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朋友圈表情包怎么回(当朋友圈也可以回复表情包)
2019年最后的日子里,微信给我们闪现了一个惊喜,朋友圈纷纷开始斗图可谓普天同庆。
虽然安卓内测版也可以发
但是大院里唯一一名安卓用户本院办还是觉得被孤立了
难道这就是天龙人的世界???
不能发表情包回复的人早已卑微地闭麦,能回复的人搬出了自己的压箱底珍藏,巧的是,没有人觉得这是一个“进步”,所有人都觉得,“总算可以回复表情包了”。
斗图就在现在!
然而好景不长,这个测试性的功能在一天之后对不幸的用户关上了大门……
但是这个功能的正式版本无疑是所有人最期待的更新
在这个时代,表情包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线上交流浑然天成的一部分,正如手机和耳机成为了新人类的义肢。
我们,可能会见证人类在语言史上迈出的一大步。
在有了表情包之后,互联网民开始懒得说话
当代年轻人在聊微信的时候,只有两种情况不用表情包,一种是工作(特指对老板说话),一种是冷战。
而如果你的库存的表情包足够多的话,一场完整的交流或者对线是完全不用手打一个字的。
当代对线常用表情排列其一:辣针滴牛啤
你可以用不同厂牌的表情包拼凑出完整的对话:
在表情包的战争里,不讲究门当户对,只要能搭上话,就是好表情包。
你也可以用文字替代文字,截图的文字相比起手打的更增添几分假借他人之口的高冷和气势。
这种表情包的使用以无缝衔接为上佳
你越骚,赢面就越大
也可以用截图成的表情包套娃接龙,套得越多越尊贵,在下面回复一张“禁止禁止禁止禁止套娃”是这类表情包的常规应答方式。
就这(就这(就这(就这?)?)?)?
为什么我们会热衷于使用表情包?
对于同等阅读时间来说,视觉信息的载体中,一般情况下含信息量最大的是视频,然后是图片,之后才是文字。
视频多数会被转化为gif使用,很多时候还会因为文件过大而被选择性忽略,只有表情包成为了和文字比肩的交流载体,用一张图来诠释一种场景,而某些承载了大量“梗”的表情包,更是压缩了巨大的信息量。
这张图的梗可以写800字
在压缩信息的层面来讲,表情包可谓是当代成语
比如,在以前对某种东西不屑一顾,而现在回过头来觉得好看得不行,我们不用长篇大论反省自己的有眼无珠,以下这张图,一个字不带也可以充分表达我们夹杂着开心的懊悔之情。
说实话,院办在描述真香这种感觉的时候
愣是没想到出了真香还有什么表述方法
当然,以上这些我们在日常使用表情包的时候是完全不会感觉到的,我们之所以用表情包,是因为方便。
在一个前几年的线上无表情包生存大战中,参加者被要求24小时内不能用表情包交流,结果百分之三十的人都表示,没有表情包用我要死了,另外百分之三十挑战成功的人也表示“尴尬得不行”。
表情包变成了日常对话的通用润滑剂
表情是一种缓冲。线上交流毕竟是一种文字交流,多一个句号少一个句号,看起来就截然不同。
作为一个社畜必须熟练使用社畜表情五件套
塑料五件套的威力谁用谁知道,对上,能够得体地应接王总张经理和甲方爸爸的指令下达。
滴水不漏的得体
和同事日常交流,还没有摸清楚对方的表情包偏好的时候,相互塑料也是一种优秀的苟且。
而且塑料多了,你会发现比起一般表情包
这些个握手玫瑰反而别有一番复古风味
在没那么严肃的场合,表情包就是你线上交流的第二张脸,与其花时间去思考怎么样说一句不失分寸的俏皮话,还不如翻出表情包扔过去。
在一段刚开始的交流中,扔出表情包和回复表情包是一种公认的示好行为,明示你们的对话可以进入一个全新而轻松的阶段,不用再时刻紧盯回复,也可以用稍微放肆的语气相互挑逗。
像这样,拿文字打出来人家就要上门追杀你了
用表情包,看起来是网上冲浪过不去的坎儿了。
从:-)开始,人就没有停止过倒腾表情包的脚步
自从:-)被发明出来之后,人就一直在改进这种可以传情达意的便利工具。经历了颜文字、Emoji(绘文字)、各种翻版小黄脸之后,表情包成为了最新的宠儿。
波澜壮阔の发展史
表情包现在的主要流派,基本可以分成两大类和一些零散的流派(外国meme派,独宠一个表情包作者派等等),而其中的这两大类,院办称之为可爱猫狗派和包浆沙雕派。
可爱猫狗派的朋友,热爱一切可爱猫猫脸狗狗脸,最好上面有粉红色线条画上的害羞腮红,加上糖度百分之一百二十的配文,就是打招呼的最好工具。
咋感觉这猫被美颜过
当然,这一派的朋友也不可能没有本派镇山之宝宋民国和权律二的存货。
就算没用过,你也一定见过这张脸
而包浆沙雕派的朋友则偏向那些被互联网打磨过的表情,层叠的水印和糊到发绿的背景,正是这派表情包的魅力。
高清的表情包就正如潘家园地摊儿的假货一样索然无味
这种绝妙的包浆感在国外也有丰厚的受众,而老外比起变绿变糊的纯粹包浆,更喜欢被盘到五颜六色的deep fried meme。
内味十足,这就是传说中の全损画质吗?
