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对周培公的看法 周培公那么大贡献
第77期话题:周培公做了那么大贡献,为什么最终会被康熙雪藏?(太聪明)
要问平定三藩,谁是第一功臣,谁有资格当第一功臣,绝对是非周培公莫属。
周培公原本就是个落魄书生,可他才能卓越,文武双全,是个不折不扣的百年不遇之才。
在受朱国治及伍次友举荐之后,最终被康熙发掘带进宫里,直接升为大臣。
他从最开始的撤藩前如何筹划让吴三桂下山,到最后参战平定察哈尔叛乱、逼降王辅臣等。
他的任何一份功劳拎出来,都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可就是功劳这么大的人,这样不世出的人才,康熙为什么会雪藏他呢?
第一,直接原因,明珠的报复。
正当康熙激动地准备赏赐力挽狂澜的周培公时,明珠却大奸似忠的说:
周培公手握雄兵三十万,本事远在三藩之上,如果他起异心,足能驰骋天下。
到时候别按下吴三桂,周培公又跟朝廷作对,不得不防啊。
康熙觉得有理,立马以兵部的名义将他解除兵权、调回京城,雪藏起来。
明珠为什么打他的报告呢?
首先,明珠嫉妒心很强,他看不得任何人比他有才能,比他受宠幸,所以他要排挤。
其次,周培公得罪了明珠而不自知。
那周培公是因为什么得罪明珠呢?立太子事件。
赫舍里难产将死,可她硬是撑住一口气就是不死。
周培公猜透了她的意愿:就是希望立太子。
康熙立马遵从了赫舍里意愿,封新出生的胤礽为太子。
要知道这个时候大阿哥胤禔已经五六岁了,显然乱局之中,立他最为合适。
胤禔是惠妃的儿子,惠妃又是明珠的妹妹,明珠就是胤禔的老舅。
当时在场的惠妃甚至孝庄都以为会立胤禔。
结果,周培公多嘴,剧情反转,立了胤礽。
后来的明珠看到索额图跟周培公下跪,就猜出个八九不离十,能不恨他吗?
看周培公这个样子,以后铁定是力保太子的。
明珠要下一局大棋,帮外甥争皇位,周培公就是绊脚石,早走早安心。
第二,康熙的担忧。
周培公心知康熙的担忧,因为他是个汉人,可以予以信任,但不能予以重任。
现在提拔他,是因为非常之时,需要有人承担起重任。
一旦太平无事,必定会兔死狗烹,身份的隔阂,让康熙从来不敢对他寄予全面的信任。
第三、周培公太聪明。
周培公的智商已经远远超过了聪明人的范畴,完全是和天才比肩。
这样的聪明人,康熙的任何心思和想法,他都能揣摩的透。
因此很所场合说话都是直来直去,对着康熙叫板反驳,说话不给康熙留面子。
他给康熙办难堪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要说康熙对他没意见,这不可能。
当然,康熙也绝不会因此就雪藏他,那气量就太小了。
康熙怕的是他这样的聪明人被利用了,康熙心里很清楚,明珠和索额图党争已经初具规模。
周培公未必能独善其身,他很有可能被拉拢参与党争甚至储君之争。
一但这样的话,以周培公的天才,到时候必定把朝政搅个昏天黑地。
与其看着周培公蹚浑水,不如放在东北养老,他还能有闲心干点正事。
聪明人需要用也需要防,康熙要把他用在正确的地方。
结果,这一雪藏就是十一年,直到康熙想要收复台湾了,才想着起用。
但周培公已经病入膏肓,回天无力,含恨死在盛京。给人留下无尽的惋惜。
正史链接:周培公,原名昌,字培公,今湖北省荆门市人。
他原本为州卒小吏,后来依附显贵者入都门,充内阁供奉。
王辅臣叛乱时,他上《平凉策》,以幕僚身份为图海出谋划策。
王辅臣手下参将黄九畴、布政使龚荣遇与他是同乡,他们设法将内部情况写成文字,用蜡丸封闭,密送周培公。
周培公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主动请缨,冒死进城劝降,终于说服王辅臣。
平定王辅臣陕甘叛乱后,图海奏请康熙皇帝升任周培公为山东登莱道,并对周培公母亲孙氏予以嘉封。
周培公到山东任职后,因与总兵官难以共事,仅在任三年便辞官回乡。
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葛尔丹叛清后,赋闲在家的周培公被任命为盛京提督,负责戌边。
1701年(康熙四十年),卒于任上。
剧情来源:《康熙王朝》第20~23集
图片来源:电视视剧截图,侵权立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