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惨败(代工到期海马失意)

与小鹏汽车“分手”后,海马汽车再度陷入亏损4月28日,海马汽车发布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6093万元,其2021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2亿元失去了代工业务后,海马汽车近日与滴滴、奇瑞均传出绯闻,海马汽车虽均予以否认,但表示公司对外合作始终持开放态度,为其下一步代工之旅留下悬念,也让人们思考,代工模式对于弱势车企来说,是否还是坦途?,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海马惨败?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海马惨败(代工到期海马失意)

海马惨败

与小鹏汽车“分手”后,海马汽车再度陷入亏损。4月28日,海马汽车发布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6093万元,其2021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2亿元。失去了代工业务后,海马汽车近日与滴滴、奇瑞均传出绯闻,海马汽车虽均予以否认,但表示公司对外合作始终持开放态度,为其下一步代工之旅留下悬念,也让人们思考,代工模式对于弱势车企来说,是否还是坦途?

01 海马又陷销量深坑

2017年9月,小鹏汽车与海马汽车开展合作,授权海马汽车使用其商标和相关技术,生产协议产品,海马汽车负责协议产品的生产。在与海马汽车代工期间,小鹏汽车也在积极筹建自家工厂,分别在广东肇庆、广州、武汉建设了生产基地。此外,2020年,小鹏汽车通过收购广东福迪汽车有限公司获得了汽车生产资质。有了自家工厂和造车资质后,小鹏汽车已经没有继续和海马汽车合作的意愿,双方合作协议到期后并没有续约。

事实上,自2021年7月小鹏G3更新改款成G3i后,小鹏汽车新车型的生产线已经全面搬入了肇庆工厂,并将原来的合作代工业务逐步取消。该情况在海马汽车的年度报告中也有所体现,2020年海马汽车年报显示其主要产品为7X、8S、6P、小鹏等系列产品,到了2021年,仅显示其主要产品为海马7X、海马8S、海马6P等产品,已然删除了“小鹏”字样。在销量方面,2021年全年,海马汽车累计销量为29513辆,月均销量为2400余辆,但剔除为小鹏汽车代工的销量后,海马汽车的月均销量仅有900余辆。

自1月起,海马汽车公布的销量中便不包含小鹏汽车的销量。前3个月,海马汽车的累计销量为5730辆,同比下降18.19%。其中3月销量2048辆,同比下降37.54%。虽然3月2000多辆的销量与2021年月均销量相差不多,但令人不解的是,其3月销量有1160辆是由停售的海马S5车型贡献,而海马汽车在售车型海马7X、海马8S、海马6P及爱尚系列电动汽车产品,销量加起来不过几百辆。

02 代工厂前景不甚乐观

与小鹏汽车分道扬镳之后,海马汽车将发展重心放在了新能源汽车赛道。海马汽车在其2021年度报告中表示,近年来,依托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及中原腹地产业优势,公司积极向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转型,向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升级,将国家“三纵三横”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落实为“优先智能汽车、合作电动汽车、死磕插混汽车、深耕氢能汽车”。

在产品和技术层面,海马汽车持续发力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汽车和智能汽车等创新技术领域研发,提升产品科技水平与智能水平。纯电动汽车7E计划于2022年四季度投放市场;第三代氢能汽车计划于2022年开展模拟示范运营,2023年具备产业化条件。通过新一代智能纯电动汽车,智能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800km长续驶里程氢能汽车等产品研发,完成公司向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赛道的转换。

2021年11月,海马汽车公告称,公司水制氢与高压加氢一体化实验装置项目建设完成,标志着公司将具备氢燃料电池汽车用高纯度氢气制备与70MPa高压氢气加注能力。根据规划,海马汽车将在2025年前投入2000辆氢能汽车。

对于海马汽车发力氢能汽车的做法,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并不看好:“海马汽车还是应该做好纯电动汽车的研发与生产。”而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看来,海马汽车发力氢能汽车,是海马汽车在车企和资本市场中找到了一个共同关注点,具体能走多远还要看市场的实际推广情况。

海马汽车董事长景柱曾分析海马汽车亏损的五大原因为:体制制约、产品投资失败、库存损失、重资产、体制僵化。这五大原因中,体制问题占到了2个。对此,王青表示,海马汽车虽然是一家上市公司,但它同时也是一家地方国企,在公司的治理结构、考核体系、人事任免、发展战略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受到体制机制的影响。也许海马汽车的管理层、发展战略等没有问题,但是管理和考核的体制机制出了问题,让一些有能力的员工没办法发挥自己的才能。

03 代工要看合同还是合作

在早期的代工模式中,随着造车新势力通过各种方式获得造车资质、自建工厂后,代工合作便不复存在。一些代工车企甚至被合作方收购,比如理想汽车收购了早期为其代工的力帆汽车。这其中,仅有江淮汽车与蔚来汽车的合作称得上是比较成功,在双方自2016年4月1日起至2021年3月31日的《制造合作框架协议》到期后,又签订了自2021年5月至2024年5月的联合制造协议,并将年产能扩大到24万辆。

在王青看来,代工双方合作成功与否,主要看双方抱着一个什么心态,是单纯的合同关系还是深度的合作关系。随着越来越多跨界造车玩家的入场,汽车代工模式也正发生着变化,代工双方的合作程度呈现一种越来越紧密的状态。比如百度与吉利共同组建了集度汽车,吉利方面表示,双方合作并非传统的代工模式,公司在集度汽车研发、制造过程中负责提供工程技术支持。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顾问杜芳慈对本报记者表示,与此前的代工车企实力普遍较弱不同,互联网公司选择吉利这样的相对实力较强的车企代工,有望能够发挥各自优势,建立起一个融洽的合作机制或者合资模式,强强联合。

此外,汽车行业代工模式还存在着一种向专业化代工发展的迹象。比如,2021年1月,吉利与富士康科技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为全球汽车及出行企业提供代工生产及定制顾问服务。合资公司将导入ICT(信息与通信技术)分工模式,帮助合作企业提升现有汽车产业模式,寻求更加创新高效的制造供应链体系和商业模式。2月,“苹果产业链”代工龙头企业立讯精密百亿入股奇瑞系后,宣布将与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合资公司,专业从事新能源汽车的ODM(原始设计制造商)整车研发及制造,也就是业内俗称的代工。

盈亚证券咨询指出,智能电动车的零部件数量较传统燃油车大幅减少,仅占汽车价值的40%,制造难度大幅降低。在这样的背景及国家政策支持下,智能电动车代工模式或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王青认为,虽然此前大部分车企选择代工是一种“无奈之举”,但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价值链的变化,车企或许不会把大量的资源或者精力投入到汽车制造本身,而是在研发、增值服务、品牌等方面打造核心竞争力,未来汽车行业的代工可能像手机行业的代工一样,成为一种普遍的生产模式。

文:张玉 编辑:郭晨 版式:李沛洋

给小编加个鸡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