯照别人,让别人看到有单车过来,主动让步。

周老师爱好收藏,在永州市和东莞市均很有名气。尤爱收藏书籍、邮票和钱币。他嗜书如命,有很多藏书,像那种发行只有几千的版本,就有好几种。他博览群书,知识丰富,能把其它知识,融入教学内容中。他虽然视力不好,但教学还真的有一套,教出的班级语文成绩都十分不错,还是尖子班的班主任。

我中学六年,两位老师多次到我家里家访,周老师和我父亲是老乡,性情相契,话语投机,特别聊得来,感情也很好。用周老师的话说:“我和你父亲不是兄弟,胜似兄弟。”可见他俩已超出了老师和学生家长的关系。

我们那一届毕业不久,周老师、刘老师应聘到了东莞市的中学任教,一家人搬到了东莞,我们见面的次数少了,但一直有书信、QQ、微信往来。

姜育恒的歌曲为往事干杯(为往事干杯匡红阳)(2)

周老师一直保留着同学们与他的往来书信(周华封老师提供)。

2005年,我利用到广州出差的机会,去东莞看望两位老师。他们正在河源旅游,当天就赶回东莞接待我们。令我惊讶的是,周老师竟开着车,到高速公路出口来接我们。在老师家里,他们拿出了我们当年读书时的照片,一起回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让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青春活泼的时代。真没想到,周老师竟然还保留了高86班的班主任手册和学生花名册,更让我亲切和感动。

周老师跟我们讲起了应聘到东莞的经过。那时周老师已年过不惑,做出这样的决定,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他俩去时,没一个熟人。听说东莞全市的校长在某处开会,他们去了。不认识一个人,怎么办?灵机一动,用他们的教学成果和获奖证书等,摆起了地摊。这招真管用,一下子就围来了一群校长。有位校长迫不及待地拉着周老师,介绍了学校的情况后说,我们只有一个条件,就是必须干满六年才能调走,周老师答应了。

这样的坚韧和勇气,实在令我们这些晚辈汗颜和佩服。

后来,两位老师回过几次永州,有一次还专程到我家看望我的父母,临别时还给我父母送了礼物。这一举动令我父母一直念念不忘,多次跟我和哥哥说:“你们周老师、刘老师太好了,还给我送礼,世上只有家长给老师送东西,哪有老师给家长送东西的啊。”直到临终前,父亲还特意叮嘱我兄弟俩,要一直把两位老师当成父辈对待。

2017年,两位老师再回永州,我从长沙专程赶回去与老师相见,虽然多年未见,但那种亲切轻松的感觉,一直在我心中荡漾。这次见面,我还为周老师写了首藏头打油诗:“周公伟业留千秋,华章难书竞风流;封侯本是寻常事,帅在当年八十六(班)。”2019年,两位老师再来长沙,几位高中(其中有我哥)和初中同学,专程从永州赶到长沙和老师欢聚,我们这一正常不过的举动,却令老师大为感动,这也许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老师教学生是绝对无私的,他只希望学生超过自己,但从来不希望有什么回报。

这一奇妙缘分会永久保留下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