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夜宿七律诗 雁门关外野人家

农家夜宿七律诗 雁门关外野人家(1)

雁门关外

以”雁门关外野人家”起句的《关外吟古诗>在雁北大地可谓家喻户晓,数百年来被称是塞外古代风光的真实写照,口碑文章,津津乐道:

雁门关外野人家,不养桑蚕不种麻。

百里并无梨枣树,三春那得桃杏花。

六月雨过山头雪,狂风遍地起黄沙。

说与江南人不信,早穿皮袄午穿纱。

这首诗的作者,有两种说法:一是“无名氏”,一是“王越”,“无名氏”不可考也。“王越”确有其人,为明代兵部尚书,总督大同、延绥(今陕西榆林)军务。不论无名有名,这首诗的作者犯了一个错误。事物是可以做比较的。“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比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思维方式和判断方法。但是,两物相比,一定要有可比性,倘无可比之点,比有何论?

《关外吟古诗》的作者用在南国土地上可生可长而在塞外高原难生难长的桑麻梨枣、桃红杏黄来映塞外自然的凄漠,实乃荒唐之辞。塞外的风霜雨雪,山水日光,与江南是不可比的。诗作者可知否?”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此等山河壮丽之景色,南粤绝无!“说与北国人不信,祖辈未见大雪花”。难道北方人据此就可奚落南方人见识如此的少吗?

农家夜宿七律诗 雁门关外野人家(2)

元好问

《关外吟古诗》还有有两首诗密切相关。一首的作者即无名氏或王越,一首作者为许九皋。许九皋亦是明朝人,官兵道。许九皋《关外吟古诗》在前还是无名氏诗在后,已不可考。许九皋的诗其文:

紫云横处几多家?仅见苍松不见麻。

壁立山头风吼至,雨花飞过是冰花。

西北天低山势赊,惟余白草与黄沙。

羊裘生处无絺葛,六月佳人不浣纱。

这首诗比无名氏或王越诗的高明之处,就是站在塞外的土地上直描塞北国风光,松古风吼,天低山高,气候变化无常,白草黄沙共生。两诗韵脚相步,一目了然。谁先谁后,尚难论定。

农家夜宿七律诗 雁门关外野人家(3)

雁门关外

近日翻书,读元好问诗一首,题为《雁门关外》:

四海于今正一家,生民何处不桑麻。

重关独据千寻岭,深夏犹飞六月花。

雪暗白杨连马邑,天国青冢渺龙沙。

凭高吊古情无尽,空对西风数去鸦。

元好问为金元代诗人,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忻县)人,其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曾在河南南阳等地做县令,官至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晚年居故乡常与友人登恒山、龙山,过朔州、雁门,诗有《雁门道中所见》《应州宝宫寺大殿》等。

农家夜宿七律诗 雁门关外野人家(4)

《应县志》还收录了另一首诗《三岗四镇》:“南北东西俱有名,三岗四镇护金城。古来险阻边陲地,威镇羌胡万里惊。”金城,应县古名。“三冈四镇护金城”,四镇即安边、大罗、司马、神武,三冈即:赵霸、黄花、护驾。相传四镇为晋王李克用驻扎时建。

无名氏或王越诗、许九皋诗、元好问诗相比较,无论意境、传神、辞采,后者均比前者居优而以无名氏或王越诗最劣。若就韵脚而言,三诗则相同。八言五韵:家、麻、花、沙、纱、鸦在古韵中同是“麻”韵。韵脚相同,谓之步韵,因缘相承,无名氏或王越诗与许九皋诗是也。

农家夜宿七律诗 雁门关外野人家(5)

他们都是明代人,而元好问是金元时期人。金元、明,三人年代相距甚远。元氏生于1190年卒于1257年,享年67岁。1257年是南宋宝佑五年。1279年,南宋灭,元朝立。1368年,元朝灭,明朝立。如此推算,元好问要比王越、许九皋早生三百多年。

元好问工诗文,不仅在金元明之际颇负盛名,至今在文学史中还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描写塞外风物、感时怀古之作,历代相传。据此可以推测,无名氏或王越、许九皋之《关外吟古诗》,不仅受元好问《雁门关外》所影响,而且还是步韵之作。此论是否成立?欢迎诸位读者与大家留言交流,批评指正!

农家夜宿七律诗 雁门关外野人家(6)

雁门关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