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紫砂壶大师最新排名(曾被恩师摔烂心血之作)

一把壶,能够装下古茶清泉

一把壶,能够装下甘苦芬芳

这里有一把壶

装下大师十四年的坚持与非凡的手艺

第三代紫砂壶大师最新排名(曾被恩师摔烂心血之作)(1)

他就是潮州手拉壶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吴义永。

他也是省级大师里最年轻的一位,曾在第一届广东省现场制壶比赛中荣获第一名,全国紫砂壶斗壶大赛荣获第一名,近期又斩获了潮州紫砂壶“壶王”称号。

说到吴义永,不得不说说潮州手拉壶的历史。

潮州手拉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潮州一项代代相传的民间茶具工艺,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

第三代紫砂壶大师最新排名(曾被恩师摔烂心血之作)(2)

吴义永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谢华老师,提起家族式传承,就会想到那句耳熟能详的“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话,家庭式传承的好处在于技艺相对核心的内容传承得较为系统,但坏处就是它的规模很局限,也很难扩大甚至有些技艺会存在失传的境地。

在2008年以前从事潮州手拉壶制作工艺的已不足百人,保护的意义在于有更多的人传承和认知,2008年谢华老师大胆的破除常规对外收徒,才有了外姓弟子,也使得这项传统工艺有了新的发展。

提到潮州手拉壶,很多人会不自觉的和宜兴紫砂壶做对比,吴义永介绍到,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在工艺上,宜兴为坯泥片镶嵌工艺,潮州手拉壶是轮制法直接成型,从工艺上看跟一般的陶艺比较像,但细节和精度要求却与一般的陶艺区别较大。

第三代紫砂壶大师最新排名(曾被恩师摔烂心血之作)(3)

其次就是制作周期,通常情况手拉壶的制作周期为十至十五天,一般的宜兴壶一天可以做三四把。

在这个时间最贵的年代,潮州手拉壶更多的将时间倾注在一把壶上,芬芳于世。

手艺,是一门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钻研,且不知道要学多久才能算是“出师”的无任何捷径可走的一条路。

吴义永从小跟茶叶打交道,陶瓷专业毕业后机缘巧合之下,跟随恩师学习制作潮州手拉壶,学艺不光是体力耐力上的付出,更多的是在于对技艺的严苛和领悟。

第三代紫砂壶大师最新排名(曾被恩师摔烂心血之作)(4)

吴永义说:“整个学艺过程其实比较难的就是过程比较长,一般需要3年左右才能学艺初成,我在漫长的8年中能坚持下来全靠恩师的支持和鼓励。8年学艺精进的过程里,我坚持不卖一把壶出去,这样一来也就意味着没有收入,时间一长,生活也有压力。”

但恩师不离不弃,不仅一直鼓励他,而且一直在经济上无私地支持他,这也是他能坚持下来的动力。他说:自己是幸运的。

在工作室第一眼见到吴义永时,他正在专注地制作一把壶,手与泥坯相辅相成,壶的形就是从他手中千百次的轮转中塑造成型,他说,一把好的壶应该从泥料开始。

第三代紫砂壶大师最新排名(曾被恩师摔烂心血之作)(5)

他所使用的明德园朱泥堪称全国最顶级朱泥,泡养7天色如凝脂、湿润如玉,冠绝天下紫砂。其次就是制壶的工艺,潮州手拉壶主要分三大步骤:第一步是拉坯,把壶身壶盖在转盘上用手拉出来。

第二步是修坯,在旋转的同时,把它的形状塑出来,第三步是搓嘴搓把,然后安装,包括明针及后期的修补。细分下来则多达六十多个步骤。

吴义永说:“看壶的好坏,从做壶人的角度来讲,做壶大概分四个阶段,实用、精、气、神。”

首先第一个阶段刚开始做,尽量要求这把壶能做得实用能泡茶,要好用,它的功能性都可以达标。

第三代紫砂壶大师最新排名(曾被恩师摔烂心血之作)(6)

第二个阶段是精,就是做得比实用更上一个台阶,更完整且没有明显的缺陷,壶看起来流畅协调,就算是做得比较精了。

第三就是要有气,这个气说起来跟练武之人一样,讲究的是气场,一把壶同样可以传递出来它的气场,因为手工做壶,往往会把做壶人的气场传递到他所做的壶上,在工艺技术都没有问题的时候,就会通过这把壶来看到做壶人的气场,也是评判一把壶好坏的一个标准。

第三代紫砂壶大师最新排名(曾被恩师摔烂心血之作)(7)

做壶最高境界他们称之为有神,一把壶要做精要有气还比较容易,但要有神,能够让一把壶神韵俱佳,这个算是最高境界了,他们称它为“可遇不可求”。

最后,我问及在整个做壶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让他最难忘的事?

他说,要说最难忘的,要数在学艺8年后,当自己第一件真正的作品面世的时候,觉得自己总算学有所成,内心无比激动,当天就请师兄弟们一起吃饭,结果回来后恩师二话不说,拿起他做的第一把心血之作就摔到了地上!

看着地上摔得粉碎的壶,他觉得这把壶不是摔在了地上,而是狠狠地摔在了心上,他从震惊到迷茫,不明白恩师为什么要这样做。

第三代紫砂壶大师最新排名(曾被恩师摔烂心血之作)(8)

直到恩师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义永啊,做壶是一辈子的事,这只是你的一个开始,以后的路还长,如果这种水平就能让你满足,你以后又能走多远呢?”

恩师摔壶的用意,顿时如醍醐灌顶,让他心里无比的羞愧,也因为这样,恩师的话,让他一直铭记到现在,并且时常提醒自己,做壶的路,还很长……

如今,吴义永和他的师弟们还在致力潮州手拉壶的推广和改进,传承式的创新,将会使得这门优秀的古老的工艺得以更好的发展,因为对他来说,做壶是一辈子的事情……

本期作者:姜文

来源:东家APP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