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修炼人性(王阳明修炼自己)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王阳明修炼人性(王阳明修炼自己)(1)

世间的一切问题,

其实都是心的问题。

作者:洞见yebo

在我国历史中,能称为圣人的寥寥无几,而明代大儒王阳明便是其中之一。

学者王士祯曾赞他:“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

前半生,他临危受命,平定叛乱,在庙堂身居高位;后半生,他开坛讲学,推陈出新,将心学发扬光大。

在《传习录》中,王阳明说:“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他用波澜壮阔的一生告诉我们,人生是一场自我修炼,最好的修行是修心。

1

人生艰难处,要耐得下

王阳明前半生历经坎坷,他曾这样形容自己的处境:

“危栈断我前,猛虎尾我后;倒崖落我左,绝壑临我右。”

公元1505年,王阳明见正德皇帝整日里与刘瑾等宦官混在一起。

出于大义,他主动上书弹劾刘瑾、规谏皇帝。

结果被赏了四十大板,贬去贵州龙场当一名驿丞。

当时的龙场,处于万山丛棘之中,瘴气弥漫,驿站破败,根本无法住人。

王阳明只能居住于山洞中,每日采野菜充饥。

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境遇下,他没有一句抱怨,也没有意志消沉。

他白天开荒种菜,晚上打坐修心,平时则教导附近村民读书识字。

后来为了戒掉焦躁,他甚至让人打了一副石棺,一有空就坐在棺中冥想悟学。

在人生最低谷时,王阳明始终能耐下心来,读书沉思,这才有了著名的“龙场悟道”,使他成为一代心学大师。

曾国藩曾说过:“倾险之人情,坎坷之世道,全靠一耐字撑持过去。”

人只有耐住寂寞,经受磨炼,才能真正有所作为。

北宋文人范仲淹,两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

在寄人篱下的日子里,他受尽白眼,但好在,他依旧没有放弃读书。

十几岁时,范仲淹便搬到庙里读书,因为贫穷,他每天就煮一锅粥。

待粥凝固后,用刀划成四块,早晚伴着腌菜各吃两块。

后来他多次参加考试,尽管屡屡失败,但他从不灰心丧气,依旧每日苦读。

凭借着苦熬的劲头,27岁那年,范仲淹最终考中进士。

想起一句诗:“耐他风雪耐他寒,纵寒已是春寒了。”

当你熬过那些寒冷的日子,就一定会邂逅温暖的春天。

在这个世上,山有峰顶,海有彼岸。

眼下再苦再累,只要耐得住,再漫长的黑夜,也会迎来曙光。

王阳明修炼人性(王阳明修炼自己)(2)

2

遭逢变故处,要静得下

人生在世,难免会遭遇一些突发情况,处于危急之中。

面对意料不到的变故,一旦慌乱,难免自乱阵脚,让情况越来越糟糕。

公元1517年,南方匪患横行,朝廷束手无策。

王阳明一介文臣,此时便临危受命,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江西平定匪患。

没想到,在上任途中,他们遇到了流寇抢劫船只。

当时他的官船只有一些差役和仆人,没有任何兵力。

与他们同行的,也是一队普通的商船。

眼看着流寇们的小船越来越接近,一众差役吓得魂不附体,慌张得来回踱步。

他们有的说干脆投降吧,有的说跟他们拼了。

危急关头,王阳明却谈笑自若,站在了船头。

他下令让旁边的商船,都挂上他的官旗,排成一路纵队,鼓乐齐鸣。

流寇一看,以为大批官军到来了,顿时吓得四散奔逃。

一场危机就这样消弭于无形,最终王阳明一行顺利抵达江西。

曾国藩曾说过:

凡遇事须安详和缓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

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详,为处事第一法。

很多时候,越急躁,越会忙中出错;越慌乱,越会一塌糊涂。

唯有静下来,稳住自己,才能不被糟糕的境遇所左右。

俗话说: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

遇事能从容应对,再大的困境也能化险为夷。

王阳明修炼人性(王阳明修炼自己)(3)

3

冲动易怒处,要降得下

晚清名臣林则徐,年轻时是个脾气很差,动不动就生气发火。

为此,他得罪了很多人,也办砸了很多事情。

后来,为了遇事克制,他就写了“制怒”二字,做成匾挂在墙上,时刻警醒自己。

虎门销烟后,林则徐被发配边疆,他要求夫人将这块牌匾一定带上。

夫人不解地问,比这贵重的东西你都没拿,带这个干嘛?