如果要说起包浆沙雕派这里面排得上号的表情包,那必定有这一个:
iPanda集合!
很多人看见的熊猫头已经是二次加工的产物了,上面的脸也是张学友和金馆长的脸。
而原始的熊猫头甚至就没有火过↓↓
是不是有一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这张贱贱的熊猫脸来自于2010年埃及一个名为熊猫奶酪的食品广告。在这个广告中,一切拒绝购买熊猫奶酪的行为都会引来熊猫本熊的沉默暴力。
这张想必也是很多人的必备动图
对于表情包的再创作是全世界人民都热衷的娱乐活动,前有熊猫头,后有以文字取胜的无间道之无内鬼系列。
自带绿色包浆,简直完美
无间道为人熟知的是三年三年又三年的老梗,几乎都要被遗忘了,直到这张图横空出世,老树发新芽。
院办也火速给自己整了个好活↓
而这两个月才兴起的后起之秀,也是不遑多让↓↓
年轻人已经从丧和佛的诅咒中走出来了!
欢天喜地的二次创作马上遍布了整个微博,能在9012年尾出现这么一个与自(la)己(ji)和解的梗,可谓是可喜可贺。
表情包会让我们不懂说人话吗
读图时代已经被说了好多年,总有人担心图像完全取代语言,成为新时代的“失语症”。
有人喜欢用表情包,也自然有人觉得表情包危及汉语纯洁性,让年轻人再也没有办法进行深度对话。
这味道种标题隐隐有种担心国将不国的味道
也有人觉得用表情包是一种从众行为,明明只要把话说清楚就行了,现在偏偏要翻箱倒柜找表情包来参与斗图。
我那个可以噎死煞笔的表情包又扔到哪里去了?
这种讨论,是不是很熟悉?
作为入土网红的火星文,在十几年前流行之时,也曾引起过几乎一模一样的讨论。
火星文当年比表情包更“毒”,后来也没看到什么国将不国、汉语被污染。老是喊着维护汉语纯洁性的论调,每逢有什么新潮流出来就马上全盘否定,恰恰是不了解语言本质的人才会说出来的。
该不该被扔到历史的大垃圾堆里,时间会给出答案
语言是活的,不是死的。语言随时随地都处于自发的更新和淘汰之中,没有什么规定能够把语言完全限死在一个高度上,也没有什么表情包能够把文本语言拉下什么神坛。
人类的文字就是从图像和声音转变而来的,是在在记录方式有限的时候压缩而成的交流方式,现在可能会随着记录交流途径的变化而改变,那为什么表情包,或者说图像,就不能成为新一代的“语言”呢。
能够承载比形式本身更多的信息、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制作和流传、一眼就能看懂的易读性……这些表情包的特性,和文字非常相似。
把这张图简化为俺也一样.gif
也照样能读懂背后那种沙雕网友相见恨晚之情
而现在的语言也在经历着新的含义变化,和表情包一样,压缩着越来越多的含义。一声卧槽千变万化,一个草字走遍天下,之于能不能被固定下来去“污染汉语”,不是一时的流行就可以成功,也不是一句批判就能消解的。
就像朋友圈表情包的昙花一现,第一天每个人都在斗图,过了两天,这个功能悄无声息地失效,朋友圈里连个悼念的人都没有,大家该干啥还是干啥去。
表情包好用,那就去用,毕竟对于我们来说,没有什么比快乐网上冲浪更唾手可得的幸福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