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裹小脚的老人(黄土高原的窑洞里)

大山里裹小脚的老人(黄土高原的窑洞里)(1)

库淑兰作品

她本是黄土高原上一位再普通不过的乡野女子,可当她握起一把剪刀时,在抑扬顿挫的歌谣声中,普通纸张神奇地幻化成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红纸绿图”。她创作的“彩贴剪纸”以“繁而不乱,艳而不俗”的艺术特色给世界民间艺术宝库增添了一道绚丽的光彩。她就是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库淑兰。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赤道乡富村人。旬邑县民间剪纸艺术代表人物。1988年被选为第二届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理事,1993年被选为陕西省农民画协会理事

大山里裹小脚的老人(黄土高原的窑洞里)(2)

库淑兰作品

库淑兰的一生困苦不堪,贫穷如影相随。她九岁缠足,十七岁嫁人,丈夫性格愚执,相伴她一生的常常是唇舌相击,棍棒拳脚相加。用库淑兰的话说:“我一辈子把打来扎了。”为了生计,没日没夜的干活,她一次能将8捆麦子合在一起背回家;曾因四处挖草药,差点掉进一口蒿草遮盖的枯井里;也曾多次遇到狼,差点吓破了胆。

大山里裹小脚的老人(黄土高原的窑洞里)(3)

库淑兰的困顿生活

所以存留在她脑海中久久不能忘怀的,是她亲身经历的那一桩桩,一件件,诉不尽,道不完的苦难岁月。用她的话说:“我一辈子就把夫下完啦。”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历尽生活的艰辛,但这一切并没有泯灭库淑兰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天性和自身潜在的艺术灵感。剪纸作为她的精神寄托,稍有空闲就边唱边剪,每每有灵感来临时犹如神灵附体,不能自己。村里人在婚丧嫁娶的大小事中,都免不了请库淑兰剪一剪。她也总把自己的作品送人,以分享他的创作为乐。

大山里裹小脚的老人(黄土高原的窑洞里)(4)

库淑兰的困顿生活

20世纪80年代,旬邑县文化馆为了弘扬传统的民间文化,对民间剪纸艺人进行走访调查,时任县文化馆副馆长文为群在普查中偶然发现了库淑兰。随后他立刻登门拜访,当时库淑兰住在一座面临沟边没有院墙的土窑洞院落,走进窑洞,映入眼底的是那五光十色的剪纸,有花鸟鱼虫、神灵百兽、日月星辰、团花、福寿纹样等等,每幅图样都巧妙地运用彩色纸套贴、拼贴、堆贴等手法。文为群被这奇特新颖的剪纸风格所震撼,他深感库淑兰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民间剪纸艺术精英。

大山里裹小脚的老人(黄土高原的窑洞里)(5)

库淑兰和她的窑洞

后来他邀请库淑兰参加县文化馆举办的剪纸学习班。在第一次参加剪纸班时,库淑兰就用生活补贴费购买了一把明光闪亮的大剪刀。在剪纸班里,库淑兰剪的速度最快,剪出的作品最繁杂,有时班上也安排学员们复制库淑兰的彩贴剪纸作品,以便系统完整地学习掌握彩贴剪纸的创作过程和表现手法,很快库淑兰以骨干创作者和老年剪纸能手受到人们的尊重。

大山里裹小脚的老人(黄土高原的窑洞里)(6)

库淑兰与剪纸班成员

在几次剪纸班上,她都随手准备着一个装过化肥的大袋子,将剪过的废纸屑收起来,因为她的作品中星罗棋布的小星点都是用碎纸屑拼剪出来的,她不忍心用整块纸去剪这些小玩意。每当剪纸班结业回家时,别人都是忙着买衣服,食品之类的东西,而库淑兰却忙着用头巾包裹讨来的旧报纸,收拾她的纸屑袋。分手告别时,她竟满足地拍拍自己的纸屑袋子说:”对不起,我全拿走了,把你们都亏了。”

