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时古人是怎么挖金矿的(三万四千字长文牙克石传⑦)

明代时古人是怎么挖金矿的(三万四千字长文牙克石传⑦)(1)

东北以及大兴安岭林区一直被满清王朝统治者视为“祖宗肇迹兴王之所”,所以为了保护“龙兴之地”不被破坏,保护并独享故乡的经济资源,保护满族固有“国语骑射”习俗不受汉族影响,防范汉蒙的威胁等因素,清政府对东北地区实行了长达二百余年的“封禁政策”。即不准私自采参、不准私自打猎、不准私自砍伐树木、不准私自开垦土地。封禁部分区域和道路,这一政策的恶果,致使边疆人口稀少。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风雨飘摇,沙皇俄国乘机采用军事恫吓与外交威逼双管齐下策略,迫使清政府先后于1858年签定《中俄瑷珲条约》和1860年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了中国东北约100万平千米的大好河山。这是极重要的战略要地,库页岛的石油,外兴安岭的木材,黑龙江的水力,无一不是我们稀缺的战略资源,更重要的是有直接进入大洋,不受西太平洋岛链束缚的海路。

明代时古人是怎么挖金矿的(三万四千字长文牙克石传⑦)(2)

晚清时期,兵匪灾害不断,民不聊生,由于山东、河南、河北、直隶等地农民每遇荒歉,饥寒交迫,流离失所,遂不顾禁令,纷纷闯关出关,致使封禁政策大打折扣。直到1880年光绪初年清政府不得不部分开放禁荒,发给汉族移民执照,封禁政策宣告结束,彻底开禁,但清廷的实边护疆政策为时已晚。至清朝末年进入东北——也即“闯关东”的流民多达千万之众,二千万东北人中竟然有一半是外来人口。

清朝末年,风雨飘摇,关东大地也不是世外桃源,渐渐的成了各路兵匪和日俄外寇强取豪夺的是非之地,关外也不再安宁太平了。为了生计,当年关东居民和继续闯关东的人们有些继续北上淘金、狩猎,成为大兴安岭的第一批岭外来客。漠河老金沟、室韦吉宝沟、额尔古纳沿岸、激流河畔都留下淘金者的足迹。

淘金者大都沿着卜奎、十八站、嫩江、黑龙江一线进入大兴安岭北端淘金的;也有沿着内蒙古草原、额尔古纳河一线进入大兴安岭北端淘金的;还有少数沿着卜奎、扎兰屯、博客图、牙克石、海拉尔古驿站老路一线进入林区北部的。这是大兴安岭的第一批岭外来客。仅1883年至1884年两年就淘金21.9万余两,此后官民淘金延续百余年。为了恢复生态环境,直到近年政府才下令停止大部分采金,从而结束了大兴安岭百余年的淘金历史。

清朝统治下的封建社会于鸦片战争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救国救民,扭转亡国亡民命运,各阶级各阶层相继进行了各种改革和改良运动,但均以失败而告终。中国的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建设曾出现不同程度的低迷状态。然而,长期落后的大兴安岭地区,却在此时因兴起采金业,拉动了林业、商贸业、饮食服务业及江上航运业等领域的发展,经济一度出现历史所未有的繁荣。大兴安岭林区人口剧增。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人和俄罗斯人、日本人等,相继涌入大兴安岭林区从业,千里迢迢闯入火热开发的北疆,在山林江畔肆机建立起新商路。是时的大兴安岭,留下了一条清晰的业兴商盛人旺良性互动的历史痕迹。

据记载,当年大兴安岭北部老金沟矿最鼎盛时期,矿工多达五六万人,各界人等相传弃旧业接踵而来,俨然一大重镇,如典当、俱乐部、大餐馆、大客栈、单间、澡塘、走兽园、马戏场皆备。北部林区迎来了人口最高峰。

明代时古人是怎么挖金矿的(三万四千字长文牙克石传⑦)(3)

中国的俄罗斯族最早是在18世纪初从沙皇俄国迁徙过来的。18世纪后期,由于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残酷统治,大批俄罗斯人迁来中国。19世纪初,帝国列强纷纷参与瓜分中国领土的战争中,此时的沙俄对中国进行了疯狂的抢掠,大量的俄国移民又一起越过额尔古纳涌入中国境内。尤其是在19世纪末和俄国十月革命前后,更多的俄罗斯贵族相继逃亡到额尔古纳地域内,也有一些俄国人为躲避战争,从西伯利亚等地涌入我国新疆北部地区、东北各地和内蒙古东北地区。那时他们被称为“归化族”,聚居的村落被称为“归化村”。据史料记载,到1907年入境俄罗斯人已达一千户以上,总人数达4-5千人。

1918年后,更多的俄罗斯贵族相继逃亡到大兴安岭北部额尔古纳地域内,当时在额尔古纳地区定居的人已达成1855户计1万余人,其中在恩河乡地区就有1073户计9297人。由此,额尔古纳地区的华俄后裔随之形成。随着东清铁路开工建设和贯通行车,俄国铁路工程技术人员和一些富商纷纷来到铁路沿线,牙克石开始有了俄国人,当地居民俗称之为“老毛子”,至今在牙克石、免渡河、博客图等铁路沿线各地依然保留着当年的俄式木刻楞居民住房,已经被政府列为保护文物。

由于俄罗斯族迁来我国的时间不长,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在前苏联国家还有自己的亲友。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之间又恢复了联系,不少人要求返回家乡与亲人团聚。上个世纪50年代,经中苏两国政府协商同意并帮助他们陆续迁回家乡。此外,也有部分俄罗斯族迁往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地。华俄后裔是俄罗斯族和中国人的后代,现在他们大都是“四毛”、“五毛”了。我国唯一的俄罗斯族民族乡室韦俄罗斯民族乡位于中俄界河边的内蒙古额尔古纳市,最多时曾居住着7000多名华俄后裔,牙克石的华俄后裔人口也呈逐年下降之势。

作者:李喜恩,作家,文艺评论家。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林业作家协会会员,呼伦贝尔市文学艺术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著有散文集《闲庭信步》、《闲情逸致》,长篇小说《文人那些事儿》,剧本《搬家》、《守望家园》、《明镜》等。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图片来源网络。

投稿邮箱:yksxc@163.com

责编:孙婷 st334130

·END·

牙克石宣传

本土·主流·原创·专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