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洞形成的三个条件,溶洞的形成习惯的力量

水滴石穿的力量

水滴石穿的释义是: 水一直向下滴落,时间长了便将石头滴穿,后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不懈,事情就能成功。

殊不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会遇到诸如此类的事。

比方说:愚公移山。出自《汤子·列问》的一篇预言,叙述了愚公挖凿不畏艰难,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溶洞形成的三个条件,溶洞的形成习惯的力量(1)

再譬如: 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里一句名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比喻不论再艰难的事,只要有恒心一定能够成功。

溶洞形成的三个条件,溶洞的形成习惯的力量(2)

所谓人,便是具有高度发达的大脑、审美观念,再加之自我的欲望和相对大约7.6亿TB的大脑,于是开始创造改变世界。

但并非只有人类才会懂得养成一种习惯,大自然才是奇迹。

一个由数千万年积淀打磨出来的溶洞,只有亲临现场,方能感知那种神奇的力量。

溶洞形成的三个条件,溶洞的形成习惯的力量(3)

但问题又来了,溶洞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

我们可以用几样物品做一项实验,简易模拟溶洞的形成。

所需材料:细沙、打孔器、方糖、小石子、塑料瓶、小玻璃杯、裁纸刀、小镊子、一个橡皮筋、一瓶水

溶洞形成的三个条件,溶洞的形成习惯的力量(4)

1、塑料瓶中先倒入1/3的小石子,再依次倒入细沙,摊平再倒入细沙,铺1/3厚

2、瓶盖打孔,将橡皮筋套在塑料瓶上,用小刀裁去下面三分之一。顶部一截倒放在玻璃杯中

用镊子紧密铺放方糖

3、最后注水,将它全部浸湿等待渗透

这时在细沙与方糖之间开始小型溶洞的模样形成,到此时溶洞实验便结束。

再看一张图片。

溶洞形成的三个条件,溶洞的形成习惯的力量(5)

以实验原理来看,天上降雨,雨水往石缝里渗透,石头里有石灰岩,石灰岩的成分是碳酸钙,鱼水、空气产生反应形成碳酸氢钙(微溶于水)。通过几千几百万年雨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石灰岩只见反复发生化学反应,溶洞便从产生到越变越大。

而实验使用方糖是用来代替石灰岩,倒水时方糖遇水则化,溶解后与细沙之间便形成小洞,这就是溶洞。

溶洞形成的三个条件,溶洞的形成习惯的力量(6)

不论我们去哪个著名的溶洞景点,那都是大自然千千万万年打磨而成。

然而湖北阳新枫林镇的地心大峡谷,全程2.2公里,从入口到出口形状各异的石钟乳、石笋、石柱……无不展示着自己亿万年的风采。

溶洞形成的三个条件,溶洞的形成习惯的力量(7)

湖北枫林地心大峡谷

溶洞形成的三个条件,溶洞的形成习惯的力量(8)

湖北枫林地心大峡谷

溶洞形成的三个条件,溶洞的形成习惯的力量(9)

湖北枫林地心大峡谷

涉足行进时,除了感受脚下流动的活水,亦能一饱眼福,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仅用一滴水日日复月月,月月复年年,年年复生生。

溶洞形成的三个条件,溶洞的形成习惯的力量(10)

湖北枫林地心大峡谷

这样的力量

人类也只能望而兴叹。

于是,

一滴一水,一草一木,

在岁月的洗礼中衍生为物华天宝。

所以对于自然赐予和馈赠的礼物,我们在一边探索的同时,一边也要存以敬畏。借此我们才发现,日常活动90%是在不断重复原来的动作,再在潜意识中转化为程序化的惯性。

这便是滴水穿石的力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