大山里裹小脚的老人(黄土高原的窑洞里)(7)

库淑兰作品

1985年初春,库淑兰不慎从5米多深的崖边坠下,卧床昏迷40余天,就在家人准备料理后事的时候,她却奇迹般的醒来。她认为有个“神灵”在拯救她,保佑她,并给她信心,力量和智慧。这就是后来被库淑兰反复剪贴和颂扬的艺术创造女神——剪花娘子。经过这次坠崖,库淑兰对剪纸创作如痴如醉,制作手法更加精益求精,她向人们表白说:“不剪心里不得成嘛!你如果不想剪时,剪花娘子就催你哩!”围绕“剪花娘子”主题,库淑兰剪出了系列作品,构图大胆、人物形象饱满、色彩鲜丽。这些作品更是一种发自内心对自己理想化的自画像。这一艺术形象同旬邑民间的佛造像、灶君像、菩萨像等,都有一定的传承和借鉴的关系。

大山里裹小脚的老人(黄土高原的窑洞里)(8)

库淑兰作品

在从小哺养她的沟沟峁峁里,在未被破坏的古朴原野中,库淑兰经历着四时景色的变换,感受着万物生荣枯灭的悲欢。在她的眼里,万物有灵,因此她的作品中,人可以与花草树木合为一体,也可以与日月星辰合二为一,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交融,呈现着各自的生命力。“低眉信手,宛若天成”用来形容一代剪纸大师再合适不过了。大师把自己对岁月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对生活的憧憬全都凝聚在自己的作品中,充满了生命活力和天才创造。库淑兰获得了无数全国民间艺术展览的金奖,旬邑民间剪纸艺术更以展览的方式得到推介,引起全国乃至世界的关注。

大山里裹小脚的老人(黄土高原的窑洞里)(9)

库淑兰作品

1992年获得“中国民族文化博览会民间美术大展”特别奖。1994年获文化部颁发的“中国民间美术一绝大展”金奖。1995年世界妇女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期间,应邀在中国美术学院陈列馆举办个人剪纸展览。1997年她的剪纸集《剪花娘子库淑兰》由台湾汉声出版社编辑出版,同时,在台北市举办“库淑兰剪纸展览”以及相关的学术报告会;同年11月,库淑兰应邀赴香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节做剪纸表演。2000年10月,日本梅地亚影视中心、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吕胜中先生专访库淑兰,并互相剪纸造像。2001年,库淑兰剪纸参加了联合国会员国艺术交流大展,获得广泛赞誉。

大山里裹小脚的老人(黄土高原的窑洞里)(10)

库淑兰参加活动

库淑兰的一生,是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几千年乡村劳动妇女人生的缩影,也是乡村劳动妇女以民间艺术方式传承活态文化的典型代表。剪纸并没有改变库淑兰的生存命运,却滋养升华了她的生命状态。更使旬邑的民间剪纸艺术从遗忘的尘堆中走出,并重新闪耀它独特的艺术之光!

大山里裹小脚的老人(黄土高原的窑洞里)(11)

库淑兰与她的窑洞

如今,旬邑县中心文化广场上的库淑兰剪纸代表作《江娃拉马梅香骑》的立体雕塑引得无数人驻足。你听,那首剪花娘子歌谣好似时时回响在耳畔:

大山里裹小脚的老人(黄土高原的窑洞里)(12)

库淑兰代表作《江娃拉马梅香骑》

剪花娘子把言传 爬沟遛渠在外边 没有庙院实难堪

热哩来了树梢钻 冷哩来了晒暖暖

进了库淑兰家里边 清清闲闲真好看

好似庙院把景观 叫来童子把花剪

把你的名誉往外传 人家剪的是琴棋书画,八宝如意

我剪花娘子铰的是红纸绿圈圈

大山里裹小脚的老人(黄土高原的窑洞里)(13)

库淑兰作品

大山里裹小脚的老人(黄土高原的窑洞里)(14)

库淑兰作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