林则徐缓缓开口说:“这才是最宝贵的东西。”

哲学家贺拉斯说:“愤怒是一时的疯狂,你不征服愤怒,愤怒就会征服你。”

一个人只有学会掌控情绪,避免沦为情绪的奴隶,才能主导自己的人生。

据《明史》记载,当年宁王在濠州造反。

王阳明只用了43天,就平定了这场叛乱,立下汗马功劳。

可他却因此招致奸臣的嫉妒,宠臣张永怀疑他勾结宁王,见事不成,才平叛以求自保。

明武宗听后大怒,决心要治王阳明的罪。

王阳明出生入死,不仅没有得到相应的封赏,还受到了小人陷害。

换了旁人,早就大发雷霆,要为自己讨个公道。

就连手下将领们听到消息后,也个个义愤填膺,表示要对簿公堂。

王阳明却并没有恼火,他知道张永深受皇帝宠信,意气用事,只能招来灾祸。

于是他主动上书,将自己的功劳让给张永,最终保全了自己。

王小波说:“一个人的愤怒,说到底,是对自己无能的痛苦。”

真正的强大,不是去征服什么,而是能够承受什么。

弱者易怒如虎,强者平静如水。

人生总会遇到种种不顺和委屈,与其暴躁易怒,不如守拙藏锐,修炼自己。

降服自己的情绪,才能在岁月的惊涛骇浪中,修得一份淡定从容。

王阳明修炼人性(王阳明修炼自己)(4)

4

世路狭窄处,要容得下

《王阳明家训》中有这样一句话:

“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

在世人都相互竞争排挤时,能够包容他人,不仅是处世的良方,更是为人的格局。

“宁王之乱”后,皇帝南游检视,王阳明在浙江接了驾。

随行中,有两位宫禁中的太监,一直不安地望着他。

原来,王阳明平叛后,掌握了大量朝中之人与宁王的通信,其中便有这两位太监的书信。

他们也曾参过王阳明的谗言,生怕他此时将这件事揭露出来。

就在两人忐忑不安时,王阳明却主动在镇海楼设宴款待他们。

宴席过半,他令人撤去楼梯,拿出一沓书信,正是两位公公勾结宁王的证据。

两人顿时紧张起来,王阳明却笑着将它们递过去,说:

“叛乱既已平定,这些书信,我也没拆,现在物归原主吧。”

两位公公大喜,对王阳明感恩戴德。

后来,王阳明遭到诬陷,正是他们从中大力斡旋,才让他洗清了冤屈。

老话说得好:“让人三分不吃亏,容人三分无损失。”

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是他明明有可以狠狠报复你的实力,却选择了不计较。

宋初名将郭进,曾无意中得罪了一个军校。

此人跑到宋太宗处,诬告郭进谋反。

太宗一向了解郭进为人,不仅不信,还将军校捆绑了,押给郭进处理。

郭进非但没有恼怒,反而亲自给他松绑,说:

“我佩服你的胆识,不治你罪,你去上阵杀敌,表现得好,我便把你举荐给陛下。”

军校非常感动,于是上阵奋勇杀敌,立下很多功劳。

郭进也兑现诺言,上书宋太宗,给军校论功行赏,委以重任。

消息传出后,朝堂内外都叹服郭进的胸怀,对他敬重不已。

明代文人薛瑄曾说:“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

一个人的胸怀能容得下多少人,就能赢得多少人。

少一点计较,便少一点冲突;多一些宽厚,便多一些成全。

容人即是渡己,包容别人,也是在给自己攒福气、留后路。

王阳明修炼人性(王阳明修炼自己)(5)

王阳明写过一首诗: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世间的一切问题,其实都是心的问题。

一个人唯有向内探求,寻求内心的丰盈坚定,才能抵抗世间万难。

点个赞吧 ,修好一颗心,养成大格局,熬过低谷,蜕变成更好的自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