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奥运闭幕会换个音乐(用音乐与奥运拥抱)

作者:张素芹

我1981年出生于广州的一个军人家庭,小学毕业后去了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从那时候开始学作曲。2008年,跟随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音乐总监陈其钢老师参与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的创作,改变了我的人生。这之前我是一个纯粹的音乐疯子, 2008年来到北京之后进入了一个音乐工作者的状态。我是有奥运情结的人,从2008年开始留在北京,一直跟奥运和奥运音乐,甚至有时候跟体育音乐这种类型的音乐,经常结缘。

给奥运闭幕会换个音乐(用音乐与奥运拥抱)(1)

广州“双奥”音乐人 常石磊

时隔14年,连续参加北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的音乐创作,我也荣幸地成为一个“双奥”音乐人,为冬奥会创作了《一起向未来》《我们北京见》《燃烧的雪花》等歌曲。

“北京欢迎你,我们北京见”,短短十个字,是14年的期盼,更是14亿多人民的心声。北京冬奥会推广曲《我们北京见》由我和著名音乐人王平久老师一起创作,55位世界冠军共同演唱,传递着冬奥的祝福。

《我们北京见》是2008北京奥运会传唱度极高的歌曲《北京欢迎您》的姐妹篇。这次写《我们北京见》,是马上要开的北京冬奥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一次重逢、一次握手,所以在写的时候我把这两首歌的名字都放在一块了。创作的时候也是一个本能反应,感觉那个让我无比幸运的奥运梦到现在还在继续,挺开心的。

《一起向未来》是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推广歌曲。创作灵感是一刹那的,本能地就写好了。我写歌时所有的心情都一样,歌写出来,大家听了舒服、唱着高兴就行。在很多歌曲中,我都和王平久老师合作,他创作的歌词的文字指向性已经很好,我更多地负责作曲部分,要让文字嫁接旋律后朗朗上口、优美动听。

奥运会是人类最盛大的派对,没有边界,不分文化,人们跨越了很多藩篱去共同分享同一件事情。而人们与生俱来有对音乐的需求,所有的音乐都像写日记,让大家更热爱生活,传播爱,更了解爱是什么。用音乐与奥运碰撞,能参与冬奥会开、闭幕式的音乐创作,我感到很幸运。

在过往的人生中,我分别在广州、上海、北京生活了十多年。不过,人不管在哪里,家都在心里。广州一定是我内心最柔软的城市,因为我的父母在广州,我的童年在这里度过,我最自在的状态是在这里,在广州我觉得非常放松非常舒服。唱歌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有机会我一定回广州演出,可以回家喝妈妈煲的汤。广州美食多,全宇宙都知道。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素芹)

来源: 广州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